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专题《区划》共涉及河流1027条,基本上是流域面积1000 km2以上的河流,约占全国1000 km2以上河流总数的2/3。
《区划》采用两级水功能区划体系,涉及总河长17.8万公里,湖库总面积4.33万平方公里,共4493个水功能区(其中81%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为I-III类)。
一、水功能区划分类系统1 水功能区划(一)一级区划。
在宏观上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关系,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划分为4类。
1.保护区:对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域,水质目标为Ⅰ-Ⅱ类或维持现状水质。
共618个,河长3.69万公里(占总河长的20.7%),湖库面积3.34万平方公里(占面积的77%)。
2.保留区:指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而保留的水域,水质目标为Ⅰ-Ⅲ类或维持现状水质。
共679个,河长5.57万公里(占总河长的31.3%),湖库面积0.27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
3.开发利用区:为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渔业、娱乐等功能需求的水域,水质目标在二级区划中确定。
4.缓冲区:为协调省际间、用水矛盾突出地区间用水关系的水域,水质目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或维持现状水质。
共458个,河长1.36万公里(占总河长的7.6%),湖库面积0.0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
(二)二级区划。
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细化水域使用功能类型及功能排序,协调不同用水行业间关系,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7类二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根据有关标准确定。
共2738个二级水功能区,河长7.2万公里(占总河长的40.4%),湖库面积0.6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7%),其中农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和饮用水源区所占比重较大。
2、区划的条件和指标一级水功能区划分1、保护区保护区是指对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需划定范围进行保护的水域。
(1)保护区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重要的涉水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及重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水域或具有典型生态保护意义的自然生境内的水域;——已建和拟建(规划水平年内建设)跨流域、跨区域的调水工程水源(包括线路)和国家重要水源地水域;——重要河流源头河段一定范围内的水域。
(2)划区指标包括集水面积、水量、调水量、保护级别等。
(3)保护区水质标准原则上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的Ⅰ类或Ⅱ类水质标准;当由于自然、地质原因不满足Ⅰ类或Ⅱ类水质标准时,应维持现状水质。
2、保留区保留区是指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而保留的水域。
(1)保留区应具备以下条件:——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水域;——目前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水域;——考虑可持续发展需要,为今后的发展保留的水域。
(2)划区指标包括产值、人口、用水量、水域水质等。
(3)保留区水质标准应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规定的Ⅲ类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
3、开发利用区开发利用区是指为满足城镇生活、工农业生产、渔业、娱乐等功能需求而划定的水域。
(1)划区条件为取水口集中,有关指标达到一定规模和要求的水域。
(2)划区指标包括产值、人口、用水量、排污量、水域水质等。
(3)水质标准按照二级水功能区划相应类别的水质标准确定。
4、缓冲区缓冲区是指为协调省际间、用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而划定的水域。
(1)缓冲区应具备以下划区条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边界的水域;——用水矛盾突出的地区之间的水域。
(2)划区指标包括省界断面水域、用水矛盾突出的水域范围、水质、水量状况等。
(3)水质标准根据实际需要执行相应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水质控制。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共2888个,区划河长177977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3333平方公里,区划成果见表3-1和图3-1、图3-2。
其中,保护区618个,占总数的21.4%;保留区679个,占总数的23.5%;缓冲区458个,占总数的15.9%;开发利用区1133个,占总数的39.2%。
在177977 公里区划河长中,保护区共36861 公里,占区划总河长的20.7%;保留区55651公里,占31.3%;缓冲区13600 公里,占7.6%;开发利用区71865 公里,占40.4%。
在43333平方公里区划湖库面积中,涉及一级水功能区174个,其中保护区总面积33358平方公里,占区划总面积的77.0%;保留区2685平方公里,占6.2%;缓冲区498平方公里,占1.1%;开发利用区6792平方公里,占15.7%。
1、保护区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保护区共计618个,区划河长36861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3335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区、松花江区、西北诸河区、西南诸河区和淮河区等。
保护区的分布与各水资源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各水资源区中保护区的分布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保护区分源头水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生境等类型。
各水资源分区中一级水功能区的保护区统计结果见表3-2。
其中源头水保护区359个,区划河长22161 公里(占保护区总河长的60.1%),区划湖库面积856平方公里。
源头水保护区主要位于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河源地区,水资源基本保持在天然、良好状态。
源头水保护区的数量、区划长度与流域河源数量及地理条件有关。
该类型保护区累计河长较长的是长江区、松花江区等。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或中大型区域调水水源保护区117个,区划河长3884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8829平方公里。
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如密云水库、大伙房水库等。
大型区域调水水源地及输水线路是通过区域调水措施,在不同水资源区之间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以丰补缺,如南水北调工程等。
该类型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淮河区、长江区、海河区等区。
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生境保护区142个,区划河长10816 公里(占保护区总河长的29.3%),区划湖库面积23673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1.0%),主要为重要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重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具有典型生态保护意义的自然生境内的水域。
该类型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区、松花江区、西北诸河区等区。
2、保留区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保留区共计679个,区划河长55651公里,区划湖库面积2685平方公里。
由于水资源条件不同,因而保留区在各水资源区中分布特点也不同。
其中,长江区的保留区数量最多,共407个,河长达28698 公里,占全国保留区河长的51.6%。
其次是西南诸河区和珠江区,分别占全国保留区河长的19.1%和10.7%。
水功能区中的保留区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储备区,维持水资源的良好状态,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
3、开发利用区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开发利用区共计1133个,区划河长71865公里,占一级水功能区总河长的40.4%。
全国湖库型开发利用区面积6792平方公里,累计河长较长的是西北诸河区、长江区等区。
开发利用区涉及河流长度占本水资源区一级水功能区总河长比例超过50%的有辽河区、海河区、淮河区、黄河区、东南诸河区等,其中辽河区最大为80.5%。
开发利用区的分布基本反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辽河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相对突出,其开发利用区长度比例最大;而西南诸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经济社会欠发达,开发利用区长度比例较低。
4、缓冲区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缓冲区共计458个,区划河长13600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98平方公里。
缓冲区是协调省际间或用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而划定的重要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水域。
缓冲区主要由流域管理机构根据省际(界)的用水需求和水质管理需要来划定。
二级水功能区划分在1133个开发利用区中,划分二级水功能区共2738个,区划长度72018 公里,区划面积6792平方公里,区划成果见图3-3、表3-3。
二级水功能区的分布及长度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总体一致,其中松花江区、长江区、黄河区、辽河区位于前四位,东南诸河区和西南诸河区居后两位。
其中,农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和饮用水源区累计河长分别占二级水功能区划总河长的45%、21%和18%,比例较大;其次是过渡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渔业用水区和排污控制区最短,各占3%。
1、饮用水源区除重要的流域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或大中型区域调水水源地已划为保护区外,其他饮用水水源地划为饮用水源区。
以饮用水为主导功能的二级水功能区共687个,区划河长13160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2015平方公里。
饮用水源区一般位于大中城市、县级城市上游水域和规划饮用水取水水域,其分布与城镇密集度、生活用水量和水污染状况等有关。
河流型饮用水源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区、珠江区、辽河区、黄河区等;湖泊型饮用水源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区、东南诸河区、海河区等。
2、工业用水区以工业用水为主导功能的二级水功能区共553个,区划河长14999公里,区划湖库面积179平方公里。
工业用水区总体分布特点是南方多于北方,沿海地区多于内陆地区,与工业生产的发达程度基本吻合。
其中,长江区、珠江区、东南诸河区工业用水区长度占本区区划总长度的比例均在30%以上。
3、农业用水区以农业用水为主导功能的二级水功能区共625个,区划河长32166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50平方公里。
其中,松花江区、淮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和西北诸河区农业用水区长度居前五位。
农业用水区总体分布特点是北方多于南方,与我国水土资源组合和灌区分布状况吻合。
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在灌区的分布上,北方灌区一般位于河谷平原地带,多以农业用水为主导功能。
南方河道河网用水一般为多功能,农业用水为主导功能的水域相对较少。
4、渔业用水区以渔业用水为主导功能的二级水功能区共90个,区划河长2075公里,区划湖库面积2335平方公里。
区划累计河长居前六位的是珠江区、黄河区、淮河区、辽河区、长江区和松花江区。
湖泊型渔业用水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诸河区和长江区。
除主导功能为渔业用水的二级区外,另有136个二级水功能区将渔业用水功能作为第二或第三主导功能。
具有渔业用水功能的二级区总计225个,区划河长6094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3311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二级水功能区总数的8.2%、8.5%和48.7%。
5、景观娱乐用水区以景观娱乐用水为主导功能的二级水功能区共243个,区划河长3502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180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