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案例
二、项目的前期(社区参与式)评估
在项目的一开始,我们进行了拉市海参与式农村 评估(PRA)和流域保护规划活动(SCP)。这一方面是为 了和当地村社资源利用者一起深入调查流域资源状况、
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流域管
理项目实施提供基线数据。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此活 动培训和增强当地群众和基层政府的能力,并逐步形
重点项目介绍:
1.流域管理委员会 ; 5.小额信贷; 2.渔业协会 6.修路项目;
3.西湖小流域治理项目;4.山区彝族村社社区发展项目 7.上南尧彝族妇女能力建设项目; 8.山区彝族的“希望工程”项目 9.社区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活动
10.倡导项目
11.拉市海流域生态变迁史项目 12. 社区环保意识提升项目
二.天津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 系列报道
• 评语:该案例体现了企业与企业、企业 与社区的伙伴关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和 社会责任在实践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而有 效的作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有 推广示范作用。
系列报道之一 :泰达:一块经济与环境“比翼齐飞”的乐
系列报道之二 :泰达:从“环保一票否决权”到“数字环
一、项目开展前的拉市海变迁
二、项目的前期(社区参与式)评估 三、拉市海流域管理项目的框架和目标
四、项目的具体过程和成果
一、项目开展前的拉市海变迁
在丽江古城不断走向繁荣的同时,位于丽江 上游的拉市海发展却相对滞后。当地的社会经济 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下面三方面:
1.水患 2.渔业衰退 3.管理的矛盾
2000年–2004年,在拉市乡吉余村开展湿地可替代能源 的软贷款。 2000年– 2004年,拉市海社区资源保护活动,包括山区 和湿地。 2001年8月,山区彝族小额信贷培训。 2001年8月 – 至今,山区彝族社区的小额信贷。 2001年9月,社区流域管理规划会议,组建西湖村流域 管理小组,负责西湖村流域治理项目。 2002年9月,组织村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代表参加中国社 会性别与发展会议。 2002年6月至10月,组织村民编写拉市海生态变迁史, 倡导流域善治。 2002年11月,拉市海生态变迁史小组针对亚洲开发银行 的参与式扶贫进行倡导。
四、项目的具体过程和成果
拉市海流域管理项目四年来工作大事记: 2000 年6月,拉市海参与式农培训。 2000年7月,拉市海社区自然保护规划。 2000年7月,拉市海流域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0年7月至10月,在拉市乡十六个村实施参与式农 村评估。 2000年11月,组织村民代表和政府官员到东南亚国 家参观学习流域管理经验。 2001年3月,拉市海湿地渔业资源管理规划会议。 2000年—2004年,山区彝族社区小学助学项目。
保护又为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和下游城市的生活提供保障。 该项目致力于建立一种由各方参与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相协调的机制,以使流域提供更好的生态经济服务,最终
实现流域的善治。
项目目标:
l.通过当地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的合作,共同努力实现拉市 海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流域善治。 2.通过流域资源管理和扶贫项目,帮助被边缘化的村民和社区 (山区彝族社区和湿地周边的纳西族社区)获得生计保障。 3.通过社区参与式流域管理,当地村民组织的能力得到提升, 建立社区为本的可持续的资源管理基础。 4.建立有效的参与平台——拉市海流域管理委员会,在流域利 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参与和协商机制,使决策过程兼顾弱势群体 的利益。 5.倡导可持续流域管理,使流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社区共同实现 协调、可持续和更公平的发展。 6.提高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村社级流域资源管理组织的能力 7.通过妇女参与流域管理,推进社会性别平等。
然而在丽江古城不断走向繁荣的同时,位于丽江上 游的拉市海发展却相对滞后。当地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 依靠农业和渔业。自90年代以来,由于拉市海渔业经济 价值日渐提高,为了增加收入,渔民加大了对拉市海渔 业资源的捕捞量,超出了拉市海渔业的承载力。加之对 渔业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了拉市海渔业资源急剧 减损。同时由于渔业资源的减少,越冬水鸟没有足够的 食物保障,更多的鸟类转向农田觅食,人鸟争食的矛盾 更加突出,社区冲突日愈加剧。拉市海社区的可持续发 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2003年12月,农村参与式发展的倡导培训。 2002年–2004年,在西湖小流域管理小组的带动下,开 展西湖村混农林、水土流失治理活动和河道治理。 2004年3月,成立拉市乡湿地渔业协会。 2002 – 2003年,彝族社区的筑路项目,资助彝族山区 修路12公里。 2001-2004年,在当地社区推广有机农业,伙伴机构来 项目点进行农业考察和有机农业培训。 2004年,在彝族社区开办妇女夜校,进行扫盲教育和相 关的卫生、医疗教育。 2004年,绿色流域在拉市海建立办公室,并开展拉市海 流域保护倡导活动,提升村民对拉市海流域的保护意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案例分析
一.云南丽江拉市海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
二. 天津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系列报道 三. 南湖公园:“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 奖” 四.亲历可可西里10年-可可西里10年图片展文字材料 五.在滇西北开展实施的替代能源项目
一. 云南丽江拉市海参与式流域 管理项目
评语:该中心通过以建设“绿色流域”为理念,
泰达于2000年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而成 为国家ISO14000环境管理示范区,并开始制定规划,把
未来目标定为建设一个中国最新型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模
式———生态工业园。在环境保护领域,泰达不断扩大对 外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前沿科学技术,以期强化园区环
境保护。2003年,泰达与欧盟合作建立“泰达可持续固
保” 系列报道之三 :环保基础设施:托起泰达一方蓝天 系列报道之四 :泰达:初步建成水循环体系 系列报道之五 :泰达:企业是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基石
系列报道之六 :泰达:生态工业园初具雏形
系列报道之七 :泰达:生态工业园建设展望
泰达:一块经济与环境“比翼齐飞”的乐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在沿海众星璀璨的开放 型城市与区域中,在中国“老外”寻找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 方名单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简称泰达TEDA— TianjinEconomic-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rea)已 经家喻户晓,甚至首当其冲。 19年前,泰达所在的41平方公里土地上晒盐业兴旺, 一望无际的卤水池就是泰达最初的面貌。泰达的第一批创业 者们就是在这样的盐碱滩上开始垫地铺路、招商引资,不要 国家一分钱,贷款创业,滚动发展!19年后,这里已经成为 一片与国际接轨的热土。2002年,天津开发区完成GDP380 亿元,工业总产值1030亿元,出口创汇57亿美元,固定资 产投资100亿元,泰达人均GDP达到18.2万元。
的:一种是为了经济或发展;另一种是为了生态和生 计。在这两种不同取向的交锋过程中,善治作为一个 基础性问题被广泛关注。 在中国的西南高原,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 推广中心(又称绿色流域)在丽江拉市海已开展四年的 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正是推动流域善治的一个有益 尝试。
项目背景:
拉市海高原湿地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境 内,是云南省第一个省级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金 沙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市海湿地以其特殊的地理 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养育了众多的动植物,并为 当地数以万计的群众提供了生计的保障。拉市海流域总 面积257平方公里,有人口18,000多人,包括纳西族和 彝族等少数民族。拉市海年均产水量为7789万立方米, 是丽江市区重要的水源地,也是60多种越冬水鸟的重要 栖息地。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高原湿地之一,拉市海湿 地已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初拉市海正式列 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截至2002年底,泰达已累计批准外资企业3518家、 内资企业1万多家。一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摩托 罗拉、日本丰田汽车、德国大众、瑞士雀巢、法国阿尔卡 特、英国葛兰素史克、荷兰阿克苏诺贝尔、丹麦诺和诺德、 韩国三星等已经成为天津开发区的投资主体。逐渐形成电 子通讯、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四大行业,并 分别在天津市武清区、西青区和汉沽区建立了逸仙科学工 业园、微电子工业区和化学工业区等三个小区。产业聚集 效应明显,工业共生网络初现。2003年,经天津市政府批 准,泰达增扩西区,为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共同提出将生计保障、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农业开发、
小流域治理、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渔业资源管理作 为拉市海综合流域管理项目的重点,通过建立以社区
为基础的流域管理体制,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
矛盾,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和 谐发展。
在具体的项目执行中,拉市海参与式综合流域管理项目 力求达到:
自八十年代末,丽江城市化速度加快,旅游产业
大力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急速增长。为了保证丽江
城区的用水,丽江政府自90年代初就开始在拉市海筑 坝蓄水,并向古城输水,每年向丽江无偿供水近3000
万立方米。拉市海丰富的水资源为丽江每年20多亿元
的旅游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丽江古城戴上“世 界文化遗产”和“高原水城”的桂冠。
l.通过社区资源管理和扶贫项目,帮助被边缘化的 村民获得可持续的生计保障;
2.通过社区参与式流域管理,使当地村民组织的能 力得到提升; 3.在流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参与和协商机制, 使政策的决策过程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
4.倡导可持续流域管理,使流域资源的利用向更可 持续的方向发展。
项目历程与成果:
推广参与式的社区资源管理。其特点是从下而
上,动员百姓主动参与,获知自己的权益,提
出建议,富有理想色彩。本案例借鉴国际经验,
提倡环境公平,促进大众参与,保护生态平衡,
为拉市海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项目描述:
在水资源稀缺的今日,流域管理日趋成为全球关
注的议题。当今世界主要追随着两种水资源利用的目
为了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泰达人先后建设了 市政污水处理厂,日可处理污水10万吨;电镀废水处理中 心,车载处理设备可直接开到企业现场收集和处理电镀废 水;新水源厂,日产中水3万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可以 连续24小时采集样本得出空气质量数据,向全区公布;全 区实行集中供热,并开始利用清洁能源作为热源;建立了 公共交通轨道网,从泰达到周边各区和津京两市有多条高 速和公路、铁路,从天津市直通泰达的津滨轻轨2003年正 式通车。泰达还探索在盐碱地上植绿种树,截至2002年底, 开发区绿地面积已达439.74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81.60 平方米,盐滩绿化科研成果得到国家和国际有关机构的认 可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