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
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11、12岁-15、16岁)
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 一、生理发育加速 (一)身体成长加速 (第二加速期、鼎盛期 ) 身高、体重 、头面部 (二)生理机能的变化 (三)性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最晚--标志人体生理发育完成 青春发育期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平均 提早2年
各国青少年自杀率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较高,其中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 26.64%;25 ~34岁为18.94%(1987~1989年)。 韩国教育部门18号发布报告说,在过去5年中韩国中小 学生的自杀率增加了4倍,据调查,学生自杀的第一大原 因是家庭矛盾,而担心学业表现不好则是自杀的第二大原 因。 瑞士生活水平及福利高居世界各国,但瑞士的自杀人数每 年却高达约1400人左右,相当与每10万人中有19.1%人自杀 率。15—24岁瑞士年轻人的平均自杀率为10万人中高达 18.1%人。 近10年来,日本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人,青少年的自杀 率城明显的上升趋势。 至此,青少年自杀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公共关系大事。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17、18岁-35岁)
第一单元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三、生活空间扩大 四、开始恋爱、结婚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一、青年思维的发展——辨证、相对、实用性 帕瑞(W. Perry)观点:进入青年期后,个体思维中 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 把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元论(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就错)。 第二阶段:相对性(通过比较不同的理论、方法,进而 找到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能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
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二、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全球性提前倾向) 表现: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和青春发育期完成的 缩短。使每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 三、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一)心理生物性紊乱 (二)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独立意识)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 初一---开始掌握;初三---迅速发展;高中---优势 2、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宽度、深刻性、系统性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三、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1、发展速度快 2、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 3、接近成人水平
第二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二、记忆的年老变化 1、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 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或下降。 2、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机械记忆衰退明显;再认能力逐渐老化;回忆“姓氏”最难。 3、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老年人较 少主动的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文化因素对记忆影响显著; 4、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 主要有两种解释机制: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5、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1、学业压力:尤其是在名牌重点大学,这类情况更为多见。被名牌重 点大学录取的荣誉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家长和母校都为这些佼佼 者而自豪,他们被低年级同学视为榜样。荣誉光环笼罩着他们,反而形 似一种桎梏。涉世不深、心理上对挫折缺乏承受力的年轻人,一时想不 开往往铤而走险,结束了自己本可再度辉煌的年轻生命。 2、抑郁症、神经症等的困扰:大学生自杀的事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 比例是源于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3、环境适应不良:大学一年级新生中,适应不良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尤其是初次离家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的同学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不适应的过 程。但在这一适应过程中,从小受溺爱或过度保护的人、性格孤僻、内 向或暴戾的人不易合群,难以适应生活的变化,在孤独感、无助感的折 磨下,个别人会选择轻生。 4、情感挫折:恋爱是大学生中多见的现象,且多数为初恋。感情过分 专注的人,一旦失恋便会体验到深切的痛苦。当他们感到难以忍受这种 精神上的打击时,便会由怨恨而引起轻生的偏差念头,其中女同学较为 多见。 5、其他:其他一些少见原因,如亲子失和、经济拮据、毕业后找不 到满意的工作等等。
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两种观点 老年丧失期观---不断老化和衰退,没有发展 心身健康、经济基础、 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 毕生发展观---人的发展贯穿一生 巴尔特斯(Baltes)
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是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 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机能, 主要表现为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下降。 视觉退化:敏锐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 暗适应需要时间长(老花眼,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 听力下降:对高音的听力减弱更加明显 味、嗅、肤觉逐渐迟钝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年转换期: 改变过去建立起来的东西,重新建立新的系统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拉勃威维夫—实用性的思维方式) 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年期的智力的发展 卡特尔(R. B. Cattell) 液态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 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都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 晶态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 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在青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成人阶段, 液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保持稳定或上升。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60以后)第一Fra bibliotek元 老化的原因
老化:退行性变化 衰老: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和结果 老化的原因 1、从个体出发 遗传学说: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 的退化。 行为老化学说:精神退化机能引起的,并主要从 行为变化中反映出来。 2、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 疏离学说:与社会的脱离是主要原因。 适应学说:人际关系的改变是关键。
第三单元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 识的第二次飞跃。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有很强的自尊心(满足感/挫败感) 二、情绪变化特点 (一)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 (二)情绪变化的特点:烦恼增多,孤独感增强 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独特自我、假想自我 把自己想像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的观 众”, 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 中心倾向。 (案例:青春痘的烦恼)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新增) 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满意的变化 (一)关于自我的概念 (二)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四阶段) 尊奉者水平;公平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 (三)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 年龄因素;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 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人格结构成分、平均水平) (二)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1、内省日趋明显--荣格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三)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女同化” 人格---完美人格 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新增)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认识、情感、品行) (一)自我概念的特点 抽象性日益增强;组织性和整合性;结构更加分化 (二)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自我探索是内动力;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通过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我; 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一)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 统一的过程。 (二)同一性症候群 (三)延缓偿付期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 的思维发展有关。 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 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35或40岁-60或65岁)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
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明显改变的时期。 女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45-55岁,持续8-12年 更年期的表现: 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情绪低沉、处处表现出紧迫感。 更年期---第二个青春期 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的生理现象。 更年期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分泌功能减退或失调,最突出的 是性腺功能的变化。 这一变化或轻或重会引起体内一系列平衡失调,使人体的 神经系统功能与精神活动状况的稳定性减弱,从而导致人体 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都比较敏 感,以致出现情绪波动,感情多变,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更年期出现的生理上的反应往往导致心理上的变化。
近日,据香港中新社消息,香港某交友社区突然有人发起 集体自杀的邀请。有网友建立“我要练习自杀”群组,只 邀请青少年加入这个所谓的自杀者报名行列,据报道已经 有超过180多名自愿报名者,准备在圣诞节前集体自杀,甚 至有一名香港中学女生,已经准备跳楼轻生,目前香港警 方已经介入。到底是因为什么,集体自杀现象屡屡出现, 成为社会的顽疾呢? 2009.11.26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发展
三、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 所持的内部尺度。 (二)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三个阶段) (三)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 1、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 2、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 3、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 4、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 5、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