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4.6神奇的眼睛精选练习一.选择题1.(2019•凉山州)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
(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
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答案】B【解析】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所以,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甲、丁。
故选:B。
2.(2019•苏州一模)保护视力,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的好习惯,需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其中一尺指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左右(30﹣35厘米)。
如果患上近视眼疾,必须到专业眼镜店配近视眼镜,关于配戴了近视眼镜能正常阅读的同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同学的眼睛不再是近视眼了B.戴上近视眼镜后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C.戴上近视眼镜后像仍然成在视网膜的前方D.近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答案】D【解析】A、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所成的像后移,正好移到视网膜上,并不能说同学的眼睛不再是近视眼了,故A错误;B、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戴上近视眼镜后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仍然是实像,故B错误;C、戴上近视眼镜后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故C错误;D、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3.(2019•大连)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答案】C【解析】AB、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即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AB错误;C、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D、近视眼是品状体太厚或眼轴变长造成的,需要用凹透镜矫正,故D错误。
故选:C。
4.(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暑假期间,小明走进电影院观看《一出好戏》,刚走进电影院时和寻找到最前1排18号座位时,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答案】B【解析】小明从光线较强的室外进入光线很弱的电影院内,瞳孔为适应室内的光线会逐渐扩大,以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这样才能看清室内的物体;同时,小明在寻找到最前1排(看远处的物体)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找18号座位时(看近处的物体),这时,晶状体的曲度要由小逐渐变大。
故选:B。
5.(2019•柳州一模)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B.远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C.近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D.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答案】D【解析】AC、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东西,但离得近一些可以看清书上的字;但近视眼不戴眼镜不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故AC错误;BD、远视眼眼球的前后径比近视眼的短,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看不清楚近处的东西,远视眼不戴眼镜,将书靠远一些,可以看清书上的字,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6.(2019•河南二模)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图,应该佩戴由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该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答案】乙;凹;发散【解析】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甲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则乙图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乙;凹;发散。
7.(2019•朝阳区校级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的(选填“前方”或“后方”);被确诊为近视眼,应佩戴合适的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前方;凹【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我们可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发散一些,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物体。
故答案为:前方;凹。
8.(2019•仙桃)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标本制作小组和天文观测兴趣小组,使用简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有物镜和目镜。
显微镜的物镜是透镜,望远镜的目镜是透镜(选填“凸”或“凹”)。
【答案】凸;凸【解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线,从而观测到更暗的星;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凸。
9.(2019•建平县一模)如图是奶奶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
则她的眼睛属于(选填“近视眼“远视眼”),矫正需要的透镜是。
【答案】远视眼;凸透镜【解析】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提前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远视眼;凸透镜。
三.实验题10.(2019•德州模拟)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
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1)乙;(2)丙;(3)大于【解析】(1)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2)由于凸透镜会聚能力越弱(焦距越大),像距越大,所以据图可知,3个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丙图的会聚能力最弱,则像距最大。
(3)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故答案为:(1)乙;(2)丙;(3)大于。
一.选择题1.(2019•龙岩二模)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卬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答案】A【解析】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乙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丁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甲、乙。
属于远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丙、丁。
故选:A。
2.(2018秋•大连期末)下列关于近视的看法,正确的是()A.近视的眼睛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B.近视的眼晴晶状体焦距变小C.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D.近视眼可用会聚透镜进行矫正【答案】B【解析】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晶状体太厚,眼球前后径过长,折光能力太强,焦距变小,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需要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B。
3.(2018秋•裕华区期末)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进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后。
折射形成了下图所示的情况。
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弱B.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薄,聚光能力强C.此类眼睛是远视眼。
应用凸透镜矫正D.此类眼睛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远处的物体在此类眼睛成像将成在视网膜前面,此类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2019•济南)调查发现,近年来需要进行视力矫正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保护视力,刻不容缓。
根据如图可以判断:图中小女孩配戴眼镜的镜片是()A.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B.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C.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D.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视力矫正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而小孩都会出现近距离看物体看不清,因此小女孩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选:B。
二.填空题5.生物实验室常用镜观察细胞,天文学家常用镜观察星空;而人的眼睛(如图)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图中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
【答案】显微;天文望远;晶状体;会聚【解析】因为观察细胞需要将细胞放大很多倍,因此生物实验室常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天体离我们较远,因此天文学家观察星空要用天文望远镜;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当看物体时,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而照相机成像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