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排污费制度及其完善共15页
中国排污费制度及其完善共15页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陷
排污费的开征范围不全面
1991 年、 2019 年先 后修订了
排污费征 收标准
2019 年将 超标废水 的污染因 子增加至 65 项
2019 年将
废弃物的
污染因子 由1982 年 的 21 项增 加至 44 项
2019 年增 加了危险 废弃物排 污费征收 标准
但目前排污费征收标准仍然不够全面, 放射性物质、 垃圾、汽车尾气
以及面源等污染物仍然没有排污费征收标准,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带来了很大
的环境污染问题, 但由于政策对这些污染因素的规定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任 何规定,从而造成受害方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只要排放了污染 物,就会给环境造成损害,就必须花费成本进行治理。 对这些排污行为不征收 排污费,违背了 “污染者付费原则” ,使排污收费政策存在无法干预的 “真 空”。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陷
排污费使用不规范
根据 2019 年国务院颁布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 例》 规定,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 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防治、 区域性污染 防治、 污染防治新技术、 新工艺的开发、 示范和应用 等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 于政府工作不透明,对于所征排污费的用途不公开,所以 很多环保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自身建设支出挤占污染 源治理资金的问题,一些环保部门甚至将全部排污费用 于自身经费支出,如人员经费、 办公费等。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陷
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
全国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少缴、 欠缴、 拖缴排污费的问题, 全国平 均收费率 50%左右
排污处罚力பைடு நூலகம்不足, 超标加倍收费制而不止
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环境可以相对容纳、 稀释和消化的最高 限度,应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超标排放污染物已构成违法行为,应 追究其法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而不仅仅是征收超标排污费。 况 且,在现行排污费标准偏低的情况下,加收一倍的排污费不足以遏 制超标排放的现象。
污费的对象,这就是一个进步。
扩大排污费 的征收范围
改革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对策建议
加强排污收费队伍建设, 加大排污收费稽查力度
1.开展对广大排污者现场稽查,及时纠正排污申报 不实的现象 2.开展上级对下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稽查,通过稽查 减少排污收费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3.开展环境保护部门内部稽查,纠正其排污收费中 的违规行为。
目录
排污收费制度的历程 排污收费制度的法律依据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陷 改革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对策建议
排污收费制度的历程
第一阶段,从 1978—1981 年。这是 排污收费制度的提出和试行阶段。
第二阶段,从 1982—1987 年。这是 排污收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从 1989 年至今。这是排 污收费制度改革、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
改革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原来没有显现的 污染因素逐渐突出,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如流动污 染源、 居民生活用水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等。 因此, 按照 “污染者付费” 的原则,任何单位或个人,只要向 环境排放了污染物,都应缴纳排污费。 当前应特别把 握排污收费的全面性,将排污收费对象由企、 事业单 位扩大到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所有排污者,除征 收废水、 废气排污费外,应加大噪声超标排污费和固 体废物排污费的征收。 对于新产生的各种污染源,都 应规定为征收排污费的对象,以扩大排污费的征收范 围,控制污染, 还百姓以洁净的水、 明亮的天、 宁静 的家园和和谐的环境。 2019 年国务院颁布的 《排污 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增加了个体工商户为收缴排
改革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对策建议
科学制定 排污收费标准
1.要高于污染治理成本,以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 促使排污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建议在
“十一五” 期间,逐步将二氧化硫、 污水等主要污染物排 污费征收标准提高到治理污染全部成本水平。 当然, 提 高排污费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从大城市逐步推广到中小 城市、 再逐步推广到广大乡村。 提高收费标准可能给困 难家庭带来负担,政府有责任提供补贴并直接补贴给居民;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陷
1 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 2 排污费的开征范围不全面
3 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
4
排污处罚力度不足, 超标 加倍收费制而不止
5 排污费使用不规范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陷
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 经济学角度
= 排污者征收的排污费
他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
= 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我国现行排污费征收标准征收的排污费往往 连治理污染的成本都无法完全弥补。 这种偏低的环境资源价格, 既没有反映资源的 稀缺程度, 也没有反映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 竭后的退出成本。
2.要以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为约束性目标, 在总量控制、 逐级分解的基础上核定排污收费标准。 排污 收费标准的确定还可通过引入排放绩效指标,在污染物排 放总量控制下实现对环境容量资源的有效配置; 3.要同步 调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排污费会计处理的规定,因超 量超标而形成的排污费和罚款支出不得进入定价成本。
排污收费制度的法律依据
制定排污收费法规的法律依据主要 是基本法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系列单项 法。
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试行)》的第十八条规定:“排放 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 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 定缴纳超过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水污染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的 规定执行。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 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 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改革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对策建议
推进排污收费制度向税制的转变
实行 “费改税” ,将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1.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又可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为国家的区域性综合治理集中和积累财源;
2.强化了环境执法力度,向污染宣战,对排污者更具 有威慑力
3.确保了这项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4.归税后,税务机关本身有强制执行权,可更有效地 发挥其杠杆作用,促进治理与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