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医疗机构消毒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新《医疗机构消毒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手术室的手卫生监测
每月应对手术室医护人民员进行手卫生效果抽测, 抽测人数应不少于日平均手术量医护人员总数的 1/10。 ◆我院日均手术25台,参加手术医务人员总数125人 左右,所以我院每月手卫生学监测不得少于13人!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2012年 注意: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 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使用期限不超过60天。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0-2001)
◇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 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和灭菌; ◇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 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 进行处理;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 ---体现了消毒灭菌领域的新进展、 新理念、新方法(2)
◇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 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注意事项 分区使用,干燥保存。
感染高风险部门是哪些部门?
◇手术部(室) ◇产房 ◇导管室 ◇洁净病房 ◇骨髓移植病房 ◇器官移植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室 ◇血液透析病房 ◇烧伤病房 ◇感染疾病科 ◇口腔科 ◇检验科 ◇急诊 …….等病房与部门。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修改的内容(2)
◆疑有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
时,及时监测,并进行相应的 致病性微生物检测。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修改的内容(2)
2、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4)特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的结果判断标准
2002年版规范
2012年版新规范
◆Ⅰ、Ⅱ类环境 物 体表面细菌总数 ≤5cfu/cm2 ◆Ⅲ类环境 物体表 面细菌总数 ≤10cfu/cm2 ◆Ⅳ类环境 物体表 面细菌总数 ≤15cfu/cm2
后、 操作前采样
◆采样时机:关闭门窗、在无人
◆报告发放:cfu/m3
◆报告发放:沉降法按平均
每皿的菌落数发报告: cfu/(皿.暴露时间)
2、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5)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的结果判断标准
2002年版规范
2012年版新规范
◆洁净手术室(部)详见下页
◆Ⅰ类环境
≤10cfu/m3
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150cfu/m3 --------空气采样器法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GB50333
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 环境与物体表面在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 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 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 ---体现了消毒灭菌领域的新进展、 新理念、新方法(3)
◇ 新增了低温灭菌的方法,如过氧化氢等离子体 灭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 新增了新的化学消毒剂:0.5%邻苯二甲醛,属 高效水平消毒剂,要求:温度20-25℃,作用时间512min ※ 欧洲、亚洲、拉丁美洲 5min at 20 ℃ ※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10min at 20 ℃ ※ 美国12min at 20 ℃
◆无明显污染---湿式 清洁 ◆有明显污染---先用 吸湿材料去除可见 的污染物,然后清 洁和消毒。
◆应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进行消毒 ◆有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 ◆地面、物体表面:4007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 用30min.
清洁用品的消毒
清洗方法 ◆手工:清洗、消毒(抹布250mg/L、拖把 500mg/L有效氯,30min)、冲洗、干燥备用 ◆机械:参照使用说明。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 监护病房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 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 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 种普通病房 Ⅳ类:各种传染病科和病房
Ⅱ类: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 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 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 新生儿室等
◆ Ⅱ类环境 200cfu/m3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 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 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 Ⅱ类环境 -----≤4cfu /(15min.直径9cm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
◆Ⅲ类环境 ≤500cfu/m3
Ⅳ类环境 -------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修改的内容(2)
2、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3)手消毒效果监测的结果判断标准 2002年版规范 ◆没有明确提及,常规 每月都做,重点部 门每季院感科抽测
◆区卫监传达省卫监要
求,手卫生效果监 测时可时做致病菌 检测,去年5月份起。
2012年版新规范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 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 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室、新 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室、 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 科等(检验、急诊) ------每季度监测一次
◆洁将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室 (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 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 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 Ⅰ、Ⅱ类环境----≤5cfu/cm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 室、血液透析中心、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 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 Ⅲ、Ⅳ类环境-----≤10cfu/cm2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修改的内容(2)
2、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2)灭菌效果的监测(高压、干热、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等)
2002年版规范
2012年版新规范
◆工艺监测:每炉次(运行参数) ◆化学监测:每包(包内包外指 示卡) ◆ B-D测试:每晨 ◆生物监测:每炉每月自查,每 季送检。
4、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消毒管理方面的新要求, 增加了管理要求。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
5、变动 ■ 删除按科室归类的相关物品的消毒方法等
■ 新增了消毒灭菌技术的相关内容;
■ 修改了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中的部 分内容与结果判断标准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删除内容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新增的内容(2)
7、第12章皮肤与粘膜的消毒中:碘酊 8、附件C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中: C.4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C.8.2 邻苯二甲醛; C.16 煮沸消毒; C.18.1 过滤除菌; C.18.2 微波消毒;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修改的内容(1)
Ⅲ类: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 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 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 普通住院病区等 Ⅳ类: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 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病区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修改的内容(2)
2、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3)手消毒效果监测的结果判断标准
2002年版规范
新规范制定的背景
■ 6个标准与规范实施的需要:医院隔离技 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务人员手卫 生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3个); ■ 医院感染消毒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常见和主 要问题; ■ 消毒灭菌工作进展需要。
二、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 ------1、体现了消毒灭菌领域的新进展、 新理念、新方法(1)
◆物理监测:每炉次 ◆化学监测:每包 ◆ B-D测试:每晨 ◆生物监测: 高温高压炉:每周 有植入物:每炉次 低温炉:每炉次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修改的内容(2)
2、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环境分类
2002版规范 GB15982-1995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 病房
2012年新规范 GB15982-2012 Ⅰ类:洁净手术部或其他洁净场所
1、第13章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中
2002年版规范 ■ 按环境类别 (Ⅰ、Ⅱ、Ⅲ、 Ⅳ)进行分类
2012年版新的规范 ■ 按一般感染与 高风险感染部门分 类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修改的内容(2)
一般感染部门地面 与物体表面的清洁 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及物体表 面的清洁与消毒:
新《医疗机构消 毒技术规范》解 读
主要内容
一、新规范的修改背景 二、新规范的修改后的特点 三、新规范的主要内容解读 四、环境及消毒灭菌采样监测项目和要求
一、新规范制定的背景
■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需要:外源性感染、医院感 染暴发、新发传染病等;
◇ 2006年安徽宿州市眼球事件:10例白内障手术, 9例单眼摘除; ◇ 2008年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发生医 院感染暴发,致9名新生儿死亡; ◇ 2009年安徽霍山县医院58名血透患者28名感染 丙肝; ◇ 2010年4月,河北保定市新市区某私人诊所44例 患者因肌肉注射导致注射部位分支杆菌感染。
1、消毒剂中的二溴海因; 2、内镜的消毒灭菌; 3、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4、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 5、相关物品的消毒; 6、口腔诊疗器具及环境的消毒与灭菌 7、织物的消毒; 8、污水的消毒处理; 9、污物的消毒处理; 10、尸体及其相关环境的消毒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新增的内容(1)
1、第4章管理要求; 2、第6章清洗与清洁方法; 3、第8章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4、第9章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5、第10章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6、第11章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 传染病的病原体的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 法;
新规范修改后的特点 ---体现了消毒灭菌领域的新进展、 新理念、新方法(4)
◇ 新增了碘酊用于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 新增了煮沸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