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公共交通分析

郑州市公共交通分析

郑州市公共交通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私家车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这使得原来的交通状况不断下滑,其中以交通拥堵最为严重。

以郑州市为例,分析其公共交通现状,找出其长处与不足,并找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公共交通现状拥堵解决办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多车多的现象逐渐加剧,尤其是对于人口稠密的河南省会郑州而言,公共交通问题尤为重要。

现如今,人,车和道路交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几乎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交通拥堵成为一种普遍的城市病。

郑州市近些年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公交车平均时速逐年下降,广大市民出行困难,叫苦连天。

郑州市的主干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农业路、中原路、东风路、金水路等城市主干道路通行十分困难。

根据目前交通现状,郑州中心城区缺乏大容量的交通通道,车辆行驶在主干道时根本走不动。

加上市区道路多为双向四车道,车辆一堵就是一二百米,经常出现几百辆车“缓缓爬动”的场面。

号称郑州“堵王”的文化路,行车速度仅为21 公里/时,按照车流量每增加1%,车速平均
下降0.72%计算,如果机动车继续按年12%增长,那么10年后文化路交通高峰期的行车速度将下降到11 公里/小时,显然,这远远无法满足市民30%出行率的出行需求。

郑州市每天高峰时期,无论是公交车还是出租车,都是十分难上的。

时常公交车站有众多人等候上车,甚至挤不上去。

而出租车拒载问题严重,有一些经常堵车的路段司机不去,害怕堵在里面出不来。

在大学期间第一次回家时,由于在汽车总站不知道坐几路车去汽车中心站,所以选择打车,可是一连问了几个司机师傅,表示都不愿意去,因为那边堵车厉害……
当然,纵使郑州市交通拥堵让人不胜烦恼,但是其交通规划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

市内公交线路布置众多,据郑州市地名办工作人员介绍,郑州市目前命名的道路有1026条,市区近3年增加的道路有200多条,全市共有公交车线路307条。

市内主干道上的公交间隔时间短,且每一站都设置合理,使人们的出行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更加方便;市内去往某些主要地方的公交很多,作为一个在郑州市上学的大学生,特别是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尤其多,去往一个陌生地点,不知道怎么回来时,只要是开往火车站的车就可以坐。

在少数的到市区游玩发现,路口基本都有执勤人员在规范徒步,自行车,电动车等的过马路情况,一方面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方面也避免了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拥堵情况。

如今,地铁1号线的开通更是给大家带来了便利,地铁内空调的存在使之冬暖夏凉,且速度是公交车望尘莫及的,多数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地铁出行。

虽然相关部门在实施畅通工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就郑州交通全局而言,依然收效甚微,交通拥堵现象,堵塞状况依然严重。

目前郑州交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

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此外,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2.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
来自郑州市车管所的数据显示:2010年郑州市共新车入户231616辆,截至2011年1月11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160万辆,其中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75万辆。

从2007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再到2011年的突破160万辆,仅短短三年时间。

最近几年是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及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2%
以上。

据悉,2010年郑州市每天增长的机动车平均达到1000余辆,其中,最高一天达到2246辆。

几年的时间,郑州机动车数量在翻倍增长,急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对道路交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郑州越来越堵的根源之一。

3.出行周转麻烦
郑州作为中国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之一,坐火车在郑州进行中转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汽车交通方面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首先说长途汽车,很多人到了郑州需要再换长途汽车达到目的地。

郑州的长途汽车站很多,如长途中心站、二马路站、客运总站、京广站、郑州北站等,外地客人常常会走错站而耽误正常出行。

其次市内公交,线路太多太杂,就连居住郑州的本地同学,也只能告诉我们去哪里,而记不住怎么去。

想要到达一个地方,常常需要转两次甚至更多次车,导致路程上所用的时间过长。

4.交通排水系统落后
近年来郑州下雨非常频繁,雨量似乎也是很大的,这一形势就更加突出了郑州的地下排水系统是多么的落后,一下暴雨交通近乎瘫痪,堵车异常严重,地面积水深。

市区曾出现过用冲锋舟救人的场面。

针对以上所述的问题,我结合自身对郑州交通的认识及一些从各种文献中得到的启发对改善郑州交通状况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提高公共交通所占的出行比例。

许多专家认为: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出行效率最高的仍然是公共交通,因此郑州市缓解交通拥堵仍然要从提高公共交通所占的出行比例入手,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以增强其吸引力。

并且郑州市内地铁1号线的开通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应该加快其他地铁线路的建设,早日投入使用,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

2、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

郑州市的道路资源配置一直以机动车为核心,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则一直在压缩,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人行道,这样反而造成了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干扰,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

缓解交通拥堵应该通盘考虑各种出行方式,而不是单纯地扩大对小汽车的道路资源供给。

3.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减少高峰拥堵。

错时上下班制度是欧美发达国家大中城市普遍采用的做法,是被公认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的
一种方法,从交通工程理论上来说是一种“平峰”的手段。

目前,在国内北京、重庆、杭州、深圳、温州、济南等城市已经相继推行过错时上下班制度。

以济南为例,济南市区推行错时上下班工作制度后,主要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减少了约30%。

我们在学校也会遇见高峰期的拥堵状况,下课吃饭时,食堂异常拥挤,甚至找不到座位坐下吃饭,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下课20分钟后去吃饭,食堂就没有多少人买饭了。

高峰期时间其实很短,只要错开十几分钟可能就会又不一样的情况了。

4、优化道路排水系统。

郑州市的道路积水问题一直为人诟病,随便一场小雨都可能会造成部分道路严重积水,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

大雨则会直接导致一些路段交通系统瘫痪,难以通行。

为保障雨雪天气道路交通的畅通,就必须下大力气设法优化道路排水系统,避免道路大量积水。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交通的十字路口,而且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规律,我国大城市已经或即将进入小汽车消费的高峰期。

若不及早采取措施,而任由私人小汽车出行持续倍增,将来想要扭转态势,必然是事倍功半。

在这样的形势下,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重点在科学决策和规划方面,要加强城市规划和交
通规划的协调进行,保证各级交通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消除部门分割造成的失误;而解决交通拥堵的难点在于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实施,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理论大多以国外研究成果为主,而且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和模拟模型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也还不太成熟,加上经济上的原因,使得先进技术的实施应用受到限制。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但不是单从形式上开辟一两条公交专用道就能够解决的,公交优先涉及城市规划、路网设计、信号技术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安排和衔接等多个层次的内容,要切实实施公交优先,必须综合考虑、整体规划。

如何在诸多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下,保障和改善郑州市道路交通顺利通畅,需要各个部门做到相互沟通、紧密配合。

随着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郑州市的道路拥堵问题会得到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浅议郑州交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楚彦涛土木工程3班20090420304
《山西建筑》2011年21期浅议郑州市的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徐丽莉王启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解析郑州十大交通拥堵原因》
《交通工程总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