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总结

一、导论1.当人类迈入21的时候,英国BBC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与(A)共同创立的?A.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3.(A)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4.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是(B)的公开发表。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反杜林论》D.《资本论》5.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ABC)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地统一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C.科学社会主义D.无产阶级政党理论6.马克思主义是(ABCDE)A.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C.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D.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E.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7.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C)的立场上。

A.工人阶级B.无产阶级政党C.人民D.共产主义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BCDE )A.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B.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性真理性的理论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E.具有普遍性、根本的和长远性的指导意义9.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BCDE)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人民性E.发展性10.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政治经济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古希腊哲学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ABCDE)。

A.实事求是的方法B.辩证分析方法C.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方法D.历史的分析方法和阶级的分析方法E.群众路线的方法二、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A.思维问题B.存在问题C.思维与存在问题D.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2.对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是AA.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4.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C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5.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AC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如何发展问题C.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D.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问题6.(B)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黑格尔7.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B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如何发展问题C.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D.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问题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问题。

正确错误9.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正确错误10.方法论与世界观具有一致性。

正确错误1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1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3. “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4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B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5.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C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D.由两个本原构成1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C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世界统一于精神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17. 哲学是C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8. 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1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0.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C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1.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ABC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22.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BCDA.道生万物B.理在气先C.上帝创造了世界D.物质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23“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

正确错误三、哲学基本问题与物质观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C)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2.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C)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4. 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A)A.有用即真理B.凡真理必有用C.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D.真理必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5.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是(C)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6.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CD)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7.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BD)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8.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9.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D)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0. 相对静止是指(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1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BD)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的发展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12. 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D)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一切皆流,无物常驻13. 哲学一元论就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正确错误四、时空观、意识观1.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D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2.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BA.个人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3.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

这说明D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BCD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6.意识是BDA. 人脑的分泌物B. 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 神的启示D.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7.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ABC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D.制定计划要量力而行,完成计划要尽力而为8.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C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9.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ABCD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0. 错误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正确错误11鬼神观念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错误五、世界的统一性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普遍联系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

A. 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 是否普遍联系C. 是否运动发展D. 是否有共同规律2.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C)。

A. 矛盾性B. 存在性C. 物质性D. 可知性3. (C)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 自然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物质生产方式D. 人的意识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B. 质量互变观点C. 矛盾观点D. 否定之否定观点6.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