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习题集第7章
A.峻下逐水药
B.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
C.驱虫药
D.安神药
E.截疟药
答案:B
答案分析:饭前还是饭后服药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
后服用,故答案应选 B;此外,峻下逐水药宜晨起空腹服药,驱虫药宜饭前服用,安神药宜
睡前服用,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
5. 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是:
四、论述题: 1.试述用药剂量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答:用药剂量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临床效果的好坏。如药量过小,起不到 治疗作用而贻误病情;药量过大,损伤正气,也可引起不良后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 中药多是复方应用,其中主要药物的剂量变化,可以影响整个处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的改变。 因此,准确掌握用药剂量,对提高疗效、安全用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试述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答:①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 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②花、叶、皮、枝等 质轻的药物,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介壳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 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②鲜品药材含水分较多用量宜大;干品药材用量当小。③过于苦 寒的药物也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 3.煎煮汤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在汤剂的煎煮过程中应注意①煎药用具:以砂锅、 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②煎药用水:以水质 洁净新鲜为好,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③煎药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 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 3-5 分钟即可;补养药需 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 30-60 分钟。④特殊煎法:根据某些药物的性能,有 目的地选用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特殊煎煮方法。 4. 举例说明为什么有的药物入汤剂应当冲服? 答: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 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 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白及等,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等,和制酸止痛的乌贼骨、海 蛤壳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 草芽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等也须冲服。
E.冲服
3.细小而含粘液质多的种子类药入汤剂宜:
4.贝壳类药入汤剂宜:
答案:3.C
4.A
答案分析:细小而含粘液质多的种子类药,煎煮时容易粘锅,引起焦化或糊化,入汤剂宜布
包煎,故第 3 题答案应选 C;贝壳类药,质地坚硬,应打碎先煎,煮沸 20-30 分钟后,再下
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故第 4 题答案应选 A。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选择题
(一)A 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A、B、C、D、E 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1. 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
A.薄荷、白豆蔻
B.蒲黄、海金沙
C.人参、阿胶
D.磁石、牡蛎
E.以上均不是
答案:D
答案分析:上述药物中,磁石、牡蛎为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
答案分析:车前子为细小的种子入药,易刺激咽喉,且含粘液质较多,煎煮时容易粘锅,
引起焦化或糊化,入汤剂宜布包煎,故第 1 题答案应选 B。砂仁气味芳香,入汤剂宜后下,
以防有效成分挥发,故第 2 题答案应选 D。
A.烊化
B.冲服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3. 鹿角胶服用应:
4. 雷丸服用应:
答案:3.A
A.舌下给药
B.直肠给药
C.口服和皮肤给药
D.粘膜表面给药
E.吸入给药
答案:C
答案分析: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是口服和皮肤给药,故答案应选 C。舌下给药、直肠给
药、粘膜表面给药、吸入给药都属于现代给药途径。
(二)B 型题(A、B、C、D、E 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二、填空题
1. 解表药、清热药入汤剂宜
煎煮;补养药入汤剂需
煎煮。
答案:武火,文火
2. 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
、另煎、
、
、冲服、
等。
答案:包煎,烊化,泡服,煎汤代水。
3. 一般来说,病急病重者用量宜
;病缓病轻者用量宜
。
答案:重,轻。
4. 除峻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药剂外,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约为
g,
答:包煎主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 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 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
6. 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另煎? 答: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即另炖 2-3 小时。煎液可 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7. 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溶化? 答: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 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熔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 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 8. 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泡服? 答: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 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番泻叶、胖 大海等。
4.B
答案分析:胶类药物为了避免入煎粘锅,可单用水或黄酒将其加热熔化即烊化后,用煎
好的药液冲服,故第 3 题答案应选 A。雷丸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被破坏,应做成
散剂冲服,故第 4 题答案应选 B。
(四)X 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 2-5 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
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给药法。
答案:鼻饲。
9. 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
服药,病
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宜
服药。
答案:饭后,饭前。
三、简答题: 1..简述中药的用量应当怎样“因人制宜”? 答:①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用量宜轻,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 患者用量宜重。②一般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 量宜大。 2.简述中药的用量应当怎样“因时制宜”? 答: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发汗解表药及 辛热大热药可以多用,但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宜轻。 3.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先煎? 答: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 20-30 分钟, 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 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 45-60 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4.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后下? 答: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 5-10 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 如钩藤、大黄等亦属后下之列。 5. 举例说明具有哪些特点的药物在入汤剂时应当包煎?
3. 蒲黄、旋覆花等药入煎剂宜:
A.包煎
B.后下
C.先煎
D.烊化
E.冲服
答案:A
答案分析:蒲黄为花粉入药,质轻,煎煮时易漂浮于药液表面,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
及服用;旋覆花为花序入药,带有绒毛,易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故两药入煎剂时宜先用纱布
袋装好,再与其它药物同煎,故答案应选 A。
4. 宜饭后服用的药是:
D.汁液性药
E.贵重药
答案:DE
答案分析:某些贵重药和汁液性药宜冲服,故答案应选 DE,而矿物药宜先煎,胶类药宜
烊化,芳香药宜后下。
3. 煎药器具最宜选用:
A.砂锅
B.瓦罐
C.铁锅
D.不锈钢锅
E.铝锅
答案:AB
答案分析: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影响疗效,故答案应选 AB。
先煎,煮沸 20-30 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故答案应选 D。
2. 入汤剂需后下的药物是:
A.磁石、牡蛎
B.蒲黄、海金沙
C.薄荷、白豆蔻
D.人参、鹿茸
E.芒硝、阿胶
答案:C
答案分析:上述药物中,薄荷、白豆蔻属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
降低药效,须在其它药物煎煮将成时放入,煎沸 3-5 分钟即可,故答案应选 C。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
1. 钩藤入汤剂宜:
2. 西洋参入汤剂宜:
答案:1.B
2.D
答案分析:钩藤久煎易破坏其有效成分,应后下,故第 1 题答案应选 B。西洋参属贵重
药材,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即另炖 2-3 小时,故第 2 题答案应选 D。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1. 临床上确定中药用量的主要依据是:
A.服药的季节
B.所用药物的性质
C.患者年龄、体质、病情
D.剂型
E.配伍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一般来讲,确定中药的剂量,应考虑到药物性质、剂型、配伍、年龄、体质、
病情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的因素,故答案应选 ABCDE。
2. 宜冲服的药物是:
A.矿物药
B.胶类药
C.芳香药
部分常用量较大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