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3)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 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 营取巧。
(4)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 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5)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 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6)故弄玄虚: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 骗手段。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
(7)孤掌难鸣: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单薄, 难以成事。
(8)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 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9)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 情比较熟悉。
(10)提纲挈领: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 喻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
赠
送
29
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等进行细微而又具体的描绘。如:“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 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小姑娘“小”到什么程度?怎么 个“瘦”法?穿的有多“差”?我们添加外貌描写,改成:“我 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得几乎一阵风就能吹跑, 一张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 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再如:“她骂他是懦夫。”我们添加神 态、心理、语言、动作描写,修改为:“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 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 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 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个懦夫!’”修改前后的句子对比,细节 描写的优势和效果一目了然。
高
热爱劳动
中
语
文
课
件
24
单元写作训练 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25
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我们之所以常被先进人物感动,是因为这些事迹反映了人间 的真善美,表现人们对美好事物共同的追求。也许我们身边没有 名闻遐迩的“楷模”和“新闻人物”,但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与 事。能发现人世的美好,能从身边找到值得学习、尊敬的人物, 生活和写作都会变得有意义。
《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著作中许多当代民 间传说和寓言故事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非经典名言 (1)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 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订出行动原则) (2)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 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 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感知思想】
【名家点评】 1.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司马迁 2.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 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 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司马光
3.只有法家的法治主义才能救中国。 ——梁启超 4.韩非子师从于荀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 出的法治、术治、势治三者合一的封建君王统治术,对 后世影响很大。 ——毛泽东 5.韩非以极其冷峻的眼光,把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完全看 透。他认为人性本恶,当利益的诱惑和危害的威胁足够 大的时候,人性中一丁点儿善都没有了。——易中天
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多次 上书韩王建议变法图强,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 非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说难》等著 作。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 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 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深受 秦王赏识,引起了秦国李斯的嫉妒,李斯、姚贾在秦王 面前诬陷韩非,韩非遂被投入监狱,终被逼自杀。
36
我停了下来,不因为别的,我只是认为她的动作很漂亮。然 而,当她走到另一张广告前时,右手习惯性地举起,那只拿着刷 子的、通红的手却定格在了空中,我看见她微微踮了踮脚尖儿, 仔细地看看墙上的那张纸。最后她摇了摇头,走开了。我心里顿 生疑惑,她难道忘了规定吗?怎么能对这一张广告视而不见呢? 想到她定格在空中的那双红彤彤的手,我快步跑到墙角下,想一 看究竟。这张纸有明显的被雪打湿的印痕,而在我眼里,它却幻 化成了一位母亲朦胧的泪眼,这是一张寻人启事,上面详细地描 述了一位五岁女童的外貌,恳求好心人帮忙找到她。
【故事链接】 求人不如求己
鲁国宰相公孙仪非常喜欢吃鱼。但是国人买鱼献 给他,他一概不受。他的弟子很好奇:“您明明爱吃鱼, 为什么不接受呢?”“如果接受,就欠人一份情,就不得 不徇情枉法。一旦枉法,连宰相的职位都将被免。到那
时,想吃鱼也无人赠,连自己买来吃都难办到。若是不 收鱼,不但不会被免职,想吃鱼时,可以随时买来吃。”
26
描写人物,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征。那么,什 么是典型事例呢?典型事例是指那些特征独特,最有代表性,能 有力刻画人物,能集中表现主题的事件。简言之,所选的事例必 须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以千字左右的篇幅写一个 人,要让读者对人物有印象,比较好的办法,是选取典型事例, 勾勒人物形象,反映他的主要性格和品格。写袁隆平就要突出他 孜孜以求的精神,写他坚持真理、不断创新的研究历程。写钟扬, 则通过他长期在西藏采集种子的事迹和他有关生命意义的言论, 表现他火一般的生命激情。
34
【例文】 令我感动的一个清洁工
星期天,一个飘着大雪的清晨,我戴着妈妈新给我买的棉手 套在街道上走着,手套里有新新的丝绒棉,温柔地包裹着我的手 掌,指尖缭绕着暖融融的暖意,呼吸间都是母亲的一瓣心香,我 更加欢快地向前走去。
35
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所有的清洁工都行 动了起来,她们细心地清理着城市的牛皮癣——街头小广告,每 个人的鼻尖都冻得通红,但我想,她们的心一定是热的。我注意 到一位瘦高个的阿姨,她没有带手套,手指被寒风吹割,像冻萝 卜一样通红,她耐心地用刷子沾上清洁剂,使劲地刷在小广告上, 她轻轻地朝手心里哈了一口气,然后用手耐心地撕。
31
3.突显文章结构。“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要让读 者能一下子找到行文的路子,几个事例的先后安排必须有序,事 与事之间街衔过渡也要自然而鲜明,也就是要有意识地突显出文 章的结构,使文章脉络分明,有章可循。可以用人、事、物等一 线贯穿,也可以用过渡语衔接,还可以用小标题明示,用地点词 或时间词暗示。
韩非结语:不因小利而失大节,靠人不如靠己,求人 不如求己。
【知识延伸】 出自《韩非子》的名言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5)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 子·功名》)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 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以主 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 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及法律 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32
【实战演练】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精 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生 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 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ー 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 800 字,题目自拟。
33
【写作指导】 审题时注意两点:一是所写人物必须是生活中的平凡的劳动 者,教师、医生、保洁阿姨、农民等;二是要写他们身上能触动 我们心灵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精 神品质,体现他们平凡中的伟大;描写时注意细节,通过生动形 象地描绘,使人物鲜活呈现。
我快跑两步,看到她那冻得通红通红的手,我把我新买的、 暖融融的、爱不释手的手套送给了她。“如果那位阿姨收了我的 手套,能清理更多的小广告,留下更多的寻人启事,那么,我这 样做,就是值得的啊!”我向手心哈了口气,愉快地向前走去。
38
[点评] 作者善于选取典型事例,通过写一位认真负责的女 清洁工,放弃清理一张寻找小女孩的广告,表现她的善良和爱心。 作者注重细节描写,描写女清洁工的外貌,突出她像冻萝卜一样 通红的手指;描写她的动作,“沾上清洁剂”、“哈了一口 气”“用手耐心地撕”表现她的细心负责,“拿着刷子的、通红 的手却定格在了空中”“摇了摇头,走开”则突出了她的善良。 而“我”的动作、心理描写也很好地烘托了主要人物。此外,文 章首尾呼应点不容忽视: 1.选用恰当而有情趣的事例。怡当,才能突出人物个性; 有情趣,オ 能把人物性格写得丰富有内涵。如突出一个特征,笔 墨要相对集中;如突出好几方面的个性,则要从不同侧面选取事 例,力避重复与雷同。 2.细微处见精神。典型的细节是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 形象的重要手段。粗线条勾勒、大手笔刻画之余,抓住一个小小 的动作、一抹浅浅的微笑、一个微不足道的景或物细致描摹,会 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厚,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当然细节不能单 独存在,它总是依附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上。
(6)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 子·大体》)
(7)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 子·外储说左下》)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 (1)吹毛求疵: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 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2)不期修古: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 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3)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 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 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所以君子 栽培人时应格外谨慎)
【走近先贤】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今河 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28
方法三:一事反映一品质。事件要典型,有代表性。事件要 完整,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交代清楚,重点放在人物的描写上。 如鲁迅《一件小事》写车夫主动扶着老女人去了巡警分驻所,凸 显车夫高大无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