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铁路、公路、架空索道、各种自流和压力管线及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线路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分别按本规范第 3.1.4 条和 4.1.3 条中的规定选用。

线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导线或 GPS 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贯通布设。

线路的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点位,宜选在土质坚实、便于观测、易于保存的地方。

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在施工干扰区的外围。

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根据需要埋设标石。

线路测图的比例尺,可按表 6.1.6 选用。

注:1 1:200 比例尺的工点地形图,可按对 1:500 比例尺地形测图的技术要求测绘。

当架空送电线路通过市区的协议区或规划区时,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施测 1:1000~1:2000 比例尺的带状地形图。

当架空送电线路需:要施测横断面图时,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宜选用 1:200 或 1:500。

当线路与已有的道路、管道、送电线路等交叉时,应根据需要测量交叉角、交叉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及净空高或负高。

纵断面图图标格式中平面图栏内的地物,可根据需要实测位置、高程及必要的高度。

所有线路的起点、终点、转角点和铁路、公路的曲线起点、终点,均应埋设固定桩。

线路施工前,应对其定测线路进行复测,满足要求后方可放样。

铁路、公路测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可采用 GPS 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按本规范第3.2 节、3.3 节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导线总长可放宽一倍;高程控制应布设成附合路线,按本规范第 4.2 节中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铁路、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

导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间隔不大于 30km 的点上,应与高等级控制点联测检核;当联测有困难时,可分段增设 GPS 控制点。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2.2 的规定。

分段增设 GPS 控制点时,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按本规范 3.2 节的规定执行。

铁路、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2.3 的规定。

水准路线应每隔 30km 与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一次。

定测放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作业前,应收集初测导线或航测外控点的测量成果,并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逐一检测。

高程检测较差不应超过 30 mm(L 为检测路线长度,单位为 km)。

GPS-RTK 法进行。

交点的水平角观测,正交点 1 测回,副交点 2 测回。

副交点水平角观测的角值较差不应大于表6.2.4-l 的规定。

线路中线测量,应与初测导线、航测外控点或 GPS 点联测。

联测间隔宜为 5km,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 10km。

线路联测闭合差不应大于表 6.2.4-2 的规定。

定测中线桩位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线路中线上,应设立线路起终点桩、千米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桥梁或隧道轴线控制桩、转点桩和断链桩,并应根据竖曲线的变化适当加桩。

线路中线桩的间距,直线部分不应大于 50m,平曲线部分宜为 20m。

当铁路曲线半径大于 800m 且地势平坦时,其中线桩间距可为 40m。

当公路曲线半径为 30~60m 或缓和曲线长度为 30~50m 时,其中线桩间距不应大于 10m;对于公路曲线半径小于 30m、缓和曲线长度小于 30m 或回头曲线段,中线桩间距均不应大于 5m。

中线桩位测量误差,直线段不应超过表 6.2.5-1 的规定;曲线段不应超过表 6.2.5-2的规定。

断链桩应设立在线路的直线段,不得在桥梁、隧道、平曲线、公路立交或铁路车站n n 范围内设立。

中线桩的高程测量,应布设成附合路线,其闭合差不应超过 50 长度,单位为 km)。

横断面测量的误差,不应超过表 6.2.6 的规定。

mm(L为附合路线施工前应复测中线桩,当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较差符合表 6.2.7 的限差规定时,应采用原测成果。

架空索道测量架空索道的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导线测量,也可采用 GPS 测量方法。

导线测量的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1000;方位角闭合差,不应超过 30 (方位角闭合差单位为″,n 为测站数)。

当架空索道起点至转角点或转角点间的距离大于 1km 时,应增加方向点。

方向点偏离直线,应在 180°±20"以内。

架空索道的起点、终点、转点和方向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图根水准或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纵断面测量,在转角点及方向点之间应进行附合。

其距离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00,高程闭合差不应超过 0.1 (高程闭合差单位为 m ,n 为测站数)。

山脊、山顶的纵断面点,不应少于 3 点;山谷、沟底,可适当简化。

当线路走向与等高线平行时,线路附近的陡峭地段,应视需要加测横断面。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自流和压力管线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 GPS-RTK 测量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

当采用GPS-RTK 测量方法时,应符合下列 1~4 款规定;当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时,应符合下列 5~7 款规定。

应沿线路每隔 10km 布设(或成对布设)GPS 控制点,并埋设标石。

标石的埋设规格,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所有 GPS 控制点宜沿线路贯通布设。

GPS 控制点测量,应采用 GPS 静态测量模式进行观测,并符合本规范第 3.2 节的有关规定。

线路其他控制点,可采用 GPS-RTK 定位方式测量,并满足本规范第 5.2.1l 条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4.1 的规定。

导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间隔不大于 30km 的点上,应与高等级平面控制点联测。

当导线联测有困难时,可分段测设 GPS 控制点作为检核。

导线点宜埋设在管道线路附近且在施了干扰区的外围。

管道线路的起点、终点和转角点也可作为导线点。

自流和压力管线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4.2 的规定;2GPS 拟合高程测量,应符合本规范第 4.4 节的相关规定。

n 自流和压力管线的中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管道线路相邻转角点间的距离大于 lkm 或不通视时,应加测方向点。

线路的起点、终点、转角点和方向点的位置和高程应实测,并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极坐标法测量时,角度、距离 1 测回测定,距离读数较差应小于 20mm ;高程可采用变化镜高的方法各测一次,两次所测高差较差不应大于 0.2m 。

2)当采用 GPS-RTK 测量时,每点应观测两次,两次测量的纵、横坐标及高程的较差均不应大于0.2m 。

当管道线路的转弯为曲线时,应实测线路偏角,计算曲线元素,测设曲线的起点、中点和终点。

断链桩应设置在管道线路的直线段,不得设置在穿跨越段或曲线段。

断链桩上应注明管道线路来向和去向的里程。

管线的断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纵断面测量时,在转角点与转角点之间或转角点与方向点之间应进行附合。

其距离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500,高程闭合差不应超过 o .2 (高程闭合差单位为 m ,n 为测站数)。

纵断面测量的相邻断面点间距,不应大于图上 5cm ;在地形变化处应加测断面点, 局部高差小于 0.5m 的沟坎可舍去;当线路通过河流、水塘、道路或其他管道时也应加测断面点。

横断面测量的相邻断面点间距,不应大于图上 2cm 。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架空送电线路的选线,应根据批准的路径方案,配合设计实地选定。

当线路通过协议区和相关地物比较密集的地段时,应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相关地物、地貌测量。

定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方向点偏离直线,应在 180°±l′以内。

定线方式可采用直接定线或间接定线。

直接定线可采用正倒镜分中法;间接定线, 可采用钢尺量距的矩形法、等腰三角形法。

定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5.2 的规定。

定线桩之间距离测量的相对误差,同向观测不应大于 1/200,对向观测不应大于1/150;大跨越档间距,宜采用电磁波测距,测距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1/D(D 为档距,单位为 m)。

定线桩之间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 0.1S(高差较差单位为 m,S 为以 100m 为单位的桩间距离);大跨越档高差测量,宜采用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定线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法或用 GPS-RTK 方法直接放线。

纵断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纵断面测量的视距长度,不宜大于 300m,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200,垂直角较差不应大于1′。

超过 300m 时,宜采用电磁波测距方法。

断面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50m,地形变化处应适当加测点;独立山头不应少于 3 个断面点。

在送电导线的对地距离可能有危险影响的地段,应适当加密断面点。

在线路经过山谷、深沟等不影响送电导线对地距离安全之处,纵断面线可中断。

送电导线排列较宽的线路,当边线的地面高出实测中心线地面 0.5m 时,应施测边线纵断面。

纵断面图图标格式中平面图栏内的地物测量,除满足本章第 6.1.8 条的要求外,还应进行线路走廊内的植被测量。

杆(塔)位桩,宜用邻近的控制桩进行定位,其测量精度应满足本节第 6.5.2 条第 1、4、5 款的要求。

在杆(塔)定位过程中,还应进行下列内容的测量:有危险影响的中线、边线点。

有危险影响的被交叉跨(穿)越物的位置和高程。

当送电线路通过或接近斜坡、陡岸、高大建(构)筑物时,应按设计需要施测风偏横断面或风偏危险点。

线路的直线偏离度和转角。

当设计需要时,应施测杆(塔)基断面图和地形图。

杆(塔)施工前,应对杆(塔)位桩或直线桩进行复测,并满足下列要求:桩间距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100。

所测高差与原成果较差,不应大于本节第 6.5.2 条第 5 款规定的 1.5 倍。

直线偏离度、线路转角的复测成果与原成果的较差,不应大于1′30"。

10kV 以下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其主要技术要求可适当放宽;500kv 及以上等级的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宜采用摄影测量和 GPS 测量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