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20XX村级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XX村扶贫脱贫工作
实施方案
目录
一、工作总体要求
二、工作基本原则
三、扶贫村基本情况
四、工作目标任务
五、工作具体措施
六、工作保障措施
七、工作实施步骤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今年底整村脱贫销号和贫困群众全部越过贫困标准线,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根据《XX县20XX年扶贫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及XX村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137”总体部署和我镇建设“生态蜜蜂之乡、风情滨河小镇、特色边贸集镇”
的战略目标,强化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突出生态涵养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提升发展能力,以更高的重视程度、更大的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镇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扶贫政策的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抢抓上级财政扶贫的绝好机遇,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修建基础设施,同时,要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力
争通过项目实施,将该村芝麻、榨菜、李子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群众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项目开发的主体和内因。
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论在贫困户的确定,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物资、管理及建设进度上要及时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为群众搞好指导和服务。
坚持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个体相结合的原则。
以贫困户为主,着眼贫困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必须以贫困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对建卡贫困户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扶贫规划,重点扶持,使建卡贫困户到20XX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三、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方,距XX场镇7公里,县道“石白路”穿境而过,与我镇骆马村、龙坪村、翟溪村和忠县汝溪镇交界,由原XX 村、双河村、新元村合并而成。
全村幅员面积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6亩,属于半丘陵地带,海拔221-500米。
有8个村民小组665户2316人,其中,在家357户857人,外出1459人,其中全家外出308户993人。
现有建卡贫困户76户243人,低保户16户49人,五保户9户9人,建卡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1%。
篇二:大湾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大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XX—20XX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产业扶贫总目标是:到20XX年,全镇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覆盖率60%以上,每个贫困村都要形成一个主导产业,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桂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水平。
(二)产业选择。
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重点发展优质稻、百香果、沙糖桔、甘蔗、蔬菜、油茶等主导产业和林下经济、中草药、水产等增收产业。
(三)产业布局
1.主导产业
(1)优质稻:规划分布在8个贫困村。
(2)水果:主要规划分布在镇江北五村,包括新安、双岭两个贫困村。
以发展沙糖桔、百香果为主,到20XX年,江北五村发展沙糖桔500亩、百香果2000亩。
(3)中药材:规划分布在山塘村、下山村。
(4)生猪业: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
到20XX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猪10000头。
(6)油茶业:规划分布在大坪。
到20XX年,新发展油茶290亩。
2.增收产业
(1)林下经济(林下养殖鸡、鸭、羊等,种植中草药等):规划分布在双岭、山塘、新安、大坪4个贫困村。
(5)养牛: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户。
到20XX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牛1000头。
(四)产业基地建设
水果:以我镇郁江北片为龙头,建设西部百香果中心产业带。
中药材:以山塘村为核心,建设中药材种植规模基地。
油茶:以大坪村为核心,建设油茶种植规模基地。
二、实施20XX年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
(一)目标任务。
20XX年,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百香果1200亩、柑桔342亩、油茶290亩,养牛960头、生猪6400头,其他高效养殖2.63万羽,实现20XX年脱贫摘帽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全履盖,特色产业覆盖当年预脱贫贫困户比例达60%以上,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扶持发展贫困村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
特色产业带动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1550人以上脱贫。
(二)主要工作
1.促进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的方式组织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项目,确保重点产业实现20XX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全面履盖;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百香果种植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桂平市扶贫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探索贫困农户增收模式。
2.创新带动模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根据我镇贫困村、贫困户插花式分布的特点,要按照“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小规模,大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为核心,实行跨村跨户发展,扶持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满足产业适度规模的需要。
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每个
年内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有合作社一家以上;注重“一村一品”,坚持“长短结合”,推广林下经济、套种套养等立体种养模式。
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发展带动模式。
3.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
制订20XX年农业产业扶贫扶持办法,重点引导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当年预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类型、规模等,在贷款、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让贫困户带着项目、资金、政策组建或加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对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农业企业等,按照吸纳人数给予就业补助。
4.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快城乡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
以蔬菜产业为重点,通过龙头企业等实行“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安全可控的农产品。
大力支持贫困村农产品电商发展,年内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个,实施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
斜。
发展代耕代种、农资配送、植保机防队等农业服务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发展一批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拓宽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5.加快科技推广应用。
选派一批科技人员担任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