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第八讲诉讼时效参考PPT

民法第八讲诉讼时效参考PPT

第八讲 诉讼时效
第八讲 民法上的时间
▪ 时效概说 ▪ 诉讼时效的效力 ▪ 诉讼时效的客体 ▪ 诉讼时效期间 及其中止、中断与延长 ▪ 诉讼时效期间的加减与时效利益的抛弃
第1节 时效概说
一、时效制度一定期间,而
产生一定法律上效果的法律事实。 (2)要件 时效以一定期间的经过为要素 时效是以一定事实(权利行使或不行使)状态
在要件与效果方面的不同
(图表)
消灭 时效
要件
效果
权利不行 不利益产生 使
现行法
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的 规定
取得 时效
占有
权利的取得
无规定
四、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比较
1、立法精神的不同 (1)消灭时效:维持新近形成的秩序 (2)除斥期间:维持继续存在的原秩序,在除
斥期间行使权利(如撤消权),则形成新秩序。
二、时效制度的作用
1、时效的基础(见图表) 2、作用(价值)与代价 (1)价值 ✓ 稳定法律秩序
✓ 促使权利人行使权利(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 人)
✓ 避免当事人举证困难,保护被请求人 ✓ 减轻法院负担 (2)代价 ➢ 牺牲权利人的利益 ➢ 破坏固有权利体系的逻辑
时效的基础
(图表)
制度
理由
学说
取得时效偏 不同于正当权利的事实经过,长 持 续 状 态 的
节“侵权的民事责任”)
诉讼时效的客体(2)
二、关于物权关系上的请求权
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同意说。(诉讼建议)理由: (1)通则规定,侵权与违约均适用诉讼时效; (2)基于侵权的请求权包括了物上请求权(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通则117A-1P) 否定说。(学理建议)理由: (1)物上请求权为物权的防御系统,用以保护物权的完满; (2)由于我国尚不存在取得时效制度; (3)现行法诉讼时效期间太短,不利于物权秩序稳定; 折中说:承认取得时效后则区分登记所有权与不登记所有权 理由: (1)对于不登记者,多年不行使的权利危害交易安全; (2)对于登记者,登记有公信力,不会危害交易安全。
诉讼时效的客体(3)
三、关于基于身份关系的请求权 (1)一般不适用消灭时效。如,离婚后探望子女
请求权(《婚姻法》第38条) (2)具有财产性质的(争点)

久的时间取得表见的权利外观, 保护
而有保护的必要,以期待社会的
稳定安全。
消灭时效偏 以时效为证据,经过长久时间, 避 免 举 证 的

几近湮灭的证据,并督促权利人 困难
行使权利。
三、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的比较
1、在要件与效果方面的不同(见图表) 2、在前提、要件、效果方面的相同点 前提:一定事实状态的存在 要件:一定期间的经过 效果 :权利变动
的继续为要素; 时效为法律事实。
一、时效制度(2)
2、时效的类型 (1)消灭时效(诉讼时效) :因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利, 再行使时导致对该权利人不利益的法律事实。 (2)取得时效 :占有他人的动产或不动产,行使一定的 权利(如,所有权或地上权),继续达到一定期间,取得 权利。
3、时效的强制性 当事人不得约定排除 时效期间当事人不得协议延长或缩减 时效利益不得由当事人预先抛弃
2、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不同(见图表)
消灭时效与除斥期间
在法律适用上的6点不同
(图表 1)
1——3
诉讼时效
适用对象 主要适用于请求权
除斥期间
主要适用于形成权, 如撤消权的除斥期间
期间的可 有中断、中止、延长的规 绝对不变期间
变性

法律效力 实体权不消灭
消灭实体权利
消灭时效与除斥期间在实际适用上的不同
二、立法例 三、适用客体——请求权 (一)原则规定
(1)债权的请求权 (2)部分物权的请求权(争点)
(二)具体情况
专题 : 诉讼时效的客体(1)
一、适用于债权的请求权
1、合同履行请求权、债务不履行损害赔偿请求权 (合同法107A) 2、缔约上过失损害赔偿请求权(合同法58A) 3、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民法通则92A) 4、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民法通则》第3
(图表 2)
4——6
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
权利衰亡之力的来源 来自权利的外部,故并不消 来自权利的内部,故消灭
灭权利
权利
法院依职权援用
不可
可(诉讼上的抗辩)
利益可否为当事人抛弃 可,如,债务人针对时效届 否 满的不完全债务为清偿
第2节 诉讼时效的效力
一、诉讼时效效力的立法主义
L1:实体权利消灭主义 L2:实体权利未消灭主义
担保法司法解释12a-2p
第十二条 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
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 约束力。
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 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 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3节 诉讼时效的客体
一、诉讼时效客体的意义 诉讼时效的客体:指哪些权利适用诉讼时效
三、效力的范围
1、 原则: 诉讼时效的效力及于从权利,如,保证 (担保法司法解释34a);
2、例外: 主权利因时效而丧失强制履行力,但其效 力不得及于从权利 ,如,担保物权(担保 法司法解释12a-2P)
担保法司法解释34a
第三十四条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 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 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 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 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 合同的诉讼时效。
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
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民法通则171a
171.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 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翻悔的,不 予支持。
补充:关于不完全债权(略)
债权的权能 (1)请求力(诉请履行力) (2)强制执行力(执行力) (3)私力实现 (4)处分权能 (5)保有给付的法律上的原因(保持力) 不完全债权
(1)胜诉权消灭 (2)抗辩权发生
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义务人履行义 务的法律效果
1、形成不完全债务:民法通则138条 (1)无强制力保证; (2)仍有债权人地位。
2、不完全债务的法律效果:通则解释171a 义务人在不知时效届满的情况下为给付, 之后不得以不知而主张以不当得利返还。
民法通则138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