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共振技术参数要求

磁共振技术参数要求

2.1.2.1
最大单轴梯度场强度(X轴)(非有效值)
≥50mT/m
*2.1.2.2
最大单轴梯度场强度(Y轴)(非有效值)
≥50mT/m
2.1.2.3
最大单轴梯度场强度(Z轴)(非有效值)
≥50mT/m
*2.1.2.4
最大单轴梯度切换率
≥150mT/m/ms
*2.1.2.5
最大单轴梯度场强和最大单轴梯度切换率在同一序列中可同时达到
28.21
PROPELLER(螺旋桨技术)/BLADE(刀锋技术)/Multi-Vane(风车技术)
具备
28.2
恒定信号技术
具备
28.3
流动校正梯度波形技术
具备
28.4
区域饱和技术
具备
28.5
卷积伪影去除技术
具备
28.6
呼吸门控
具备
28.7
外周门控
具备
28.8
心电相量门控技术
具备
28.9
减少呼吸运动伪影不增加扫描时间技术
1
最大采集矩阵
≥1024×1024
2
最短TR时间(128矩阵)
≤0.9ms
3
最短TE时间(256矩阵)
≤0.3ms
4
3D GRE最短TR时间(256矩阵)
≤1.2 ms
5
3D GRE最短TE时间(256矩阵)
≤0.5 ms
6
3D GRE最短TR时间(128矩阵)
≤0.9ms
7
3D GRE最短TE时间(128矩阵)
30.3
脑脊液抑制技术、脑脊液电影
具备
30.4
脂肪抑制
具备
30.5
灰,白质最佳显示成像
具备
30.6
弥散成像技术
具备
包括8种以上DWI成像技术
30.7
ADC成像
具备
30.8
3D各项同性成像(T1, T2, Flair)
具备
30.9
各向异性采集
具备
30.10
一次扫描完成三弥散方向采集
具备
30.11
灌注成像技术,包括
≤0.03mm
八、扫描序列与技术(根据厂家提供扫描序列与技术分1-3级,各级相差负偏离2%)
1
自旋回波序列,包括
1.1
2D/3D自旋回波序列
具备
1.2
组织弛豫时间测量自旋回波序列
具备
1.3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具备
1.4
多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具备
1.5
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
具备
2
可选择角度的自旋回波
3
硬盘容量
≥145G
4
硬盘图像存储量
≥400,000幅(256×256)
5
DVD图像存储
≥4.7G
7
图像重建处理器
具备
8
图像重建器主频
≥2.6GHz
9
图像重建器内存
≥8G
10
图像重建速度(幅/秒)(256X256矩阵全FOV)
≥5400幅/秒
11
同步扫描重建功能
扫描,采集,重建时可同时进行阅片,后处理,照相和存盘功能
≥50mT/m
*2.1.1.2
最大单轴梯度场强度(Y轴)(非有效值)
≥45mT/m
2.1.1.3
最大单轴梯度场强度(Z轴)(非有效值)
≥50mT/m
*2.1.1.4
最大单轴梯度切换率
≥200mT/m/ms
*2.1.1.5
最大单轴梯度场强和最大单轴梯度切换率在同一序列中可同时达到
具备
2.1.2
如果是双梯度系统,(请厂家描述其原理、效能和硬件组成)则要求:
2
屏蔽方式
主动屏蔽
3
抗外界移动物体干扰
具备抗干扰屏蔽
4
匀场方式
被动匀场+主动匀场
5
实时动态匀场

6
自动匀场时间
≤3秒
7
动态匀场时间
≤25秒
8
磁场稳定度
<0.1ppm/h
9
磁场均匀度(V-RMS)
(请提供英文原版DATA SHEET证明)
9.1
40cmDSV
≤0.25ppm
9.2
30cmDSV
≤0.045ppm
具备
11
梯度线性度(V-RMS 50cmDSV)
≤1.7%
12
工作周期
100%
13
最大FOV(任意梯度模式)
≥45厘米
14
梯度减噪系统
特殊梯度减噪设计,有效减低梯度噪声
15
梯度放大器及梯度线圈冷却方式
水冷
16
梯度场每个轴向电路板的数量
报出具体数量
17
梯度场每个轴向电路板报价
报出具体价格
18
占空比100%
3T磁共振技术参数要求
要求:
序号
技术参数名称
招标指标
备注
一、磁体系统
1
场强
≥3.0T
1.1
应用类型
全身通用、临床科研型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满足全身各个系统的检查需求。
#1.2
磁体材料
3.0T不锈钢专用磁体
(非铝合金或镍钛合金磁体,要求磁体在近期国内不得有重大的3.0T失超或更换磁体的事故。)
3
射频放大器
支持磷谱成像
负偏离加2%
4
射频发射带宽
≥6 00 kHz
6
射频接收带宽
≥1MHz
7
射频接收采样分辨率
≤100ns
射频功率
≥35KW
8
射频线圈(各厂家提供最高配置)
8.1
所有线圈皆有前置放大器
具备
8.2
所有线圈免调谐
具备
8.4
发射/接收线圈必须包括:
8.4.1
发射/接收正交头线圈
≥32个通道
≤69cm
5
扫描床水平进床最大速度
≥100mm/sec
6
病人监控防磁彩范围
Tim线圈系统要求:必须满足一体化全身扫描技术的需要,全身一次扫描铺满线圈单元数≥102个单元,并同时具有≥102个线圈单元的线圈接口,全身一次扫描最大范围≥1.40m,同时具备Tim CT的功能,要求扫描床纵向移动范围≥2.68m;
负偏离加2%
8.4.4.3
头部专用相控阵线圈
要求单个线圈同时并行采集通道数≥32通道,支持并行采集功能,具备拓扑相控阵技术
负偏离加2%
8.4.4.4
通用柔性线圈(包括大、小柔线圈)
具备
负偏离加2%
8.4.4.5
膝关节专用相控阵线圈
要求线圈同时并行采集通道数≥8通道,支持并行采集功能,具备拓扑相控阵技术(请厂家单独报价并包含在投标总价内)
≤5.0ms
14
EPI最短TE时间(256矩阵)
≤1.4ms
15
EPI最短回波间隔时间(256矩阵)
≤0.58ms
16
EPI最短回波间隔时间(128矩阵)
≤0.30ms
17
EPI最短回波间隔时间(64矩阵)
≤0.21ms
18
TSE序列最短回波间隔(256矩阵)
≤2.5ms
19
TSE序列最短回波间隔(128矩阵)
9.3
20cmDSV
≤0.025ppm
9.4
10cmDSV
≤0.001ppm
10
磁体重量(包括液氦)
≥5吨
11
病人检查通道孔径
≥60cm
磁体最大开放孔径(磁体两端开放孔径)
≥130cm
12
磁体长度
≤200cm
13
5高斯线范围(m)
13.1
轴向(axial)
≤5.2m
13.2
径向(radial)
≤3m
≤2,5ms
20
采集弥散加权系数B值
≥10,000
21
b值10000时,最短TE时间(128矩阵,单次激发DWI)
≤58ms
22
最小扫描视野
≤1cm
23
最大扫描视野
X/Y/Z轴≥48cm
24
2D最薄扫描层厚
≤0.5mm
25
3D最薄扫描层厚
≤0.1 mm
26
TSE序列最大回波链
≥262
27
最小空间分辨率
具备
9.2
亚秒T2加权技术
具备
10
2D平衡式梯度回波序列(B-FFE,True-FISP, FIESTA)
具备
11
3D平衡式梯度回波序列(B-FFE,True-FISP, FIESTA)
具备
12
超快速场回波序列
具备
13
多层快速动态成像
具备
14
匙孔成像技术
具备
15
三维成像
具备
16
多块三维
具备
17
多叠三维
≤0.5 ms
8
EPI (256X256,常规成像视野)最短回波间隔
≤0.6ms
9
EPI最短TR时间(64矩阵)
≤4.0ms
10
EPI最短TE时间(64矩阵)
≤1.0ms
11
EPI最短TR时间(128矩阵)
≤5.0ms
12
EPI最短TE时间(128矩阵)
≤1.1ms
13
EPI最短TR时间(256矩阵)
脊柱专用相控阵线圈:要求单个线圈同时并行采集通道数≥8通道,支持并行采集功能,具备拓扑相控阵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