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1、安全承诺(分为3个层次)1)领导者2)各级管理者3)每个员工2、行为规范与程序3、安全行为激励(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绩效评估系统,建立将安全绩效与工作业绩相结合的奖励制度。
)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5、自主学习与改进6、安全事务参与7、审核与评估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1、评价指标1)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
2)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3)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
4)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
5)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
6)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
7)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
8)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
9):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
10)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
11)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
2、减分指标。
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 事故的简要经过;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 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
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7作业安全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2)作业行为管理3)安全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5)变更管理8隐患排查和治理1)排查前提及依据2)排查范围与方法3)隐患治理4)预测预警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职业健康管理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3)职业危害申报11应急救援1)应急机构和队伍2)应急预案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4)应急演练5)事故救援12事故管理1)事故报告2)事故调查和处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 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5 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6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1成立事故调查组2事故现场勘察3物证搜取4事故事实材料的收取5证人材料收集6现场摄影7事故图绘制8事故原因分析9 编写事故调查报告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1)重大危险a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等。
(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及其影响。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下面6个程序:(1)成立工作组(2)收集资料(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制(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论述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
(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
(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8)危险区的隔离。
(9)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12)应急救援保障。
(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14)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5)应急培训计划。
(16)演练计划。
(17)附件。
应急预案六个一级关键要素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3应急准备(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4应急响应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应急体系的组成: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保障系统应急管理的过程:预防、准备、响应、恢复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保护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扩大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价危害程度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如下:1)对紧急情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
(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6)现场恢复。
(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包括:1.接警与通知2.指挥与控制3.警报和紧急公告4.通讯5.事态监测与评估6.警戒与治安7.人群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消防和抢险12.泄漏物控制现场恢复主要内容应包括:1.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2.撤离和交接程序;3.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4.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5.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内容?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3)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用人单位应采取哪些职业病防治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用人单位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安全条件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 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1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使用条件(包括工艺)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2有与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3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4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5、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1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经营场所,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储存设施;2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3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4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5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4. 哪些人员是特种作业人员?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2. 什么是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1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2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3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4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5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6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7及时消除事故故障8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9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10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置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11做好使用前的试运行和例行检查12做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1313、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1、预防锅炉、压力容器爆炸、起重伤害的安全措施定期做安全检定、保证安全附件可靠运行、专职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司炉工、压力容器操作工、起重工培训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