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执业医师2013年真题-(2)含答案

临床执业医师2013年真题-(2)含答案

临床执业医师2013年真题-(2)A1型选择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务人员是______A.主治医师B.住院医师C.乡村医生D.副主任医师E.实习医生答案:D[解答] 理解记忆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2.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原则不包括______A.社区参与B.预防为主C.推广医学实验技术D.合理分配资源E.合理转诊答案:C[解答] (1)预防为主其重点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社区康复,而不是治疗疾病。

(2)面向基层,社区参与初级卫生保健是在人们能负担的基础上提供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主要动员及依靠社区居民参与他们的保健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3)综合措施除提供相应的卫生保健服务外,还要注意环境、营养、饮水、垃圾处理、住房等方面对健康有影响的问题。

因此,需要卫生、行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4)资源的合理分配及有效利用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到预防保健工作中,使每个公民都能得到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

(5)适当的技术初级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卫生保健,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普及性,以便能及时推广,使公众接受。

(6)建立健全的转诊体制安全的转诊体制能够确保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得到及时安全的卫生保健服务。

3. 心理冲突的类型不包括______A.双避冲突B.双趋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E.矛盾冲突答案:E[解答] 其基本类型有:(1)趋-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是指在一个人的面前同时有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而引起同样程度的动机,但必须从中抉择其一时发生的心理冲突。

常形容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避-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面临着两件不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物,产生同等的逃避动机,要回避其一就必然遭遇另一件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前遇断崖,后有追兵”便是一种严重的双避冲突情境。

(3)趋-避冲突这种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采取矛盾的态度,既向往(喜欢),又拒绝(厌恶)时发生的心理冲突。

趋-避冲突是最常见的心理冲突。

(4)双重或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各有优缺点的事物,或目标间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4. 健康危害因素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______A.改善人类生活环境B.阐明疾病的生物学病因C.便于疾病的早期诊断D.控制传染病的传播E.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答案:E[解答] 记忆题,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健康咨询,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

以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人群的健康水平。

5. 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人难以适应而得病,有人很快渡过难关。

医学心理学解释此现象的基本观点为______A.社会影响的观点B.情绪作用的观点C.人格特征的观点D.心身统一的观点E.主动调节的观点答案:C[解答] 主要涉及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记住即可。

医学心理学中有一项研究,是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反应称为紧张状态或应激,心理应激包括两个概念:一是指外界社会、文化因素所带来的令人烦恼不安的信息(如工作或学习上的失败和挫折、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生活中的意外变故和打击)能引起心理上的一般反应,称为应激事件(应激原);另一是指遭遇到单个或多个应激事件后所产生的偏离平时反应的状态,称应激状态。

再者,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是最能说明他本人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

由于个性心理特征存在许多差异,就产生了将人格(即个性)分型的概念。

在临床各科的心身疾病中,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也体现在人的气质和性格特征上。

这种固定化了的,反复出现的心理反应形式,实际上就是他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

6.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______A.两样本均数是否相等B.两样本所属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C.两样本所属总体的均数相差有多大D.两样本所属总体的均数为多大E.两样本均数相差有多大答案:B[解答] 统计学的常识,两组独立样本的假设检验用来比较两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均数或者总体分布是否相同。

当两样本均来自正态总体且方差齐性时,首选t检验,可以证明,用t检验比较两样本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的检验功效是最高的,当两样本均来自正态总体但方差不齐时,可采用校正的t检验。

7. 卫生服务需求的正确描述是______A.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和没有需要的利用B.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利用和没有需要的需求C.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利用和没有需要的利用D.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和没有需要的需求E.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利用和没有利用的需求答案:D[解答] 记忆题,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分为两类: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和没有需要的需求。

8.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物质是______A.丙酰CoAB.乙酰CoAC.羟基戊二酰CoAD.乙酰乙酰COAE.琥珀酰CoA答案:B[解答] 此为糖有氧氧化的第二阶段,丙酮酸由胞液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此反应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

9. 一般所说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指______A.自然疫源性疾病B.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C.环境污染所致公害病D.遗传性疾病E.区域内的传染病答案:B[解答] 记忆题,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由于地球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人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10.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A.生长部位B.生长速度C.组织来源D.生长时间E.体积大小答案:A[解答] 识记性知识点,良性肿瘤的引起的症状主要与肿瘤发生部位和继发改变有关。

如体表良性肿瘤除少数能引起压迫症状外,一般对机体无明显影响,但若发生在腔道及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如突入肠腔的平滑肌瘤可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

11.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的现象称为______A.注意B.人格C.记忆D.情感E.想象答案:A[解答] 记忆题,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12. 肝硬化时,脾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A.脾窦扩张红细胞瘀滞B.脾窦巨噬细胞增多C.脾内淋巴细胞聚集D.脾内纤维组织增生E.脾小体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答案:A[解答] 肝硬化时,脾因长期淤血而肿大,脾髓增生和大量结缔组织形成。

13. 正常细胞糖酵解途径中,利于丙酮酸生成乳酸的条件是______A.缺氧状态B.酮体产生过多C.缺少辅酶D.糖原分解过快E.酶活性降低答案:A[解答] 糖酵解本身就是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的,丙酮酸生成乳酸是其第三阶段,其他选项均不利于乳酸的生成。

14. 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电离辐射醒目警示标志的场所是______A.放射性工作人员办公室B.放射性检查报告单发放处C.接受放射诊疗患者的病房D.医学影像科候诊区E.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答案:E[解答] 记忆题,《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1)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2)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3)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4)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15. 医患关系的本质特征是______A.具有互利性质的经济关系B.具有买卖性质的依附关系C.具有协作性质的买卖关系D.具有依附性质的非平等关系E.具有契约性质的信托关系答案:E[解答]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是以社会主义法制为保障建立起来的信托关系。

16. 下列关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A.单向传递B.神经兴奋后肌肉不一定收缩C.时间延搁D.易受药物的影响E.化学传递答案:B[解答]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①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神经末梢传给肌纤维,而不能反方向进行;②有时间延搁。

从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到达至肌膜产生动作电位,大约需要0.5~1.0ms;③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如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可与ACh竞争终板膜ACh受体,从而阻断接头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机磷农药及新斯的明可选择性抑制胆碱酯酶,造成ACh积聚,引起肌肉纤颤和其他中毒症状;重症肌无力则由于体内产生N型ACh受体的抗体,造成ACh受体的功能障碍;④保持一对一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引起的终板电位大小超过引起肌细胞膜动作电位所需阈值3~4倍,而且每次神经冲动释放的ACh又可被迅速清除,所以每一次神经冲动到达末梢,都能使肌细胞兴奋和收缩一次,保持一对一的关系。

一次兴奋后引起骨骼肌的收缩,所以B选项错误,其他的都是对的。

17. 属于乙类传染病的疾病是______A.麻疹B.麻风病C.流行性感冒D.急性出血性结膜炎E.风疹答案:A[解答] 记忆题,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

18. 心理健康的内容不包括______A.人格健全B.社会适应C.信仰坚定D.情绪健康E.人际和谐答案:C[解答] 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19. 慢性病自我管理的三大特征是______A.医疗和行为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B.情绪管理、角色管理、时间管理C.医疗和行为管理、情绪管理、角色管理D.费用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E.医疗和行为管理、情绪管理、费用管理答案:C[解答] 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包括:(1)所患疾病的医疗和行为管理;(2)角色管理;(3)情绪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