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历史)学科第(一)周集体备课记录一、授课内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二、主备人:于春辉三、教材分析: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是初一历史下册的开篇,结束了上学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重新完成了统一,使国家进入隋唐时期,从课题可以看出隋朝的特点:繁盛与短暂。
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当中的隋朝建立、开皇之治、大运河等内容均为学习的重点。
第2课《贞观之治》是唐朝的建立及唐太宗的措施。
在推翻了隋朝的统治之后,唐朝建立,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国家出现繁荣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继续采取措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初一上册之后,对历史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对课堂的要求和环节更加熟悉,对这两课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其中的人物也非常感兴趣,这些对学习本课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目标:第1课: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要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第2课: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史实。
2.思考与探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评价”等问题,培养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认识到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和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六、重难点:隋朝的大运河、贞观之治七、突破措施:展示大运河示意图、顺口溜等八、教学方法: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九、教学过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约5分钟)一、自主学习▲学习目标: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方法步骤: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并根据预习完成预习自测题1.隋朝建立和统一:①建立时间:_____________②建立者:__________③都城:___________④统一全国的时间: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隋朝的繁盛①隋朝经济繁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隋朝经济繁盛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运河的概况:一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隋朝的灭亡①灭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灭亡时间___________③亡国之君___________预习自测题1.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的人物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2.隋朝的都城定于A长安 B开封 C北京 D南京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4.开通南北大运河的隋朝皇帝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5.大运河的四段当中,最短的一段是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二、合作探讨▲学习目标:隋朝大运河;★方法步骤: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进行交流,做好记录,选同学进行总结1.材料一:“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日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材料四: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材料五:大运河开凿图请思考①上述材料都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哪一伟大的工程?它是哪一朝代哪位皇帝开通的?②它开通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③这位皇帝为什么能开通如此规模的伟大工程?④材料三的图中A_____ B_____ C_____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情况?⑥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大运河的开凿?三、精讲点拨四、达标测评▲学习目标:提高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步骤: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达标测评1.“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工程的赞美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大运河2.关于隋朝叙述不正确的A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南北统一B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发展C隋朝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宣告灭亡,是一个短暂的王朝D开通大运河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3.隋朝的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哪一朝代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4.隋朝繁盛的原因有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②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③人口大幅度增长④隋朝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可供隋朝五六十年开销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5.“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
”这是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
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A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B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方便帝王游玩五、【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隋朝大运河和今天的大运河有什么区别?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约5分钟)一、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方法步骤: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并根据预习完成预习自测题1.唐朝建立和统一:①建立时间:_____________②建立者:__________( )③都城:___________④继任者:_______(),年号________。
2.贞观之治①什么是贞观之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皇帝武则天①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_____的女皇帝。
她本是______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______,改国号为_____,史称“武周政治”。
②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武则天统治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称她的统治“______________”。
1.唐朝的建立者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2.唐太宗的年号是A开皇 B贞观 C开元 D天宝3.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是A房玄龄 B杜如晦 C张玄素 D魏征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是A隋文帝 B武则天 C唐高祖 D唐太宗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赞扬的谁的统治A隋文帝 B武则天 C唐高祖 D唐太宗二、合作探讨▲学习目标: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方法步骤: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进行交流,做好记录,选同学进行总结1.材料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去世,遂亡一镜矣!”——《贞观政要》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三:请思考①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谁的名言?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这位统治者认识到了什么重要问题?②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唐太宗为什么这样称赞魏征?③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④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这种局面得以呈现?⑤材料三的人物是谁?后人如何称颂她的统治?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她?三、精讲点拨四、达标测评▲学习目标:提高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步骤: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达标测评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哪位统治者意识到这一问题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夏桀2.电视剧《贞观长歌》,生动的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关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重视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3.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其主要依据是①勤于政事,善于纳谏②推行发展生产的措施③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④广建寺院,大肆崇佛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4.被唐太宗称之为他的一面镜子,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 B杜如晦 C张玄素 D魏征5.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为宰相,表明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政策 C注意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6.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关乎国家稳定,社稷安危。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在民生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请回答: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在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采用了哪家学说?代表人物是谁?②他在民生和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③结果如何?④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上述结果中你得到什么经验教训?五、【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图中建筑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
据说她曾有遗言“自己的功过让后人去评说”。
你怎样来看待她为自己立“无字碑”的行为,你怎样把她的“无字碑”变为“有字碑”,向人们介绍她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