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校发〔2005〕212号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

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

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

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

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

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
识面宽、有高度责任心与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的专门人才,同时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后备力量。

(二)基本规格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具有团结互助、乐于奉献和遵纪守法的观念。

2.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了解所学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一门外语的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初步具有图书、情报和资料检索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双学位和第二专业,使之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和能力。

3.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的基本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雅情趣;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意志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

4.欲取得教师资格的学生必须修读规定的相关课程,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教学技能和中外教育理论;了解未来教育对象,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具有初步的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扎实的教育基本功,在教学中能体现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学制与培养制度
(一)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以4年为基本学制的本科专业学生可在3-7年完成学业,以5年为基本学制的本科专业学生可在4-8年内完成学业。

(二)培养制度
实行双学位、第二专业制度。

四、学分安排
原则上理论课周1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周2学时为1学分。

属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门类的专业以150-170学分为宜,属理学和以4年为基本学制的工学、医学门类专业以160-180学分为宜,以5年为基本学制的专业以170-190学分为宜。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

各专业要参照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介绍》,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积极按二级学科门类构建培养方案,以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三部分组成,具体由“平台课”+“模块课”构成,其结构如下:
修订培养方案时要适当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三者分别占58%、30%、12%(可上
下浮动不超过5%),构建培养方案时要认真研究和把握专业内部课程间的先修后继关系。

(一) 必修课
1.公共基础平台课
公共基础平台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法制意识,熟悉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历程,了解时国际时事和国内最新形势与政策;提高大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掌握必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和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手段。

具体见下表:
公共基础平台课中某一课程,已在其他平台课中开设,不再重复修读。

2.学科基础平台课
学科基础平台课是二级学科的基础课,是该二级学科中各专业均应修读的课程,旨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基础平台课
专业基础平台课是指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开设的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

(二)选修课
1.专业方向模块
根据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各学院要科学合理地构建2个以上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每个课程模块要体现专业各领域的鲜明特点和内容,每一模块的学分要保持一致。

学生必须选修其中的一个模块,并一经选中,就要修完该模块的全部课程。

2.专业任选课
专业任选课是为丰富学生专业知识而设置的非主要课程。

某个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非专业任选课,面向全校开放选修。

3.非专业任选课
非专业任选课旨在拓宽学生专业外的知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学生可从其他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中任意选修。

此外,学生还必须从公共艺术教研部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中选修2学分以上的课程。

专业任选课和非专业任选课在学生毕业总学分中,要占一定比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各专业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特别重视实践性环节,根据专业特点和内容科学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把加强教学、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专项学分等,其内容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时数可参考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执行。

根据《河南大学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暂行办法》之规定,学分还必须完成7学分“专项学分”。

见下表:
六、课程编号说明
(一)课程编号由8位数字组成,含义规定如下:
□□□□□□□□
第一至三位为开课单位代码
001 马列德育部002 大学外语教学部
003 公共体育部004 公共计算机教研部
005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006 公共艺术教学部
011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012 经济学院
013 法学院 014 教育科学学院 015 体育学院 016 文学院 017 外语学院 018 新闻与传播学院 019艺术学院(音乐) 020 艺术学院(美术)
021 历史文化学院 022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23 物理与光电子学院 024 化学化工学院 025 生命科学学院 026 环境与规划学院
027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028 土木建筑学院 029 医学院 030 护理学院 031 药学院 032 东京临床学院
033 淮河临床学院 034工商管理学院
035 国际教育学院 036 民生学院 037 人民武装学院
第四位至第八位为课程序号,由小到大编制。

(二)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如果分若干学期开设,在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中应视为若干门课,课程名称以(一)、(二)、(三)、(四)……加以区别,并使用不同的课程编号。

七、培养方案要求
培养方案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有力保证,各学院要认真组织修订本单位的培养方案。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培养目标及要求
2.学制与学位
3.毕业要求
4.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5.课程安排参考表(非专业任意选修部分只列学分,不列课程名称)。

八、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要求在修订本专业(第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还要制订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方案,其原则上应为第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方向模块课(公共基础平台课和非专业任选课部分不再修读),并包含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且不得少于65学分。

九、“教师资格课程”课程模块
该课程模块旨在让学生获得从事学校教育的资格证明,取消招生时原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的限制。

学生修完该课程模块且成绩合格,学校发给“教师资格证”或具有教师教育资格的毕业证书。

该课程模块不计入学生总学分。

“教师资格课程”如下表:
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文件,为落实责任,修订时要注明修订人和审核人的姓名,经审定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由于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向教务处提出书面报告,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更动。

十、其他说明
国际教育学院、民生学院、人民武装学院可根据本单位特点和需要,独立制订培养方案。

2005年9月27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