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 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 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对比阅读
•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 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 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 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 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 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
• 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 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 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 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 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 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 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 异的方面: • 《岳阳楼记》作者主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 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 境界。《醉翁亭记》多少 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 的苦闷情怀。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 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 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 礴。
• 甲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 中“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 的__________句。(用课文 中原话回答) • 唐贤今人诗赋。
• 选出乙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 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不同点: •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 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 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 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 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
• 相同点: 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 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 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 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 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 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 的特点;
• 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 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纵 观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 ——这句话说得非常精当。先写 山间优美的景色,引出醉翁亭、太守, 表明自己纵情山水之乐,接着写太守 与民同游、同宴、同醉,抒发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全文融写景、 叙事和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所以 前人这样评价。
• 水落石出
Hale Waihona Puke • 《岳》《醉》两段均为写景语段,《岳》 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景,《描写了 ____________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何不 同_________________
• 洞庭湖雄伟景色、醉翁亭周围朝暮四季不 同景色; • 两者不同表现在:《岳》概括描写,《醉》 紧扣朝暮、四季特征具体描写。
• 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 动凝练,如《醉》中“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只有21个字,却将 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 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 写
表达方式不同
• 《岳阳楼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如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 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以及“迁客骚人”的不 同观感,这是叙事。第3、4段,把岳阳楼不同气 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 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抒情。最后, 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点明中心,这是议论。 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性 色彩的描写又有力的衬托了下文的议论。而《醉 翁亭记》中只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没有抒情。
• 他的这种“览物之情” 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 人”们的种种“览物之 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 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的览物 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因为 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 悲
• 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 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 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岳》中整篇文章 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用阴景和晴景做对 比等等,但《醉》中 就没有这样做;
主题深度有别
• 《醉》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 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 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 式是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较了“迁客 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 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 旷达胸襟,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 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 4、联系所学课文,写出 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 乐, 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 先。
• 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 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 么异同?
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 《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政治 抱负。 • 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 很可贵的。
C
• 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 系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 两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外界景物好,自己的得而喜; (2)外界环境坏,自己的失而悲。
• 有一个成语出自《醉》,请 用这个成语造句:
• 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 来朗朗上口; • 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 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 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 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 “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 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 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 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
D
• 请分别从《岳》《醉》中摘出反应观景时 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 有哪些不同?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 而乐亦无穷也 • 不同点: • ①﹝岳﹞写水景,﹝醉﹞写山景 • ②﹝岳﹞写朝暮之景,﹝醉﹞既写了朝暮 之景又写四季之景 • ③﹝岳﹞写景突出阔大壮观,﹝醉﹞写景 注重秀美多变。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阴翳: 谓: 尝: 然则:
2、《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 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 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
答: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 《小石潭记》、韩愈《马说》 等。
• 3、“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 “二者”指____“为”的意思 是———,文中具体指什么? • 答:迁客骚人 • 心理活动 • “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 矣。”“心旷神怡……其喜洋洋 者矣。”
• 总结一下,两篇文章既有很 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 之处,都有其独特的地方, 也正是这些独特的地方,使 得两篇文章都千古传诵,流 传至今。
练一练
• (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 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 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 《岳阳楼记》)
• 《岳阳楼记》中的藤子京和作者都是 “迁客”,他们与文中提到的“迁客 骚人”有哪些不同?结合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

——这两人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旷达胸襟,为老百姓着想, 为国家分忧,在被贬之后还励精图治、 处理政事,而且政治清明,使百姓安 居乐业;
• 而文中的“迁客骚人”的思 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 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 • 我们应该学习藤子京和作者, 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而 是更多的为国、为民着想。
• 两文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 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 意? • 答: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 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 “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 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 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 从全文看,欧阳修的 “览物之情”,体现了 他什么样的思想?
• 答:欧阳修的“览物之情” 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