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衡水中学高三复习备战高考策略

2020年衡水中学高三复习备战高考策略


五.高效课堂
目标要明 容量要大 要素要全 参与要广 过程要实 激情要高
五.高效课堂
目标要明
–板书学习目标 重要的不是现在在哪里,而是要去哪里
五.高效课堂
容量要大 容量指的是学的量而不是教的量
–课容量、训练量、完成率
五.高效课堂
要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全
知识
情境
课堂要素
方法
技能
思维
思想
有两个员工,相同学历,工作经验相同,都为公司服务了 一年,结果员工B升职了,而员工A没有升职。员工A很不服气 ,就问领导,为什么员工B能升职,而自己不能升职。
四.基于能力素养的备考
知识与能力
知识≠能力 知识+思考能力 知识+知识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 知识+方法+思想+兴趣+规范=素养 (学生的能力—学科能力、学习能力、应考 能力)
四.基于能力素养的备考
知识是有形的具体的,能力素养是无形的抽象 的,能力素养的考查要以知识为载体。
高考题是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情境要素复合 体,不同题所占比重有所差异。一套高考题各种能 力均要考到,知识选取一小部分考。
三.高中各学段教学的定位
三轮复习“四个突出”
– 突出思路 – 突出重点 – 突出效率 – 突出士气
三.高中各学段教学的定位
三轮复习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 考哪个点可以不清楚,哪里是重点必须清楚 – 某个题可以不会做,各类题必须全会做 – 考题可以做不完,考点必须复习完 – 可以不清楚考哪个题,命制考题的方向必须清楚 – 不会做的可以不得分,会做的必须拿到分 – 训练题知识点覆盖可以不全,能力方法必须全方位
教师的任务是把隐藏在知识后面的能力素养挖 掘出来,找到知识与能力结合点,并在新的情境下 去强化它。
四.基于能力素养的备考
– 复习备考计划以能力为重点,规划能力点的 分布,以能力为基础考虑制订复习策略。
– 组编复习资料充分考虑能力的考察点和分布 – 备课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知识系统中寻
找能力悬挂点。 – 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分析与总结,有针对
性的实施教学 – 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搭
建能力提升的平台 – ……
高考重点考察的几种能力
解释各种关系的能力; 分析归纳或分析说明材料的能力; 辨认、吸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概念或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述推理的能力; 提出假设、以及对假设进行驳斥或支持的能力; 对论点或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
– 高考考什么 – 要给学生什么 – 怎样给学生
四.基于能力素养的备考
复习备考与高考命题指向错位
– 高考命题立意:能力素养立意,重在考察学 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能
– 平时备考:
• 安排计划:以知识为线索 • 备课上课:重在落实知识点 • 命题组题:重点考虑知识点覆盖是否满足要求 • 分析考题:重点分析知识点的分布 • ……
覆盖 – 学生思路可以不清楚,教师思路必须清楚。
三.高中各学段教学的定位
三轮复习处理好几个关系
– “好”与“快”的关系,突出“好” – “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 –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突出“能力” – “补差”与“扬长”的关系,突出“扬长”
四.基于能力素养的备考
备考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 突出学生的发展性
• 提升学科素养,克服短视行为,重视“四基”,特别要重视基本技能和 基本思想。
• 追求高层次:懂——会——对——快——好
– 研究两种剂型的教学规律
• 知识梳理课:体现基础性、系统性、重点性、发展性 • 习题讲评课体现针对性、全员性、辐射性
– 一轮复习阶段临界生和优秀生抓的范围要有所扩大。
然后领导就对员工A说,同样的事情,我要员工B去做,员 工B只去了一次,就能回答我的3个问题。你说我该升谁呢?
五.高效课堂
参与要广
让学优生、学困生各取所需 不让学优生吃不饱,不让学困生吃不了 – 克服就题讲题 – 课题提问面向大多数学生 – 训练层次化
五.高效课堂
过程要实
教学过程不是赶路,而是欣赏风景 教学过程不同,学生的收获不同
三.高中各学段教学的定位
高三是决战
– 容量和速度增大,节奏加快 – 知识深度、试题难度增大,各
方面能力快速提升 – 与高考相关性日益增强,心态
易出现波动,士气状态关键
三.高中各学段教学的定位
高一二年级与高三年级教学任务的区
– 高一二面向高三教学,高三面向高考教学。 – 高一二年级教高一二的课,做高一二的题,研高一
教材。
回归教材就是要抽出精髓,找到灵魂
教材每一部分都有用,深入挖掘教材的 考评价值
如人教版教材:做一做、说一说、科学 漫步、STS、思考与讨论和课题研究、 演示实验、教材编写思路、教材图片、实 例等,这些内容对拓展知识,启发学生思 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 有重大作用.在近年高考命题中,涉及这 些新增栏目内容的试题很多.
一轮复习是知识由薄到厚的过程。
三.高中各学段教学的定位
一轮复习任务
•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 • 巩固提升,拓展深度广度 • 前后联系,形成单元体系 • 拓展应用,强化学科思维 • 规范训练,积累实战经验
三.高中各学段教学的定位
一轮复习几个要点
– 突出复习课特点
• 起点较高 • 重点要突出 • 重视系统性 • 内容呈现形式新颖 • 容量要大
– 级部决胜高考30天计划 – 班级决胜高考30天计划 – 学科组30天计划 – 周工作安排
衡水中学高三年级决胜 2013 年高考 30 天工作计划与安排
第 12 周:5 月 5 日—5 月 11 日 1、已开始三轮复习的学科,总结暴露的问题,制订解决的措施。九模考试的要求。制定 30 天学科组冲刺详细计划,制定 30 天班级管理冲刺详细计划; 2、5 月 5 日:九模前周日测试,做好监考检查,下午 4 点开始计算坐班; 3、5 月 6 日下午 2:00,在本部召开全体备课组长会; 4、5 月 6 日:九模监考注意事项(模拟高考:AB 卷,印长条卷,带牌双人全程监考,严 格监考,核对答题卡,黑板上书写时间监考人,各科的巡场,第一场前放考生守则录音, 语音提示各时间点,教室所有东西清空,学生答卷规范,涂改规范,网上阅卷,考后教 研、考后总结); 5、安排九模考试期间,自习及考后讲评安排; 6、5 月 7、8:九模考试,加强考试前考场安排巡查,考试中监考巡查,统计缺考学生名 单; 7、5 月 8 日:高三后期高考复习策略研讨会的接待; 8、5 月 9 日:郗会所老师报告会;距高考 30 天晚三班会,30 天动员;同时做好九模分 析。 9、5 月 9 日:召开高三后期高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几所名校对高三后期的备考策略进行 研讨,所有老师参加; 10、5 月 10 日:各科一课一研时做好九模数据的分析; 11、5 月 10 日:结合九模考后成绩,谋划部分家长会。并做好临界生帮扶; 12、5 月 10 日:上午 10:30,三个级部碰头会,下午 4:00 级部成员碰头会; 13、5 月 11 日:下午 4 点召开班主任例会(东西合开,研讨:班级高考冲刺研讨会); 14、5 月 11 日:安排好周测。 第 13 周:5 月 12 日--5 月 18 日 1、5 月 12 日:晚新闻召开学生会会议,晚一班主任召开班会; 2、5 月 13 日:周一下午 2:00 在本部召开备课组长会(汇报九模考试中暴露的问题,下 阶段的措施); 3、5 月 13 日:周一晚 7:10 考后质量分析会; 4、5 月 14 日:周测录分完成,文科 422、实验 425、普通 431 班做好成绩汇总。十模命 题的安排及要求; 5、5 月 16 日:下午 8、9、10 节、晚一、晚二班级教研会(班级考试质量分析会,认真 分析各类学生,任课教师人人发言,力争考前不漏掉一个问题学生,班主任提前订好研 究主题,老师做好准备,相互配合深入研究,为提高班级成绩献策献力;晚三奇数班、 周三早预备偶数班老师们进教室对学生进行要求); 6、5 月 17 日:抓好各科教研,深入进行学科情况研究及检查,进行问题曝光; 7、5 月 17 日:上午 10:30,三个级部碰头会,下午 4:00 级部成员碰头会; 8、5 月 15 日:周三晚 7:10 成绩连续落后教师会,青年教师会; 9、5 月 15 日:晚三班主任召开班会进行周测成绩分析; 10、5 月 18 日:下午 4 点召开班主任会; 11、5 月 18 日:周六 12:00 学生最后一次放假。带齐必备生活用品,身份证等,杜绝家
学习的效果体现在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 习体验
五.高效课堂
激情要高
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 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 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 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 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苏霍姆林斯基
把计划做细
工作在计划之中
– 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配合促进高中课程改革,高考 改革要全面深入地反应新课程理念;
– 满足社会稳定需要:确保公平、公正,有利于安定团 结;
一、高考的“根”在哪里
备考的依据?课标、考纲、教材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 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 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 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 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 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三.高中各学段教学的定位
一轮复习指导思想:
以学生高一二学习情况为基础,从社会生活生 产实际和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入手,以单元体系为 载体,把知识点填充到知识体系之中,把学生学科 能力镶嵌教学设计之中,把学科思想溶入到教学过 程之中,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提升高度,拓展思 维,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应考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