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救护
转运途中救护
3
院内救护
现场救护
院前急救七大基本技术 现场心肺复苏、通气、解救、止血、包 扎、固定、搬运
现场救护
1、脱离危险环境 抢救人员到达现场 后,应使患者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去除 致伤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梗阻或窒 息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及时清除 口、鼻、咽部的血块、呕吐物、分泌物 ,保持伤员于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颅脑损伤 的处理
应注意防止脑水肿 。可用甘露醇、高 渗糖、地塞米松或 甲强龙,并局部降 温。防止呕吐物吸 入。
院内救护
疑有腹腔内出 血时,应立即 行腹腔穿刺术、 B超探查。并 尽快输血,防 止休克,做好 术前准备,尽 早剖腹探查。 临时止血固定, 生命体征平稳后 再处理骨折。多 处骨折在全身情 况许可后尽早手 术内固定(其顺 序首先是股骨, 其次是胫骨,并 于24-48小时内治 疗所有骨折)。
院内救护
伤员在经过现场急救转送到医院后,要在尽量短时间内明确 是否存在脑胸腹的致命性损伤,即首先要维护生命安全。
控制出 血 抗休克 尽快建立静 脉通道,补充 有效循环血量 ,平衡盐、右 旋糖酐血浆等 可在原包扎的 外面再用敷料加 压包扎,并抬高 出血肢体,对内 脏大出血进行手 术处理。
胸部创 伤的处 理 胸部开放性伤 口应用纱布垫 加压包扎,张 力性气胸应尽 快穿刺闭式引 流,必要时行 开胸手术。
现场救护 6、保护好离断肢体 用无菌或洁净的布类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 块低温保存(尽可能保存在低温4-10℃),防止 冰水侵入离断创面或血管腔内,切忌将离断肢体 浸泡于任何液体中。断肢应随患者送往医院,以 备断肢再植。
转运途中救护
运送条件 力求快速,尽量缩短 途中时间,保证途中 抢救工作不中断。 转运途中救护 病情观察 保证输液通畅,注意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 、生命体征的变化, 发现变化及时处理。 体位 患者在转运途中的体 位应根据不同的伤情 选择 搬运方法 疑有颈椎损伤的应34人一起搬动,担架 运送时,患者头部在 后,脚在前。
现场救护 5、处理伤口 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用绷带包扎。伤口异物或 血凝块不要随意去除,以免大出血。创面中外露 的骨折端、肌肉、内脏、脑组织等都禁忌回纳入 伤口内,以免加重损伤及污染伤口深部。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理 以等渗盐水敷料覆盖膨出脑组织,再扣上一个无 菌换药碗,然后以三角巾包扎固定,伤员侧卧, 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 诊 科
修 文 娟
多 发 伤 的 急 救 护 理
多发伤的概念
多发伤: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 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 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功能紊 乱,从而危及生命。诊断时必须作全面检查 ,以免漏诊。治疗上,首先是保全生命,其 次是保全肢体。
Contents
1 2
现场救护
止血பைடு நூலகம்止血法
现场救护 多发伤往往会出现休克,休克典型的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神志淡漠或烦躁、面色苍白或发 绀、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浅快、血压下降 、尿量减少以及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 思考:休克的五种类型。
休克的治疗原则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纠正酸碱
平衡紊乱,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进行对因治疗
现场救护 4、紧急处理胸部情况 开放性气胸:迅速用厚层无菌敷料封闭伤口,变 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呼吸困难,气管明显向患侧移位者 ,应迅速于患侧胸壁第二肋间插入带有活瓣的穿 刺针排气减压。 反常呼吸:对伴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所致的反常 呼吸可用棉垫加压包扎,使胸壁固定。
现场救护 3、控制明显的外出血 是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加压止血是最有效的紧 急止血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近心端的主要血管, 然后再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并将患肢抬高, 以控制出血。
加压止血包扎法
指压止血法
现场救护
对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可用止血带,记录上止 血带时间,每1-2小时松解一次,每次3-5分钟, 松解止血带时应压住出血伤口以防大出血导致休 克。
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相应护理。
休克的急救处理
及时开放静脉通道,选择靠近心脏的较大静脉穿
刺,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常同时开放两条静脉
,一路快速滴注扩容液体,另一路迅速输入血管
活性药物。
卧位宜采取平卧位或头部、下肢抬高的中凹位, 以利于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
休克的急救处理
大多数病人有畏寒表现,注意保温。休克病人均 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尽早给与氧疗,一般可采用 鼻导管或面罩吸氧,4—6L/min,注意保持呼吸 道通畅。 留置导尿管,准确纪录24小时出入液量和每小时 尿量,以便观察肾功能恢复情况。
必要时行
气管切开
事发突然, 做好病人及 家属心理护 理,缓解紧 张焦虑情绪 心理护理
腹部内脏损伤的处 理
呼吸道烧伤者
骨折处理
加强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 命体征,及时发现潜在危险。 熟练掌握并使用急救技术,包括 心肺复苏,创伤急救技术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