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解剖
---
手功能的特殊性
❖ 利手与非利手的功能差异较大,这在手功能重建及医疗鉴定 中有一定意义。
❖ 手的部分性功能障碍,其代偿能力较强,尤其是小儿期发生 的部分性功能障碍,成年后往往出现令人惊异的代偿效果。 故对小儿进行复杂的手部功能重建术宜慎重。
❖ 前臂旋转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手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处理前 臂损伤时应注意保护旋转功能。
腕前区深筋膜深层增厚 形成的扁带,位于腕掌 侧韧带远侧的深面,厚 而坚韧。
---
屈肌支持带
❖ 尺侧端附着于豌豆骨和钩骨 钩,并与腕掌侧韧带远侧部 共同构成腕尺侧管,管内有 尺神经和尺动、静脉通过。
❖ 屈肌支持带桡侧端分两层附 着于手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 结节,并形成腕桡侧管,包 绕桡侧腕屈肌肌腱及其腱鞘。
❖ 与下肢假肢的效果相比较,目前尚无能恢复手部功能的理想 假手。
❖ 上肢短缩(特别是上臂短缩)对手功能的影响较小,这与下 肢短缩时对功能的影响大不相同。
❖ 利用肌键、肌肉、神经移位或移植术重建手部功能的研究和 应用较下肢多,也更为深人。
---
手的体表结构
❖ 指纹
手指腹的皮纹各不相同,有强化指腹感觉等作用, 是刑事侦查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其尺侧缘为拇长伸肌 腱,桡侧缘为拇短伸 肌键,远端是第1掌骨 基部,近端为桡骨茎 突,底部为大多角骨 及舟骨结节背侧。
在此窝内有头静脉、桡动脉 浅支及桡神经的拇指皮支 (桡神经浅支)经过
当上述肌键断裂,鼻烟窝轮 廓变得不清晰,而舟骨骨折 时,鼻烟窝肿胀,并出现压 痛。
---
手的体表结构
❖ 肌性标志
中、环指的指浅屈肌腱
❖ 在尺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
正中神经
❖ 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间,且略偏掌长肌腱侧,其位置 较浅
❖ 作腕部正中神经阻滞时应注意此 点。
---
尺神经和尺动、静脉
❖ 位于尺侧腕屈肌腱桡侧
桡动脉
❖ 位于桡侧腕屈肌腱桡侧
手的体表结构
❖ 鼻烟窝
腕关节在中立位,拇 指背伸,轻度外展, 于腕背桡侧可见一尖 端向远侧的三角形凹 陷。
---
返回
浅血管和浅淋巴管
❖ 浅动脉分支细小,无静脉伴行。
❖ 浅静脉和浅淋巴管各自吻合成网,掌心部的 行向腕前区,两侧部的多行向手背
❖手掌的感染时,往往是手背肿胀明显。
---
返回
皮神经
❖ 腕前区内外侧为前臂 内外侧皮神经支配
❖ 手掌桡侧2/3为正中 神经支配,尺侧1/3 为尺神经支配
❖ 桡神经浅支分布于鱼 际外侧皮肤。
为掌、指骨骨折复位时判断是否有旋转移位的 重要标志
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
❖ 易于看到和扪及 ❖ 是了解有无骨折移位、畸形以及桡腕关节、尺
桡下关节是否稳定的标志 ❖ 桡骨茎突处压痛可提示拇短伸肌腱、拇长展肌
腱腱鞘炎 ❖ 尺骨茎突远侧压痛则可能有三角软骨或韧带损
伤
---
手的体表结构
❖ 虎口
位于第1、2掌骨间的软组织间隙,即相当于拇、示指间 的指蹼。
---
骨筋膜鞘及其内容物
❖ 中间鞘
构成
❖ 掌腱膜、掌内侧肌间 隔、掌外侧肌间隔、 骨间掌侧筋膜、拇收 筋膜
内容
❖ 指浅、深屈肌腱及屈 肌总腱鞘、蚓状肌, 掌浅弓及其分支和指 掌侧总神经
---
手内肌
❖ 外侧群
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
❖ 内侧群
掌短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皮肤下面在背侧为第1骨间背侧肌,掌侧为拇内收肌。 正常虎口可外展约90°,其存在有利于拇指对掌、对指功
能的发挥和加强握力。 如内收肌挛缩或皮肤瘢痕挛缩使虎口狭窄,将明显影响
手的功能。 虎口背侧皮肤感觉是桡神经的单一支配区,常作为判断
有无桡神经损伤的标准之一。
---
手掌
❖ 腕前区
腕前区手掌的近侧部
相当于掌深弓血管的远端和正中神经大 鱼际肌支分支处。 在掌纹的深面缺乏皮下组织,直接与屈 肌腱鞘相连,故此处的切割伤往往累及 腱鞘及屈肌腱、关节囊。
---
手的体表结构
❖ 腕横纹
腕远侧横纹
❖最为明显,横过桡骨茎突部及月骨的下部,向内达豌 豆骨的近侧,位于呈弓形的桡腕关节线远侧约2cm, 腕掌关节的近侧约1.2cm,标志着腕横韧带的近侧缘 及近侧列腕骨。
蚓状肌
骨间掌侧肌
腕横韧带、舟骨结节 腕横韧带、小多角骨 腕横韧带、大多角骨 头状骨、腕横韧带和
第3掌骨 指伸屈肌腱桡侧缘
随着指端修复中植皮及皮瓣的广泛应用,可使指 纹发生变化,因而成为法医鉴定中一个值得注意 的问题。
---
手的体表结构
❖ 掌纹
手指近、远侧指间关节处皮纹基本与关 节线平行,指根部皮纹则在近节指骨基 部水平,远离掌指关节
远侧掌横纹则与掌指关节水平相近。 掌中横纹是掌浅弓血管的弧形最高点。 大鱼际皮纹与中指尺侧纵轴线的交点,
❖ 鱼际和小鱼际
手掌远侧部的桡、尺侧呈鱼腹状突起
❖ 掌心
手掌中央三角形凹陷称掌心。
---
手掌
❖ 浅层结构
❖ 深层结构
皮肤
❖腕前区皮肤 ❖手掌皮肤
浅筋膜 浅血管和浅淋巴管 皮神经 掌短肌
筋膜与骨筋膜鞘
❖ 腕部深筋膜 ❖ 掌部深筋膜 ❖ 骨筋膜鞘及其内容
手内肌 血管
掌浅弓 掌深弓
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
❖ 从手的结构和功能来看可划分 为3 个部分
Ⅰ区包括拇指及大鱼际区,主要 是对掌、对指功能。
Ⅱ区包括示、中指及相应的2 、3 掌骨,可协同拇指的对指功能; 又因2 、3 掌骨相对固定,其纵 轴与桡骨纵轴接近重合,故起到 了力的传递作用。
Ⅲ区包括环指、小指、小鱼际区 及第4 、5 掌骨,其主要功能是 加强握力,形成横弓。
手掌桡侧隆起是大鱼际肌,尺 侧为小鱼际肌,手背各掌骨间 为骨间背侧肌。
当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后, 这些肌肉相应地萎缩。
---
手的体表结构
❖ 骨性标志
豌豆骨
❖ 位于腕横纹远侧和小指尺侧纵轴的交点 ❖ 与远侧的钩骨共同成为腕横韧带的附着点之一 ❖ 尺神经和尺血管紧邻其桡侧。
舟骨结节
❖ 腕横纹远侧与中指桡侧纵轴的交点上 ❖ 是示、中、环、小指自然屈曲时的纵轴交点,
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变扁平,紧贴屈肌 支持带桡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受压 可引起腕管综合征。
---
返回
腕管综合征
❖ 腕管综合征
又称腕管狭窄症,系指腕部外伤、骨折、 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 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 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 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 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本病好发 于职业性搬运、托举、扭拧、捏拿等工 作的人群中。本病的主要症状如下:患 者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刺痛,夜间加 剧,寐而痛醒,温度高时疼痛加重,活 动或甩手后可减轻;寒冷季节患指发凉、 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 差;病情严重者患侧大小鱼际肌肉萎缩、 皮肤发亮、指甲增厚,甚至出现患指溃 疡等神经营养障碍症状。
---
手的功能
❖ 手的姿位
功能位
❖ 是能最大限度发挥手的功能 的体位。
❖ 此时腕背伸约25°-30° 、 尺偏1°,掌指关节屈30 ° - 45 ° ,近侧指间关节屈 60°-80° ,远侧指间关 节屈10°-15° 。
❖ 拇指的腕掌关节充分外展, 拇指呈对掌位,其他四指分
开,如将一个网球握在手中。
有利于抓、握和持物。
掌侧皮肤很小的缺损也很难对合,需选用结构近似部位植皮修复。
❖ 皮肤无毛囊及皮脂腺
手掌侧皮肤不油滑,不会发生皮脂腺囊肿。
❖ 皮肤有许多皮纹
产生和关节的活动相适应,犹如皮肤的“关节”。
---
返回
浅筋膜
❖ 在鱼际和小鱼际处较薄,但掌心处密,由纤 维隔将皮肤和掌腱膜紧密相连,故手掌皮肤 不易滑动,缺损时,不易牵拉缝合,常需植皮。
在临床工作中,手部骨折 的复位或指关节融合均应 置于功能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动功能
捏持 握 提 夹 推 弹拨
手的功能
---
手的功能
❖ 手的感觉功能
手掌侧的感觉,特别在指端是人体最为敏感的部 位,有利于发挥手的复杂功能。
当指腹皮肤缺损行皮片移植术后,有可能恢复粗 大的感觉,但实体觉却不能恢复。
---
手的功能分区
❖ 中间群
蚓状肌、骨间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
---
❖ 外侧群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 拇收肌
手内肌
---
❖ 内侧群
掌短肌 小指展肌 小指短屈肌 小指对掌肌
手内肌
---
手内肌
❖ 中间群
蚓状肌 骨间肌(骨间
掌侧肌、骨间 背侧肌)
---
手内肌
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 拇收肌
---
---
掌部深筋膜
浅层:
鱼际筋膜:覆于鱼际区 小鱼际筋膜:覆于小鱼际区 掌腱膜:略呈三角形,厚而坚韧,
是致密的腱性纤维,近侧部与掌 长肌腱相续,两侧部延续为鱼际 筋膜和小鱼际筋膜,远侧部分四 束,附着与2~5指的指纤维鞘和 掌指关节的侧副韧带上。
❖ 指蹼间隙:约在掌指关节平面,掌 腱膜之间的三个纤维间隙,称指蹼 间隙,含大量脂肪,是手掌与手指 的掌、背面之间的重要通道。
手部的局部解剖学
殷炜 葛梓
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外科研究生
---
手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也是创造世
界文明的特殊劳动工具。行云流 水似的演奏、天工神斧般的雕塑, 均有赖于完美协调的手。手功能 是建立在精细而复杂的手部解剖 结构的基础上。当手遭受外伤时, 最大限度地修复解剖结构,以恢 复其功能是治疗的主要目标,熟 练掌握及灵活运用手的功能解剖 知识,是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