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李某,男,九岁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总是匆匆忙忙的做完作业,不顾三七二十一的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对电脑、电视比较着迷,他常常上网玩游戏、
4.自我为中心。
在家庭、在班级、在社会中,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4.心理脆弱。
对待困难,不敢挑战,怕不成功,对待挫折,不能直视面对,对待批评以及别人的误解,不知所措
5.孤独封闭。
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天地里,不愿与同学们交往,喜欢独来独往,自己做自己的事,人际交际能力差;胆怯害羞
6.控制力弱。
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喜欢做小动作。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李某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父母忙于工作,且经常吵架,很少与他进行沟通交流。
低年级时,父母无暇过问他的功课,李某的学习基础很差,即将升入五年级,课业难度加大,他仍然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对待学习也是毫无兴趣,并且在班级活动中不积极,不愿与别人交往,父母无节制的给他零花钱,于是常进网吧玩游戏。
四、个案分析
针对李某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父母忙于各自的工作,并且家庭气氛不好,导致他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
2 在学校里,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成绩不好,导致其缺乏自信,对学习没有兴趣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
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搞一言堂,全由教师或者家长说了算。
(二)在他受挫时,包括平时多鼓励,少批评,让他相信他是个很棒的孩子;还有就是家长平时不要太娇惯孩子了,应该培养他的自立、自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具体受挫的情境时,可以坐下来,和孩子一点点分析,一点点讨论,找出他的心理症结,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悦纳自我
任何人自身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人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内在需要。
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是在承认自己存在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
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评价孩子。
(四)学会人际交往
首先,应该让小学生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
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
再次,要让小学生有正确的沟通技巧课堂上,我在师生交流的同时让大面积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安排同桌相互学习,设计必要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倾听,互相取长补短,互相欣赏帮助,形成小组的意见和全班讨论。
课间我们班上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大家参与,比如“老鹰捉小鸡”、“跳长绳”、“藏藏猫”、“两人三足”等。
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多与其他孩子交往,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学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学会调节冲突和解决矛盾,从而逐渐发展交往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与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接触,和不同的大人接触,从而和社会接触。
活动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学生正是在活动中不断交流思想、扩展相互关系,才培养出人际交往能力的。
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
(三)榜样示范
,这样学生能找到学习的切人点。
的榜样
:、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
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五)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小学德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是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肯定或批评,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评价。
学生可以由此判断自己行为。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
一般常用口头表扬、书面表扬、颁发奖状、奖品等。
要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建议,或指出他们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利于在今后加以改进;批评或惩罚学生时,不要全盘否定,还要耐心鼓励,指出其努力的方向。
六,与学生的父母沟通,引导他们关注孩子,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要时刻牢记“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榜样,言传身教,身教的作用比起言传要更为潜移默化。
面对孩子,父母一定要学会把握、隐藏情绪,尤其是坏情绪。
如果在工作或生活上遭遇了不顺心和委屈,要学会自我调整之后再回家,不能因为心里不痛快,就对孩子左右看不顺眼,把他们当做是出气筒,乱发一通脾气。
你的不满和愤懑得到了宣泄,孩子的心灵却布满了阴霾。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他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现在,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
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