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16 黄山奇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理解“情有独钟、屹立、郁郁苍苍、饱经风霜”等新词语的意思,并会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品析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培养审美情趣。
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4.观察黄山其它奇松的图片,仿照第二段写法,写一写你感兴趣的松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新词情况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
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引导研读全文,探究体会。
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
然后,精读第二段,落实训练点。
4.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
《黄山奇松》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
2.查找黄山奇松的相关图片和其他资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一定跟随家人去过许多闻名中外的风景区,请你们这些景区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请用上几个成语或诗句来描述
一下。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吧。
(板书:黄山)打开视频,观看“黄山旅游”录象和图片,你们去过黄山吗?去过的同学简单的介绍一下黄山,师补充: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
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
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众多。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补充完整题目:奇松)学生齐读课题
4. 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只有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才能为阅读扫清障碍。
另外将课后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既检查了学生负担,又达到了学练结合的目的。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
(读书中,相机指导学生真正把书读正确,读流利。
只有读通了,读熟了,才能进行阅读理解。
因为会读书对学生来说是要培养的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
)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那些奇松?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谁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指名说。
读了课文,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在班上说一说。
5.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明确:
第一段(1):人们对黄山情有独钟。
第二段(2):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3):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锻炼学生的概括课文段落的能力)
6.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学生交流。
明确:黄山松奇在无处不在,奇在千姿百态)
7.小结:黄山松这样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8.齐读课文(本文写作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在抓住课文写作重点的基础上,体会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首先精读感悟第一段。
1.屏幕出示黄山“四绝”的图片,学生欣赏后,指名朗读第一段。
2.交流:
(1)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四绝的名称,是为学生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黄山松奇在其生长之处,于山之顶,于陡峭山崖,仍然如此潇洒、挺秀,是为一奇。
)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的意思。
(“绝”指绝妙,在黄山四种绝妙的景物当中,突出人们特别爱好的奇松。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结合课文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
誉:称赞
情有独钟: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上面。
闻名于世:可替换为
(采用换词等的方法考察学生对词语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4.指导朗读:读出对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喜爱之情。
5.小结:黄山松奇在其无处不生。
于山顶,于陡崖,仍然如此潇
洒、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