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新闻阅读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新闻阅读

新闻阅读【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从高考对新闻阅读考查的情况看,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和趋势:①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为基础;②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是考查重点;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是考查的难点和热点。

从考点设置来看,考查全面,但有所侧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与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为重点。

二、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三、知识讲解(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具有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等特点。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语言简明: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1.消息(1)消息的定义: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

(2)消息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4)消息的结构: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

①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

形式有三种,即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三行标题。

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实”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容,“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

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通常包含: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常见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③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④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

一般来说,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⑤结尾:即结语,它紧扣主题进行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语言较为精练,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

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2.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它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一般来说,通讯有五大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描写的形象性(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且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一般可分为四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事件通讯即以写事为主的通讯。

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事件的典型意义,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工作通讯即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

3.访谈访谈是基于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它以记录、传达被采访对象的观点、言论为主,既可以使用问答实录的形式,也可使用被采访者自述的形式,比较灵活。

而访谈札记、访谈随笔、访谈手记等,则偏重于记者或主持人个人在见闻、调查基础上所发感想的记叙。

访谈的主题要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访谈的基本结构为: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结尾: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访谈文体的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是由一问一答组成的。

4.特写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细节,作形象性的再现与放大的新闻体裁。

特写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生活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从特写的题材角度出发,可分为四种:①人物特写,以人物为中心,但既不是人物消息,也不是人物通讯,而有些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素描。

②事件特写,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写,为了写出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一般截取事件的一两个精彩片段或精选一两个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

③景物特写,景物特写跟风貌通讯有些相似,但侧重于对场面的描写④专题特写,写一个问题或一种社会现象。

【规律总结】一、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特点,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

阅读时要特别关注。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

二、题型分类指导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一步通读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理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提取各方观点并加以整合,基本了解作者的倾向性。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第三步组织答案,一种是直接从原文中摘出信息语句;另一种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删去细节,或将分散、重复表述的内容整合概括为简洁的语句,信息内容较多时要注意进行分层作答。

整合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从材料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语言特色,抓住客观、简练、准确、通俗四点,从表述方式、语气、语词和说明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加以辨析。

把握新闻结构,注意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详略、功能、行文要求等,例如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导语的概述作用,主体的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组织结构等。

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依据新闻文体特点概括中心意思,如标题(特别是正题)、导语、结语是主要的快速把握文章中心的依据。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这与其他文体一致,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应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具体而言包括: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4.新闻探究题的方法指导①认真审题,把握命题角度。

新闻报道的事件、人物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对报道对象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考查的层面也可以从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普适性的意义,因此答题之前,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探究的范围和角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