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义的基本形态《32》p143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 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 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 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D
材料中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存在着第9颗行星,这说明人的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①不选;人们能认识到太阳系第9颗行星的 存在,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材料表明人 们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③不选;太阳系第9颗行星的发现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3)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4)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离开实 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 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 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 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一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 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凡认为存在决定思 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的,就是唯心主义。 -------对“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的 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 (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 世界是什么(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还是 唯心主义 意识)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世界是怎么样(世 界的状态)的
片面、孤立、静止
其一
其二 (从属)
全面、联系、发展
第三观点:从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易错辨析 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 一定的局限性。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 系问题。 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意义上丰富和 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 2、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四个观点:关于什么是世界本原的问题,除了唯 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一种二元论的
2014山东文综3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 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 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 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 “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 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
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
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B
①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可知论 ④不可知论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②③
漫画“眼不见心就不想”的观点:
①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②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个:错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就存在唯 易错辨析 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 即使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 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 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 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 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 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哲学产生后,开始出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
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
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 始终。
判断:
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辨证的 历史观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彻底严密完整的科学体 系.
有机统一,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2 、(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 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 (1)首先坚持的是一种科学的精神;P21 (2)全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 践的发展而发展(历史性)。 革命性:
(1)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实践性);
(2)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类的解 放的科学;(阶级性) 关系--科学性是前提,革命性是保证,二者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性
(1)实践的观点在马哲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 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全错误的。 观点,它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
4 、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 二元论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要么走向
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唯物论,要么滑向唯心论。
考点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哲诞生与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 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 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生的阶级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 别是细胞学说 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 产生的直接理论 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来源
C
在冥王星遭“降级”后,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但2016年1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迈克 ‘布朗与康斯坦丁·巴特金宣称发现太阳系第9颗 行星存在的证据。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计 算出“行星九”的存在,这是150年来,首次有确 凿证据证明太阳系内人类对行星数量的“普查” 是不完全的,这将帮助科学家解释太阳系边缘柯 伊伯带许多天体和碎片的奇怪特性。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 重要条件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二是思
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 者是本源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 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2》深化探究p141-142
1、知识拓展--正确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
两个方面 区别(内容、地位、意义)
在那,但在人的感觉上,具体的时间不断地从脑子
里“漏掉”了。加来道雄的“时间”观点
A. 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B.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C. 坚持了唯心主义的立场 D. 认为具体的时间与人的感觉有关
B
哥白尼堪称哲学家,因为他将宇宙中心从地 球移向了太阳;达尔文堪称哲学家,因为他 证明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血缘演变关系;爱 因斯坦堪称哲学家,因为他推翻了牛顿的绝 对时空观。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被称为哲学家, 是因为他们 A. 研究的对象和范畴与哲学相同 B. 科学揭示出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本质 C. 让人们更接近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D. 正确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要求各地做好预警,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
路线,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D
人们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物理学家加来道
雄通过实验给出了结论:从物理上讲,时间就一直
A
下列选项与“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
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的哲学
观点相一致的是(
D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A. 昌必有衰,兴必有废 C.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D.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 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
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 一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 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的统一 (4)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 的发展而发展
C
2013天津文综7.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 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 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 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 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 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