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基试题及答案

中基试题及答案

中基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五行
2、气机
3、津液
4、六淫
5、阴阳
(二)填空题(共20分,每题2分)
1.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该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后世称“四大
经典”它们是、、、。

2.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和。

3.金之所胜者为,所不胜者为。

4.引起相侮的原因是和。

5.《尚书·洪范》中说:“木曰”,“土爰”。

6.五脏的共同特点是,六腑的共同特点是。

7.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8.胆为之府,又称之府。

9.脾胃为之本,气血之源。

10.五行归类中与肾同类的五味、五色是。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多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
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或多选不得分,共30分,每题2分)
1.宗气是由与相结合,聚于胸中而生成
2.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古典医籍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朱震亨
D、李东垣
4.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了( )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和环境的统一性
D、以上都不是
5.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
A、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病因和病位的概括
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以上都不是
6.属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
A、培土生金
B、金水相生
C、益火补土
D、佐金平木
7.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是( )
A、肾实泻肺
B、肝实泻脾
C、心实泻肝
D、肝火泻心
8.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
A、培土制水
B、引火归原
C、扶土抑木
D、佐金平木
9.属于阴的症状是( )
A、声高气粗
B、多言躁动
C、舌苔黄糙
D、脉象细涩
10.气机的基本形式是( )
A、升降沉浮
B、升降出入
C、升清降浊
D、呼吸出入
11.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 )
A、外寒
B、内寒
C、伤寒
D、中寒
12.正气是指( )
A、康复能力
B、致病因素
C、六气
D、异气
13.下列何项为反治法( )
A、用寒远寒
B、通因通用
C、阳病治阴
D、热者寒之
14.以“标”与“本”相对而言,下述何项为错( )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D、脏腑病为本,肌表病为标
15.脘腹冷痛,或绞痛,得温则减,逢寒增剧。

此表现由于( )
A、气滞所致疼痛
B、瘀血所致疼痛
C、湿性粘滞重浊
D、寒性凝滞主痛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面划线
并改正。

共10分,每题1分)
1.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2.心为阴中之阴脏,肺为阴中之阳脏()。

3.以药物五味分阴阳,则辛、甘、淡属阴( ),酸、苦、咸属阳( )。

4.肝病传脾,为木克土( );“木火刑金”,为木乘金( )。

5.风、火、湿邪属阴(),燥、热、暑、寒邪属阳()。

6.脾喜燥恶湿,以降为和(),胃喜润恶燥,以升为健()
7.手太阴肺经从手走头(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 )。

8.督脉起于胞中( ),为“阴脉之海”。

( )。

9.木为水之子(),金为木之所胜()。

10.标与本的概念是固定不变的( ),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

(五)简答题〖(回答应简明扼要,符合题意要求。

30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哪些?(7分)
2.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7分)
3.五行各自特性的引申义如何?(8分)
4.何谓湿邪?其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何? (8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