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立中学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上的讲话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派出所所长,我叫***。
在这个秋高气爽、五谷飘香的九月,我们迎来了新生入学的日子。
为了增进学校师生以及新老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帮助新同学了解一些校规,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今天,学校组织了有全校师生参加的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我能受邀来到现场,和大家一起就一些中学生常见常用的法律知识进行研究讨论,感到非常高兴。
借此机会,我利用一些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使大家能对一些常见法律知识和犯罪概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在多年的办案生涯中,有很多案件已经在记忆中模糊了,但是,有一个案件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在2005年7月,我市先后发生两起抢劫案,被抢手机两部。
几天后,案件破获,两名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网。
令人吃惊的是,嫌疑人杨某是省内某大学的一年级学生,李某刚参加了高考,并被大学录取。
案情很简单,他们想拥有一部手机,但是不敢向家里人要,看到电视里持刀抢劫的情节后,于是想出了到街上抢劫的主意。
案件的结局很悲惨,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学校知情后将他开除;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手握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进入了监狱。
他们的大学生涯就此结束,而人生也增加了一个洗不去的污点。
堂堂的大学生,和将要进入大学深造的优秀青年,为什麽会犯下这个错误?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罪与非罪的界限,等知道了,已经铸成大错。
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
今天,我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还有人重蹈段某、杨某的覆辙。
由此可见,学习一些法律知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下面,我开始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法律?中学生为什麽要学习法律?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法律有宪法、刑法、民法、环保法等等,范围很广。
大家不要认为只要我们不犯罪,法律就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从一出生起,就享有了姓名权、名誉权、继承权等,到上学的年龄有受教育权,年满十八周岁后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在受着法律的保护,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在由各种不同的法律调整着。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我们参与社会活动,维护自身权益,实现和谐相处的需要。
大家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甚至作为将来的大学生,将在艰苦的学习中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最终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必将对人生大有裨益。
第一、学习法律知识是走好人生路的需要。
人生的路很漫长,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长跑,那你们所处的阶段,应该是刚喊了“起跑”后的起步加速阶段。
要想人生精彩,在加速阶段能有效提速很关键,从这个角度讲,法律也许不能让你跑得更快,但能让你跑得更稳、线路更直、不走弯路。
你们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认真学法用法,才能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
第二、学习法律知识是完善自身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大家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三、学习法律知识是走向成功的需要。
法律水平,就一个国家来说,是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保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法制越来越重要,成为一个人成长所必须掌握的武器,大家今后要立足社会,谋求发展,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有了法律的维护,大家在工作中才能少一些障碍,少一些错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犯罪行为?一旦犯罪会受到怎么样的处罚?要远离犯罪,就要认清楚什么是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一般来说: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今天在坐的都是高中生,年龄应该在16周岁以上,《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己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责任。
因为年满十六周岁的人,体力和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从十六周岁开始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目前,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一旦犯罪,司法机关就会根据罪行轻重给予相当的处罚。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平时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到不了犯罪的地步。
我们的校园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捉弄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的同学霸气十足、匪气太重,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上网就向同学强行索要等等。
这些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这些行为一旦过激,达到量刑的标准就有可能把自己送进牢房。
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如果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同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
在我多年的侦查办案生涯中,不少青少年罪犯原本是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就是由于在网吧、舞厅等地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后就被带坏,最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洁身自好,远离网吧、舞厅等不良场所。
接下来,我讲第三个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几种常见类型。
在这个部分中,我将以案说法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抢劫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及寻衅滋事罪等几个类型。
案例一:四名青年结伙抢劫断送前程追悔莫及今年1月,我市公安局破获一起持刀抢劫案,其中四名犯罪嫌疑人都是在校学生。
2008年12月,高平二中高一学生赵飞、郭琛、李茹和高平职中学生常浩四人经过预谋,携带砍刀、胶带等作案工具,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作案4起,抢劫现金500余元。
赵飞等四人以暴力的胁迫手段多次抢劫他人财物,其行为已触犯了刑律,构成了抢劫罪。
赵飞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是本案的主犯,且结伙多次持刀抢劫。
对社会危害大,影响极坏,犯罪情节严重。
其他三人已满十六周岁,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从犯,应根据其犯罪的情节比照主犯从轻处罚。
办案过程中,赵飞、李茹的家长拿来一大摞奖状,说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平时表现很好,希望能从轻处罚,让孩子重返校园。
然而,法定的从轻量刑是有严格规定的,法不容情啊。
最终法院判处赵飞有期徒刑五年;判处郭琛有期徒刑二年;李茹和常浩也被判处了不等的有期徒刑。
案件起诉后,在一次亲情会见中,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在看守所见面,父母哭天喊地,痛心疾首;孩子失声痛哭,悔不当初。
值得指出的是,只要是使用暴力、胁迫手段,以非法占有别人的财物为目的,强行劫取财物的,就构成抢劫罪。
至于抢劫的财物多少并不影响罪名成立。
也就是说,只要你抢了,哪怕没有抢到钱,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
抢劫罪的起刑标准是3年,也就是说,只要构成抢劫罪,且没有可以从轻处理的情节,最低也要判3年。
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抢了3毛钱被判10年有期徒刑。
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些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不要让一时的无知葬送了大好前程。
案例二:好逸恶劳四青年盗窃犯罪落法网2007年4月,我市公安局打掉一青少年入室盗窃犯罪团伙,4名团伙成员全部落网。
经调查,除1人为20岁外,其余3人均为17岁,其中一人为在校学生。
该4人流窜在高平市寺庄镇伯方、箭头、王报等村,采取翻墙入院、入室盗窃等手段,先后盗窃作案5起,盗窃现金1万余元,所得赃款全部用于上网、吃喝等挥霍。
本案涉及《刑法》中两个概念:1、盗窃罪。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盗窃罪的处罚。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还可处更高刑罚,直至死刑。
我省对盗窃的立案标准是1000元。
也就是说,盗窃1000元以上是要判刑的。
有的同学问了,那我小偷小摸,不够1000元是不是就没事了?就不受处罚了?不是这样的,尽管你可以不受刑事处罚,但是仍要受治安处罚,可以拘留、罚款,多次被治安处罚的,还可以被劳动教养。
案例三:一怒拔刀真威风后果严重法不容2008年4月26日,河西镇镇办中学学生连小帅因琐事与同学缑晨晨在楼道内发生争执,连小帅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将缑晨晨腹部刺伤,后经法医鉴定,缑晨晨之伤为重伤。
最终,连小帅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其父母为此赔偿对方医药费几万元。
而在2003年3月18日,我市米山中学年仅14岁的初二学生吴非因与同宿舍室友发生口角,竟持匕首将其捅死。
就在今年9月9日下午,我市长平中学附近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在校学生赵某与女同学杨某恋爱中发生矛盾,杨某多次找人教训赵某未果。
案发当日下午7时许,杨某叫来校外青年庞鹏飞、赵飞将赵某拖出校门进行殴打。
打斗中,赵某拔出折叠刀将庞鹏飞、赵飞刺伤,后庞鹏飞经抢救无效死亡,赵飞目前还在住院治疗。
《刑法》第243条规定: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构成犯罪的行为是故意伤害罪。
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致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使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这几年校园故意伤害案时有发生,不但扰乱了校园秩序,对被害人产生巨大的身体、心里和精神伤害,而且自己也锒铛入狱,抱恨终生。
以上三起案件的凶器都很让大家惊讶,就是长不到10厘米的水果刀、弹簧刀,他们原本只想出口恶气,吓唬对方,让对方流点血、得个教训,可人是很脆弱的,一旦刺中要害部位,非死即伤,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