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文化学习小结
一、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
1、大学生学习安全文化的原因
安全是生命之源、幸福之本。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安全文化,不仅能够使自己终身受益,而且能为社会消除不安全隐患和减少事故损失。
2、大学生拥有较高安全文化与社会安全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才,其安全文化的提高对全社会安全水平的改善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安全文化的高低也是全民族安全文化水平的标志。
3、现今我们国家的社会安全状况
(1)交通事故与日俱增,给人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工矿企业隐藏着无数危险,每年八十多万职工伤残甚至死亡
(3)假冒、变质和有毒食品遍布市场
(4)人蓄传染病一浪高过一浪
二、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
1.居安要思危
出自《左传》:“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安不忘危,预防为主。
”这真是安全行动的原则和方针。
2.长治能久安
出自《汉书》:“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只有发达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
三、现代中西方安全观的差异
(一)中外公众的不同的生命价值观
西方人是“惜命如金”、“珍视健康”;中国人是推崇“不怕苦、不怕死”,人的安康往往置于“事业”、“精神”之后,从而导致了对生命的“无视”与“践踏”,不少事故源于“要钱不要命”。
(二)中外公众的不同的行为文化自律性
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表现出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更多地强调用少数典范来影响多数人的行为,此种方式极不适合现代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三)中外公众的不同的“生命文化”
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的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所以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原则格格不入。
(四)中外公众的不同安全技能观
西方人美国为例,早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中国人现在大多数还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上。
四、当今社会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交通方面——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触目惊心
1.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85-95)万人/每年;受伤致残者为(200-400)万人/年。
2.2000年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为100万人/年。
3.专家们对2010年、2020年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做了预测,分别为155万人、215万人
(二)健康方面——中国的职业病随处可见
1.我国尘肺病总人数高达55万人,每年新发尘肺病患者约1万例以上。
2.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达2500万人以上。
五、安全分析——伤亡事故的概率有多大?
1.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上百次可能伤亡的事件。
有的人比较“幸运”,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而有的人却很“倒霉”,成为事故的牺牲品。
2.其实,幸运与倒霉在很大程度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而这种选择能力取决于自己拥有多少安全文化。
3.近年来,许多安全科技工作者和教育人士多次呼吁在中小学、大学开设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教育课程。
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家许多领导人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赞成和支持,并有望近年全面实施。
六、大学生学习的安全文化——
基础安全文化与专业安全文化交融的双重安全文化
(一)广义的安全文化
基础安全文化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安全文化。
专业安全文化丰富着基础安全文化的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组成了完整的安全文化,即在其从事生产实际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健康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为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大学生学习安全文化的目的
1.为了生活安全需要学习安全文化
在校期间首先是安全生活,树立正确的安全观(热爱生命,以人为本,富有同情心),掌握专业安全知识,掌握终身需要的安全文化。
2.为了心里健康需要学习安全文化
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方式也是特有的。
他们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必然涉及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3.为了将来就业安全需要掌握一些专业安全文化
现代生产体系庞大,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其中某一个局部或环节,乃至个别因素出现了故障,就会影响其整体效能。
由于设计的缺陷、设备使用不当、环境变化或外界干扰等原因的存在,潜在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
不断提高科技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有助于他们把安全第一的观念融入所设计的工程或产品及管理中,把生产和安全统一起来,从而保障现代生产体系的安全运行。
作为未来的科技与管理人员的大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必备的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必将为未来的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当前提高大学生安全文化的有效措施
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提高安全素质,在整个大学的培养方案中系统融入专业安全文化知识才行之有效。
有些高校在拓宽专业范围,增强其安全适应性;课程设置要体现培养学生专业安全文化素质的要求,强化实践性安全教育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安全文化素质等改革。
在大学生中开设涵盖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却是完全可行的,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大学期间提高安全文化的原因
——安全文化理念的贯彻在大学是最佳的阶段
1.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
如果从生理、智能、情感好社会需求四个方面来衡定人一生的发展,就会发现这四条曲线的高峰值都落在大学阶段。
2.大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期,大学生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记忆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处于迅速发展取得时期,因而大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期。
3.大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步成熟的时期,是人一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的期望和所处的学习环境,使每一名大学生都有一个塑造良好性格并为之做出努力的愿望。
4.通过学习后除了有助于健康安全地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外,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自身的安全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使在思想上确立比较正确和牢固的安全理念,并将获得的安全生活知识和一些必备的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在以后的人生中潜意识地指导其个人行为和应用于从事的工作中。
(五)基础安全知识---完成学业的保障
1.防火安全意识
(1)高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①学生宿舍、大教室、图书馆、食堂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安全疏散出口不足
②食堂、宿舍、实验室等用电量大。
③有些学生不执行学校的安全规定,用大功率危险电器。
(2)火灾的预防
①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学习工作时,严格遵照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
②在宿舍自觉遵守宿舍安全规定,防患于未然。
(3)发生火灾的自救方法
①争取时间,选择通道,尽快脱离现场
②沉着冷静,急中生智
2.财产安全意识
(1)在高校发生的盗窃案件中作案分子采取的手段方法:溜门偷窃、顺手牵羊偷窃、网络及技术盗窃等
(2)学生宿舍容易发生盗窃案件的时间
①刚入学,宿舍搅乱时容易发生
②放假前容易发生
③假期,学生离校后,易发生撬门扭锁盗窃
④同学都去上课时,相邻寝室也没人
⑤夏季炎热开门多,学校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外来人员剧增也增加了可能性。
(3)学生宿舍防盗注意问题
①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好习惯,不能怕麻烦
②对陌生人提高警惕,尤其是搞推销的
③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钥匙
3.其他安全意识
(1)生活安全:主要包括生活消费、人际交往中和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及防范。
(2)出行安全:主要包括乘坐交通工具、外出旅游和外出实习的安全问题及防范。
(3)社交安全:主要包括大型公共活动、勤工俭学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及防范。
(4)求职安全:主要包括就业准备阶段、择业阶段和试工阶段常见的安全问题及预防。
(5)心理安全: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运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疗法,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巧妙解除焦虑,杜绝和预防忧郁症及神经衰弱。
(6)饮食安全: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十定律及合理的营养,学会组织安排一日三餐,了解食品的功能。
(7)拒绝艾滋病:了解中国的性教育、艾滋病状况、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艾滋病知识要点以及艾滋病预防的重要信息。
七、安全教育受益终身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
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
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青春,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
安全构筑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
通过学习《大学生安全文化》这门课,我再次深刻体会到,在安全问题上,不得有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问题上,我们必须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财富,没有比平安更美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