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城乡建设局市本级市政工程公共设施
设计导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市政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指导设计文件的编制,合理确定市政工程公共设施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特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南通市区市本级新改建市政工程公共设施(燃气、给水、排水、电力、通讯、交通设施、照明等)的设计适用本导则。
各管线单位应当按照管线综合批准确定的位置和高程实施。
各区工程符合条件宜参照本导则执行。
第三条市政工程公共设施设计建设应根据南通市相关规划要求,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合理采用技术标准,从实际出发,体现南通城市特色,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积极推广应用“四新”
成果。
第二章燃气
第四条各类燃气管道宜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第五条地下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
地下燃气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并不得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
第六条管道管位应遵循先绿化带、后人行道、再非机动车
道、机动车道的原则。
第七条位于车行道的燃气检查井,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与井座,井周应进行加固设计。
交叉口范围内燃气检查井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第三章给水
第八条城市道路给水管的设置及管径应根据城市规划布局、规划期给水规模并结合近期建设确定。
第九条给水井设置位置的要求:输水管道的始点、终点、分叉处以及穿越河道、铁路、公路段,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需设置阀门的位置。
第十条管道管位应遵循先绿化带、后人行道、再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的原则。
第十一条位于车行道的给水检查井,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与井座,井周应进行加固设计,宜在路面基层位置设置与基层等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卸荷板,分散应力,减小井周沉降和井周路面的损坏。
第十二条检查井位于车行道时,井周应采用灰土回填,交叉口范围内检查井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第四章雨水
第十三条根据周边水系情况,增设过路涵等必要的灌、排水设施,保证水系畅通。
雨水管道应排入规划永久性保留河道。
第十四条道路起端设计雨水管的管径一般不小于D400。
第十五条检查井平面形式应根据管径情况和相邻管线情
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圆形检查井。
第十六条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井周应进行加固设计,宜在路面基层位置设置与基层等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卸荷板,分散应力,减小井周沉降和井周路面的损坏。
交叉口范围内检查井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井周应采用灰土回填。
第十七条检查井位置应优先设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必要时可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尽量避免设置在机动车道。
第五章污水
第十八条砖砌检查井适用于井深≤4m的情况,当井深>4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第十九条检查井平面形式应根据管径情况和相邻管线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圆形检查井。
第二十条所有污水钢筋砼管道内壁、污水检查井内壁、爬梯及球墨铸铁检查井盖背面均应采取防腐措施。
第二十一条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井周应进行加固设计,宜在路面基层位置设置与基层等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卸荷板,分散应力,减小井周沉降和井周路面的损坏。
交叉口范围内检查井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检查井位于车行道,井周应采用灰土回填。
第二十二条污水井位置应优先设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必要时可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应尽量避免设置在机动车道。
第六章电力
第二十三条电力井位置应优先设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必要时可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尽量避免设置在机动车道。
第二十四条位于车行道的电力井,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与井座,井周应进行加固设计,宜在路面基层位置设置与基层等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卸荷板,分散应力,减小井周沉降和井周路面的损坏。
第二十四条位于车行道的电力井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第二十五条位于车行道电力井宜采用Φ700圆形球墨铸铁井盖,位于人行道或绿化带电力井应与景观专业协调,考虑景观效果。
第七章通讯
第二十六条通讯井位置应优先设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必要时可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尽量避免设置在机动车道。
第二十七条位于车行道的通讯井,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与井座,井周应进行加固设计,宜在路面基层位置设置与基层等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卸荷板,分散应力,减小井周沉降和井周路面的损坏。
交叉口范围内检查井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第二十八条位于车行道的通讯井宜采用Φ700圆形球墨铸铁井盖,位于人行道和绿化带通讯井应与景观专业协调,考虑景观效果。
第二十九条通讯管线应尽量采用共线共井的方式。
第八章交通标志
第三十条交通标志基础采用刚性扩大基础,立柱肋板顶面标高与路面(绿化带内填土)标高一致。
第三十一条禁令、指示、警告标志一般设置于机非分隔带或人行道上,部分标志也可设置于中间分隔带。
第三十二条柱式标志内边缘不应侵入道路建筑限界,安装在人行道时标志内边缘距人行道外侧边缘不小于25cm,安装在机非分隔带时标志板内边缘距侧石不小于25cm。
第九章照明
第三十三条路灯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大于或等于C20。
每座基础均需打接地棒,接地棒的顶端需低于地面60cm。
第三十四条路灯安装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路灯基础的中心距离路牙外侧面50cm。
第三十五条路灯安装在道路机非分隔带或中间分隔带内,并设置在分隔带的中间位置。
第十章电力设备(含环网柜、分支箱、箱式变等)
第三十六条电力设备优先设置在绿化带内,必须与环境协调。
第三十七条电力设备的设置位置不得影响人行道通行能力,并应综合考虑道路周边景观效果,必要时应进行外包装处理,不得影响道路美观。
第十一章井盖
第三十八条检查井盖必须有防盗、防跳、防震动及防意外闭合装置。
第三十九条球墨铸铁井盖应优先考虑防沉降井盖。
第十二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导则由南通市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导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