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验
中考链接: 【 2006年广东中考】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 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A )
【 2011年广东中考】右下图为制取H2并还原 Fe2O3的微型实验装置,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具 体操作是 用手捂青霉素瓶一会儿 ,若现象 为 针筒活塞略向左移动 ,则气密性良好。
【 2014年广东中考】右图是可 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 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 管a处 通入气体或吹气 , 若 水从中间的玻璃导管上升 则 气密性好;
手捂法的延伸----用酒精灯微热
图3
检验过程? 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微热,水中有气泡冒出, 说明气密性良好。 封闭容器的方法? 用水封住管口。
手捂法的延伸----用毛巾热敷
活塞
塞子
图4
检验过程? 关闭活塞,向集气瓶中加水浸没导管末端,用热 毛巾捂住锥形瓶一段时间,再松开热毛巾。结论 是:若实验过程观察到:水中有气泡冒出 , 松开热毛巾后液体回流,在导管中形成液柱 ,则 装置气密性良好。
漏气
反应这么长时间了,二氧化碳怎么还没收集满? (检查过气密,加药品后,胶塞要塞紧。)
我会做
1.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 是( C )
A
B
C
D
2.如图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A.向外缓缓拉时可见漏斗下端有气泡。 B.向内缓缓推时可见漏斗下端有气泡。 C.M是浓氢氧化钠溶液,注射器中充 满CO2,观察到P右移。 D.M是水,从长颈漏斗口添 加浓硫酸后,观察到P左移。
图1
原理:通过温度改变容 器里的压强。 检验方法? 把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出现水柱,说明装置不 漏气。 封闭容器的方法? 用水封住管口。
一、手捂法
图2
现象:
用手捂紧烧瓶外壁,如果右瓶导管中出现水柱, 说明装置不漏气。
封闭容器的方法? 用水和弹簧夹封住管口。
原理:
通过水改变容 器里的压强。 检验过程: 封闭导管,往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的水形成 液封,若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好。
图7
图8
怎样检验气密性?
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 活塞,活塞能回到原位则不漏气。
封闭容器的方法?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练习:如图所示装置,能检查装置气密性 的是( C )
(2014上海中考)如下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 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 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 部分)是( A ) A B C D 选项 现象 放大 图
温度不变,即压强不变,若气密性良好,气体不进也不出,现象 应与A的相同,导管内的液面低于烧杯液面;B表示内部气压大于 外部气压,C表示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D说明装置漏气。
3.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 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 可能是( B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 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 检验F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在b处 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 握玻璃管),②中有气 泡放出;冷却后在②中 左边导管形成一个稳定 的液柱,说明气密性良 好。
专题复习:气密性的检查
学习要求: 1、掌握一般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2、知道检验装置气密性时,一般是先 使装置处于封闭状态,然后改变容 器内的压强,再观察现象。
怎么还没有氧气放出?
漏气 连接好仪器后要 检查装置气密性
( 制取氧气)
( 制取二氧化碳)
还记得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吗?
我知道
一、手捂法
我探究
怎样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提供的仪器:橡皮管、弹簧夹、注射器
二、活塞法
图6
原理:通过气体改变容 器里的压强。 检验过程: 缓慢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 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缓慢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封闭容器的方法? 用水封住长颈漏斗管口。
三、液压法
A
B
C
D
[解析] 装置C外拉注射器,如果长颈漏 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图9
两端液面水平 ,说明气漏气。
我总结
气密性检查的常用方法
使容器封闭的方法?
1、用水封住管口。 2、用弹簧夹封住管口。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改变容器内压强的一般做法?
1、手捂法:用手捂(酒精灯微热或热毛巾敷)。 2、液压法:往容器里加水。 3、活塞法:用注射器推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