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宋元明清时期教师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宋元明清时期教师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

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知识梳理】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①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对地方控制;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专制皇权;开八股取土,加强思想控制②清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

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世界领先,水稻产量高;玉米、番薯引进、推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冶炼业(焦碳冶炼)、丝织业(苏、杭)棉织(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制瓷业(五彩、珐琅彩)全面发展。

③商品经济出现新特点;大批中小工商业城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农产品商品化;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团形成。

④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上承古萌新。

①《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说明传统科技还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②思想上出现新观念,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批判旧思想与专制制度,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理学有新发展(王阳明心学)并占据了主流地位。

③八股取土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④文学艺术繁荣,出现四大小说名著;书法绘画更加多样化、平民化、世俗化;京剧诞生,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4 思想文化上:(一)、李贽: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1、李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明朝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工商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实力增强。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统治黑暗。

(4)程朱理学鼓吹神圣不侵犯的理学经典,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主张(1)否定孔子权威。

①指出孔子非天生圣人,儒家经典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挑战正统思想。

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②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李贽思想的评价(1)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2)李贽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3)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4)思想: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1、主要观点:(1)政治方面: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思想方面:继承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①强调治乱标准:“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②提倡“法治”:“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③改革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君民共治天下,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经济方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2、基本评价:(1)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黄守羲的思想震动当时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3)“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时代特征;★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1、主要观点:(1)政治方面: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①《日知录》说:亡国——改朝换代,亡天下——整个民族的沦亡。

②“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学术思想: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①主张走出家门,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

2、基本评价:(1)以崇实致用的学风,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2)经世致用思想为近代新思潮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王夫之:唯物思想1、主要观点:(1)唯物论:认为“天下惟器”。

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客观对象引起主观认识,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认识的。

(3)辩证法: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静止是相对。

(4)发展观: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闪烁着革新的思想光芒。

2、基本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思想总评:(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思辩: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原因。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重点关注】1、中西科技发展史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②近代科学技术革命③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是在西方产生的原因中国:(1)诞生的土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到较大的规模(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及与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3)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埋头书本,脱离实际生产,缺乏对自然科学的研究(4)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

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不利于培养研究自然科学的人才。

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出现的根本原因: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1)资本主义生产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奠定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2)16、17世纪伽利略、培根、牛顿等科学家创立了一般规律和经典方法(3)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希腊自然哲学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4)显微镜、望远镜发明——手段和工具(5)欧洲国家保护、奖励科学发明,改革教育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例题:材料一: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姓名生卒年著作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63年《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材料二: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名生卒年著作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1548—1600年提出宇宙无限论培根1561—1626年初创近代实验科学伽利略1564—1642年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开普勒1571—1630年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据材料概括此时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

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何特点?①中国古代科技重应用(天文历法、医学、手工业生产的需要产生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②在研究方法上,中国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而西方则重实验,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③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西方天文学的成就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2、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之处。

中国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1)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2)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法国的启蒙思想:(1)彻底批判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专政(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练习:1.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名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判、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而其中“大臣专擅选官”、“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继续强化了皇权专制B.规范了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改革,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社义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前后八百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3.以下那些观念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①“农为天下之本物,而公贾皆其未也”②“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乱”③“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④“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A.①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4.明朝时,浙江某地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城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浙江有些地方商品经济繁荣B.明朝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中心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5.(山东烟台)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入仕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6.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7.(山东淄博)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的挑战,这就是传教士输入的西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