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一轮复习__文艺复兴分析

2016一轮复习__文艺复兴分析


温馨提示
1.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2.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 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 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 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 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 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这两则故事说 明了什么?
十日谈之绿鹅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以人性反对神性。
莎士比亚(1564— 1616),英国大文豪, 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 性的人物形象,深刻 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 思想。他为世人留下 了37个剧本。代表作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等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 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 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1、神权统治下的社会,“高贵、文雅、智慧” 本来只能用来赞美谁? 神、天使 2、文中对“人”赞美与薄伽丘的观点有什么区别?
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对人性的看法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拉伯雷的主要作品就是长篇小说《巨人 传》,这是一部讽刺小说,全书共五部, 讲述两个巨人国王高康大及其儿子庞大 固埃的神奇事迹:高康大不同凡响的出 生;庞大固埃在巴黎求学时的奇遇;庞 大固埃和高康大对婚姻问题的探讨;庞 大固埃远渡重洋,寻访智慧源泉—— “神瓶”,并最终如愿以偿。
重点探究 1、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史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 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 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 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世界通史简编》
《 神 曲 》 分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 “ 地 狱 ” 、 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 “ 炼 狱 ” 、 位诗人。 ——恩格斯 “天堂”三部。
乔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 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被认定为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和 先驱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金门之会》、《逃亡埃及》、《犹 大之吻》和《哀悼基督》,后两幅是 乔托最有名的杰作。
伊拉斯谟终生都是一个天主教徒,但 他尖锐地批评了当时他认为骄奢过度 的罗马天主教会,甚至拒绝接受后者 授予的殊荣 《愚人颂》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 剧作家、诗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 1616年4月23日在马德里逝世。他被誉为 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 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 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 瑰宝之一。《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 的现实主义杰作。主要描写和讽刺了当时 西班牙社会上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并揭 示出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 苦。
意大利文学巨匠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一 位父亲把儿子送到深山修行,儿子长到18岁时,父亲带他下山去佛罗 伦萨,迎面遇见一群美丽的姑娘。儿子即问:“这是些什么东西?” 人性不可泯灭 父亲急忙说:“赶快低头,眼睛看着地下,别去盯着她们。”“可是 她们叫啥名字呢?”儿子刨根问底。父亲赶忙编瞎话:“她们叫‘绿 鹅’。”说来也怪,小伙子生平还从没见过大千世界,更没见过女人。 他对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没兴趣,却令其父大感意外地说道:“父亲, 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清代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述:五台山某禅师收了一个年仅二岁小沙 弥。师徒在山中寺院修行,从不下山。十多年后,禅师带弟子下山。 那位已长成青年的小沙弥,一路上所遇见的牛马鸡犬皆不识。禅师指 教:“此牛也,可耕田;此马也,可骑;此鸡也,可报晓;此犬也, 可守门。”这时,一位美貌少女走了过来,沙弥惊问:“此又是何 物?”师傅惟恐弟子见色动心,非常严肃地告诉他:“此名老虎,人 若靠近她,必遭咬死,尸骨无存。”晚间回归山门,禅师问沙弥: “你对今日下山所见之物,是怎么想的?”沙弥答:“一切东西我都 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她不得。”
薄伽丘和《十日谈》
《十日谈》是薄伽丘最重要的 作品,它为作家赢得了“欧洲 短篇小说之父”的名誉。小说 讲的是欧洲大瘟疫时期,十位 贵族青年到郊外避难,约定每 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一共讲了 十天,这就是《十日谈》书名 的由来。小说的主旨在抨击禁 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 自然欲望。
薄伽丘
感受名著的魅力,领略人文主义的风采
文艺复兴
知识清单
文 坛 三 杰(初期三杰)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神曲》
“人文主义之父”《十日谈》
但丁 (1265பைடு நூலகம்1321)
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 诗人,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 落贵族的家庭。他的不朽杰作 《神曲》,一方面给中世纪文 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另一方面 又显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 义思想的曙光。但丁作为一位 继往开来的诗人,他与莎士比 亚、歌德一起被称为西欧文学 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
弗兰齐斯科· 彼特拉克(意大利语: Francesco Petrarca,1304年7 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意 大利学者、诗人,文艺复兴第一 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文艺复 兴之父”。他以其十四行诗著称 于世,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后世人尊他为“诗圣”。 他与但丁、薄伽丘齐名,文学史 上称他们为“三颗巨星”。
史论术语
①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把人性 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②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 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③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 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 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的 表现形式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人性开始,经历了 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 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