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PT课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PT课件
12.1.1
全面通风
(1)全面通风换气量L(m3/h) ——保证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超标 污染物浓度= m(散发量)/L(流量)+清洁空气中该污染物浓度C0 ≤污染物环境浓度标准Cb m/L+C0 ≤ Cb L≥m/(Cb-C0)
L≥m/(Cb-C0)
有多种污染物时,分别计算,取其中最大 值作车间的全面换气量。 取最大换气量L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12)
6.5 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 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 《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 500佳”。 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 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 主题。
6.5 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六· 五”世界 环境日主题为“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旨 在强调绿色消费的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 变消费观念和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节约 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摩擦阻力
u PL L L Ri d 2
2
L—管道长度(不包括管件、阀门自身尺寸)m d——管道直径,m ---矩型管采用当量直径,du=2ab/(a+b) ρ— 烟气密度,kg/m3 u——管中气流平均速率,m/s λ——摩擦阻力系数,查表 P332表12.6 Ri---比阻,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集气罩的设计方法
P336
(4)集气罩的吸气气流不允许通过人的呼吸 区再进入集气罩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操 作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范围。 (5)集气罩的布置应与生产工艺协调一致, 力求不影响工艺操作和设备检修。 (6)集气罩应力求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而造 价低,并便于制作安装和拆卸维修。 (7)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弱干扰气流如逆风气 流等对吸气气流的影响。
(4)接受罩
用于污染空气 有一定的运动 轨迹的情况。
(5)吹吸罩
一吹一吸,控制距离较大---吸气流衰减较 快 P322图12.8
(5)槽边排风罩
(5)吹吸罩
吹吸罩
12.2.2 集气罩的设计 P322
(1)排风 量测定 现有系统 用动压法 和静压法。 改书
1 2 Pd v 2
PL L
d
u
2
2
L Ri
(1)管段流速的选择 P330
(2)管段断面尺寸确定
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各管 段的管径(或断面尺寸)。P331
Q d 18.8 u
4Q 4Q Q d 1000 18.8 u 3600 u u
(3)流体阻力损失
计算各管段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从最 不利的环路(即距风机最远的排风点)开始
昨天任务完成了吗?
仔细阅读设计指导书,清楚设计任务和步 骤; 收集资料,了解水泥生产工艺; 收集资料,了解水泥企业除尘现状。 完成实验实习报告。
今天的任务
完成设计内容之一:水泥厂除尘概述。 收集资料,了解污染源性质特点。
12 净化装置选择设计运行与管理
12.1 12.2 12.3 12.4 净化系统 集气罩的设计 管道系统的设计 净化装置及其选择
(2)排气柜
箱式集气罩, 如化学实验室 通风橱 侧向 半封闭
上部排风通风柜
下部排风柜式排风罩
上下联合排风柜式排风罩
当通风柜内既有发热体,又产生密度大小 不等的有害气体时,应在柜内上、下部均 设置排气点,并装设调节阀,以便调节上、 下部排风量的比。
(3)外部罩 P320
外部集气罩----不和设备连接在一起 无法密闭,在污染源附近设罩
管道系统布置原则
②管道敷设的原则 水平管道应有一定的坡度0.002—0.005 ---防止积尘,方便放水。 ---最好大于安息角。
管道系统布置原则
③管道支撑原则 单独设支架或吊架支撑(不应直接压在设 备上) 焊接缝位置应布置在施工方便和受力较小 地方,修补方便,焊缝与支架距离不应小于 管径,至少>200mm
(2)排风量计算方法
***B 流量比法 排风量 Q =Q1(废气量)+Q2(周围空气吸入量) =Q1(1+Q2/Q1)=Q1(1+K) 流量比 K=Q2/Q1 K值应该尽量小,采用临界流量比Km
临界流量比Km
临界流量比Km---保证污染物不溢出罩外的 最小K值. 临界流量比Km和污染物发生量无关,只和 污染源和集气罩的相对尺寸有关。 临界流量比Km可以参看有关设计资料. 例:P325
12.3.2 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设计步骤 P329 (1)根据生产工艺确定吸风点及风量,选择净 化装置,进行管道配置,选择管道材料等; (2)绘制管道系统轴侧图P336,对各管段进行 编号,标注各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设计步骤 P329
(3)选择合理的管道内流体流速---根据管 材和粉尘性质。P330表12.5 (4)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各 管段的管径(或断面尺寸)。 (5)计算各管段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确 定最大阻损管路。
P Ph Pu PL Pm Pi
ΔPh---上升管静压损失 ΔPu---动压阻损 ΔPL---摩擦阻损 ΔPm---局部阻损 ΣΔPi---净化装置阻损
流体阻力损失
P Ph Pu PL Pm Pi
其中由于气体密度小,上升管静压损失和 动压阻损都很小,可忽略不计。 主要计算摩擦阻损和局部阻损。
v 2 Pd
2 Ps 2 Pd Q Sv S S
流量系数 Pd Ps
(2)排风量计算方法
***A 控制速度法 控制点---扩散速度为零的位置 控制速度ux---吸走控制点处污染物的最小 吸气速度 控制距离---控制点距罩口的距离
A 控制速度法
控制速度ux确定后,再根据不同形式集气 罩的气流衰减规律,求得罩口气流速度u0, 然后求所需排风量。P324 表12.2
昨天的任务是否完成?
完成设计内容之一:水泥厂除尘概述。 收集资料,了解污染源性质特点。
今天的任务
完成设计内容之二:设计点情况分析。 收集除尘设备资料,查阅水泥除尘技术规 范。
12.2.3集气罩设计方法 P327
(1)集气罩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污染源,使污 染物的扩散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尽可能减 小吸气范围,防止横向气流的干扰,减小 排风量。 (2)集气罩的吸气气流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 源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以充分利用污 染气流的初始动能。 (3)在保证控制污染的条件下,尽量减少集 气罩的开口面积,使风量最小。
12.2 集气罩
12.2.1 集气罩(通风罩、排气罩)型式 按作用原理分,有外部吸气罩、接受式排风罩 和吹吸式排风罩等; 按罩子形式分,有密闭罩、伞形罩、柜式排风 罩(排风柜)和槽边排风罩等; 按结构型式及密闭范围分,有局部密闭罩、整 体密闭罩和大容积密闭罩等。
集气罩布局
布局: 可以安装在污染源的上方、下方或侧面 ---对生产工艺不能产生影响。
局部通风 ---用集气装置将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空气收 集起来,通过净化之后排放到室外。 全面通风 ---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受污染的空气,以 保证车间岗位工人的身体健康。
12.1.1
全面通风
污染源多而又分散,污染物又不易收集,不 能有组织排放---通入清洁空气,稀释污染 物,并把污染物带出车间。 自然通风----门窗通风 机械通风----轴流风机
管道系统布置原则
①划分系统原则,下列情况不能合为一个净 化气流,应分开处理 污染物混合后有引起燃烧或爆炸危险的; 不同温度和湿度气体,混合后可能引起管 道内结露的; 因粉尘或气体性质不同,共用一个系统会 影响回收净化效率的。
管道系统布置原则
②管道敷设的原则 应尽量明装,以便检修(少用暗装); 尽量集中排列,沿墙或柱平行敷设(方便安 装管理); 和墙、柱、梁、设备间应留有一定距离 ≥10-15cm; ---方便施工,检修,以及考虑热胀冷缩。
***摩擦阻力
在实际应用中,为避免烦琐计算,制成计 算表或线解图。下图是计算圆形钢板风管 的线解图。(P=101.3kPa、温度t=20℃、 粗糙度K=0.15mm)。 常用《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 只要已知风量、管径、流速、单位摩擦阻 力4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即可利用该图求 得其余两个参数。
管道系统布置原则
④管道联接原则 为方便检修和安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活 接头。 穿墙、穿楼板的管段不得有焊缝。
管道系统布置原则
⑤分支管间的压力平衡原则 ---合理分配风量,以保证各吸气点达到设 计风量。 ---阻力平衡、阀门控制(管道) ⑥排气管布置原则 排出口高出周围建筑2-4m 方便检测
12.1.2
局部通风
--用集气装置将污染源排放的污染气体收 集起来,通过净化之后排放到室外
局部排气净化系统
P315
(1)集气罩:收集废气的罩---污染物捕集装置 --其性能的好坏对净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和净化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2)风管:通风管道---输送气体的管道。通过 风管将整个净化系统连成一体。 (3)净化设备:除尘器、吸收塔等。 (4)风机:使气体流动的动力设备。 (5)烟囱:排气装置---使落地浓度不超标。
12.1 净化系统
工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不但会 污染周围环境,还会污染车间空气→直接 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车间空气污染物是依附于气流运动而扩散 的,因此只要控制车间的气流运动,也就 控制污染物的扩散,这种通过控制车间的 气流运动而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的方法--工业通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