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于城管,规范化管理更重要

对于城管,规范化管理更重要

对于城管,规范化管理更重要
✓热点概述
在坊间调侃,“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是哪一只?”十有八九可能回复你“中国城管”。

“借我城管三千,复我浩荡中华”,如此的戏谑,正暴露了我国城市管理队伍的尴尬处境。

同设立的初衷不同,“地方执法者”的职能与定位日渐模糊、管理与制度缺失,使其承载了太多不堪其负的社会矛盾与阶层冲突。

近日,《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这是自住建部被明确为全国城市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后,首次公开的制度建设。

对全国3074个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设立的城市管理执法机构来说,这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一旦正式颁布,这就意味着城市管理领域也将从模糊的混沌状态,走进清晰的法律框架,被“污名化”“具象化”的中国城管形象也将容光焕发。

✓模拟题
聚焦办法意见稿中最大的贡献就为城市管理人员的执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面对管理范围内的违法现象,城管可以“挺直了腰杆”,从而避免陷入处罚权被诟病、执法权被质疑的现实困境。

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要点
以往,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广为诟病的一点,就是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从事执法活动应当不少于2人,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表明身份,且全国统一城管执法制式服装、标志,运用执法记录仪或视频监控”等条文,为执法对象有效甄别执法人员身份、质询执法手段等提供了法律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办法的制定,是对执法人员与执法对象的双重规范与保护。

第一,相关法律要尽早完善。

决不能将办法的颁布视为一劳永逸的做法,城市管理的复杂命题依然难解。

意见稿中,尽管对城市管理人员的执法范围做了明确界定,但是如何协调其与工商、环保、交通、水利、食药监等部门的交叉重合领域就足以让办法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队伍建设的层级配置上,各地街道乡镇的执法队伍的性质与层级尚不明晰,各地各部门差异明显,“一刀割”无法适用。

归根结底,办法意见稿尚属部门行政法规,不足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责任归属,还须国家层面的法律建设。

第二,管理制度的建设迫在眉睫。

尽管如此,我们也乐于见到城市管理制度建设迈出
的每一步。

毕竟,制度可以完善、队伍可以建设、执法可以明晰,但改革一以贯之的决心和勇气却弥足珍贵。

让中国城管真正成为城市管理与建设的主力军,而不是停留在段子里的“耀武扬威”,那么更多更有效的办法就要亟待出台。

第三,分工明确、精细化管理。

规范化执法是现代城市管理和法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进一步规范各部门执法职能、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强管理、执法工作的专业性、严谨性和权威性,理当是执法共识和努力方向。

作为城管部门,理当更加专注于在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明确执法职能和责任以及提高执法水准和效能等方面,一味扩权管太宽反不利于城市管理、执法水平的总体提升。

在对城管部门“扩权”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各个相关部门的权责和界限进行明确。

“大一统”的城管执法非但可能导致啥都管结果啥都管不好的尴尬格局,反而有增加乱象的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