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中班搭积木教案

幼儿园中班搭积木教案

幼儿园中班搭积木教案【篇一:幼儿园积木建构活动的开展】幼儿园积木建构活动的开展一、欣赏幼儿园积木的建构活动照片二、定义1、建构活动:建构活动是指儿童操作各种建构材料,进行构造物体的一种活动。

建构游戏材料:积木、积塑、胶粒、花片等是专门的建构材料;沙、石、水、土、雪等是自然的建构材料;瓶子、挂历、纸盒等为废旧物品和半成品的建构材料。

2、积木建构活动:积木建构是以木制材料为主的积木来建造各种建筑物或物体,创造性地反映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主要的建构材料是木制材料为主的积木。

3、幼儿园常见积木的种类:小型积木(桌面)、中型积木(清水积木)、大型积木(空心积木)三、积木建构活动开展的要素1、场地的安排(教室建构区的照片)(1)搭积木需用面积:一般占活动室的三分之一。

(条件不允许时在其他活动环节也可做其他用途)(2)搭积木要避开临近大门或是厕所进出口这些人来人往的地方。

(3)搭积木适宜在平滑、没有裂缝,质量较好的地板上进行。

(地毯不建议使用) 2、材料的提供(辅助材料的照片)材料:主要建构材料(清水积木)和辅助材料(现成的人物、动物玩具;各种社会标志;专用桌面材料和废旧材料;纸、笔等供幼儿自己制作)主要材料数量每班能有两箱最好。

如何提供?(积木的图片)小班:形状少而简单(生活中常见的认识的形状),数量多。

例:小班初期提供的材料各种长方形板(图)逐步认识各种形状并起名字。

辅助材料:小动物及角色小人等模型玩具。

中大班:熟悉各种材料的用法。

辅助材料:中班除小班的内容外加入废旧材料、交通工具模型、橡皮泥等;大班与小中班相似,只是在材料的种类上可以增加。

3、建构的主要技能(图片)堆高(垒高)——平铺——围合——架高——间隔——对称——辐射4、建构的内容5、教师的指导方法 1、模拟建构的指导方法让幼儿看平面图建构物体或看实际物体结构,从中学习结构的技能,获得结构的基本方法。

模拟构造活动的具体指导:要选择模拟对象,即让幼儿知道拿什么来模仿。

幼儿建构模仿的对象有以下四种:(2)对建构图纸的模拟:这种模拟要求幼儿首先观察图纸中的结构造型,然后将其变为立体结构造型。

(3)对实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拟:实物、玩具这种范例只有主题形象的造型,而无结构造型,所以,幼儿在模拟时要进行结构造型的创造。

(4)对物体形象图的模仿(如图片、画等):这种模拟不仅要求幼儿将图中的形象变为结构造型,还要将平面造型变为立体造型。

2、主题建构的指导方法(命题)结构主题的产生,取源于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主要通过参观——讨论——结构等形式,指导幼儿的目的性。

3、自由建构的指导方法根据儿童的兴趣,自由构造后再去玩其他的游戏,老师在旁边给予适当的随机指导,引导儿童分享成果及构造经验。

四、积木建构活动组织积木区活动的组织1、帮助幼儿进入活动区。

2、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1)用多少拿多少。

(2)搭建寻找空地方,不妨碍别人取拿积木。

(3)取拿积木不乱跑。

(4)不用积木打闹、不乱扔。

(5)不在积木上行走。

(6)不碰到别人积木,不小心碰倒要道歉。

(7)玩后能收拾整理积木。

(8)拿别人积木要得到别人允许。

3、引导幼儿结束活动。

对于结束游戏要提前告知,让幼儿从心理上逐渐退出。

4、审慎对待幼儿的作品。

有条件保留作品,无条件可以用拍照的方式。

5、积木的收拾整理。

收拾策略:(图片)1、小班幼儿自己收拾自己的作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中大班幼儿合作搭建大型建筑时,可以按照从上到下,分类分工收拾。

2、积木的“家”最好是筐,便于幼儿收拾。

3、要按标记分类摆放。

【篇二:幼儿园秋季中班教案】我们升入中班了执教者:一、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学习、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并知道这是小朋友们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二、活动准备:1.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多个开放式的活动区域,如:图书区、积木区、美术区等,使幼儿明显感受到中班的活动室与小班的不同。

2.设计能体现活动规则与要求的图示(具体内容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定)。

三、活动过程:1.观察班级环境的变化,引发升班的认识。

师:看看现在的活动室与以前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1)提问:①我们现在是那个班的小朋友?②现在的教室与小班时有什么不同?(2)引导幼儿观察,然后在集体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2.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

师:我们长大了,升中班了。

你从哪里发现自己长大了呢?(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变化)3.了解中班幼儿应该怎样做,知道做中班幼儿的要求。

师:我们已经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怎样才能当好哥哥姐姐呢?(如: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看到地上有脏东西怎么做?看到玩具乱了应该怎么做?等)4.讨论、制定中班幼儿的活动规则。

(1)提问:我们在这些地方应该怎样活动呢?(2)教师参与幼儿讨论,并根据幼儿的讨论为相应的区域贴上或画出相应的图标。

如图书区:保持安静,图书摆放整齐,轻轻翻看等。

积木区:积木分类摆放,仔细整理,不乱扔等。

美术区:废纸放入纸箱,物品放回原处等。

5.启发幼儿思考:中班小朋友除了遵守活动规则以外,还应该做到哪些?引导幼儿从有礼貌、爱劳动、关心同伴等方面讲述。

教学反思:假期趣闻执教者:一、活动目标:1.能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假期中有趣的事2.乐意相互了解同伴的假期生活,同享快乐二、活动准备:1.了解幼儿假期活动,引导幼儿回忆其中一件有趣的事2.请幼儿将假期中画的图画,拍的照片、玩具带到幼儿园三、活动过程:1.以“小动物”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出示一个“小动物”:这个是谁呀?它想知道你们在假期里过的怎么样?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在暑期里,我最喜欢做??事”如:假期里到什么地方玩了,和谁一起玩的扩展思维,说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事3.请2~3名幼儿而在集体面前讲述,并结合一些自己带来的实物进行讲述4.小组活动(1)小组相互讲述,鼓励幼儿响亮地讲述假期趣事,和同伴分享快乐(2)相互交换自己带的东西,继续相互感受他人的愉快在愉快中结束本课教学反思:我们的小组执教者:一、活动目标:1.积极主动地参与选组活动,能发现选组中出现的问题,并想办法调整。

2.体验升入中班的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幼儿在小班时已有分组及按小组活动的一些经验。

三、活动过程:1.我和哪些小朋友在在一组?(1)提问:小班的同伴是不是都来了?我们班又来了哪些新朋友?他们叫什么名字?(2)引导幼儿思考:升入中班了,想和哪些小朋友在一组?(3)幼儿自由结伴选组。

2.我们的分组合适吗?(1)根据幼儿选组的情况,就出现的问题引发讨论:如果小组太多了怎么办?有的组小朋友太多吧,有的组小朋友太少怎么办?有的组全是男孩(女孩)怎么办?(2)就分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带来的不变进行讨论,如:如果人太多,洗手、小便时厕所里就会很拥挤等,共同定出分组的一些具体要求,如: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几人,每组均有男孩和女孩。

将要求以小图标的形式展示出来。

3.调整分组。

幼儿根据自己讨论、制定出的分组基本要求调整小组人员。

(1)幼儿按新分的小组讨论,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名字。

(2)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在小组的名称及成员。

5.制作小组标记。

教学反思:【篇三:中班主题教案】中班主题活动方案:我长大了楚州09秋专科学前教育胡喜梅一主题选择缘由:这些孩子是我从托班开始接手任教的,在一次小升中班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给他们看,孩子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引起了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对于自己长大了感觉是十分的强烈,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

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主题目标:1、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和年龄的变化感兴趣,愿意常识自理个人生活卫生。

2、喜欢同伴,在成人的引导下,愿意关心自己熟悉的人,学会与同伴分享快乐。

3、喜欢表达自己的主张和爱好,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自信。

4、关心喜欢自己的老师,主动和老师一起交流和探索。

三、《我长大了》主题网络图↗通过故事《谁真的长大了》综合活动:我长大了↗↘↘自我服务美术:我会长大→ 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故事:小熊想长高↗通过熊妈妈给小树做的标记↘熊妈妈给小熊做的衣服综合活动我长大了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故事、衣服、音乐活动进程1、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2、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3)教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饭3、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穿衣大赛。

(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5、教师小结。

《我长大了》课后反思在实施主题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带来了小时候穿过的衣服。

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了解了自己身体部分的长大,还让孩子们从家里拿来小时候的照片,让孩子们来“猜猜我是谁,使幼儿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长大了,从而增进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善于观察,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就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赞扬、欣赏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中班孩子来园时不再哭了,这是孩子们最明显的进步,这也是孩子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以后的日子也会变得更好这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

美术活动我会长大活动名称:我会长大活动目标:1、通过看照片、录像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渐渐长大。

2、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3、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喜爱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1、婴儿时期的照片(人手一张)2、婴儿时期用过的衣物、物品、宝宝卡。

3、幼儿时期与照片相对应的录像、摄像机、电视机、录像机。

活动过程:一、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长大了。

“这里有一些东西,是谁的呢?“请你们来试试,穿一穿,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试穿小时候的衣物等,使幼儿发现现在与小时候的变化)“这些是你们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你们会穿不上、用不着呢?”小结: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东西。

现在,我们长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