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某某某有限公司
固体废物管理规定
1 总则
1.1 为规范固体废物管理,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制定本规定。
1.2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公司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主要有:废矿物油,废乳化液,电炉灰,废油漆、废涂料,废离子交换树脂,废弃的日光灯管、温度计,石棉废物,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器设备及铅酸电池、镉镍电池等,废弃危险化学品,含有或直接沾染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清洗杂物等。
1.3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
采用低废、少废、无废工艺,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1.4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首先立足于内部循环、内部利用、内部消化。
对不能利用的危险废物,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规范化管理”的管理方针,实行“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
1.5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厂、各部室。
2 管理职责
2.1 安全环保部是公司固体废物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
(1)制订和完善固体废物管理规定。
(2)制定公司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协助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手续。
(3)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有关固体废物的各项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验收等工作。
(4)对各单位的固体废物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5)组织研究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
(6)制订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方案,以及内部回收利用技术标准、资源利用途径和月度计划、考核办法,并监督执行。
2.2 设备部负责:
(1)采购能够产生危险废物的商品时,如供应商有相应回收处置资质,应签订回收协议。
(2)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危险废物,按照相关要求申请和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手续。
2.3 供应部负责:
(1)采购能够产生危险废物的商品时,如供应商有相应回收处置资质,应签订回收协议。
(2)含铁固体废物资源的调拨及产品回购。
2.4 技术中心负责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工艺过程控制,减
少固体废物产生量;研究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技术。
2.5 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下达固体废物培训计划;追究环境污染事故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2.6安全环保部负责固体废物资源加工和运输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制定危险废物安全防范、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参加危险废物紧急情况的调查、处理。
2.7 公司办公室参与或组织处理固体废物引起的企地环境纠纷,参与环境污染紧急情况的处理。
2.8 项目部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管理
2.9 运输部负责循环利用和未利用直接销售的固体废物资源的物流组织,并对运输过程进行监管。
2.10 销售部负责高炉水渣的销售管理。
2.11 物管部负责审查固体废物资源产生单位拟订的委托加工协议,并代表公司签订正式委托加工协议。
2.12 物管部负责固体废物资源的计量工作。
2.13 质检中心负责固体废物资源检验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单位负责资源的检验、化验工作。
2.14 企业管理部负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审查、发布及绩效考核。
2.15 固体废物产生单位按环保要求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
负责:
(1)按要求对固体废物产生、利用情况进行申报和变更申报。
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定期检查监督计划落实情况。
(2)优化工艺,加强控制,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
(3)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临时存放。
(4)固体废物内部循环、利用、处置。
(5)组织对本单位相关岗位员工进行固体废物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
(6)制订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7)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台账。
3 建设项目管理
3.1 建设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2 建设项目配套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包括贮存、利用、处置等),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3.4工程施工、设备大中修及检修时,施工管理部门应对施工方施加影响,控制施工过程中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置。
4 固体废物资源管理
4.1安全环保部按月下达固体废物资源利用计划。
4.2 满足内部回收利用技术标准,能够直接返回公司内部工序利用的固体废物资源,由物管部安排运输单位运到指定的利用工序,实施计量、检验,并按月进行结算。
4.3需加工处理后返回利用的固体废物资源,每年年初由固体废物资源产生单位根据公司确定的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方案,与委托加工单位进行协议。
4.4 固体废物资源加工协议复印件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4.5 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月报制度。
各单位每月及时将固体废物资源产生及利用情况报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固体废物资源产生利用动态情况表》。
4.6 未经公司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处理固体废物资源。
5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5.1各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危险废物年度管理计划,经安全环保部审查后报邹平县、滨州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管理计划应包括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危害特性、产生量,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办法及转移计划等。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5.2 建立危险废物年度申报和危险废物信息季报制度。
申报内容包括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各单位于每季度首月5日前报送上季度、每年1月10日前报送年度危险废物产生、利用情况。
各单位季报、年报经能源环保部审核后报送邹平县、滨州市环保局。
危险废物产生、利用等申报事项有重大改变的,根据有关要求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5.3 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必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附录A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GB155622)的要求。
5.4 危险废物按照特性分类收集和贮存。
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贮存时,不同类的危险废物间应有明显间隔。
5.5 除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的,需转移的危险废物须全部提供或委托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
任何单位不得私自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无资质的单位处置。
5.6危险废物需送外部处置时,危险废物处置厂商资质报安全环保部、滨州市环境保护局审批,安全环保部将滨州市环境保护局审批意见反馈后方可组织危险废物处置招标。
确定危险废
物处置厂商后,提出危险废物转移计划,由安全环保部向滨州市环境保护局报批,批准后方可转移。
5.7 转移危险废物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安全环保部向滨州市环境保护局申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交设备部如实填写“产生单位”栏目,并加盖印章。
经交付危险废物运输单位核实验收签字后,将联单第一联副联自流存档,联单第二联由安全环保部交滨州市环境保护局,联单第一联正联及其余各联交付运输单位随危险废物转移运行。
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如实填写联单“运输单位”栏目,按照国家危险物品运输有关规定,将危险废物安全运抵联单载明的接受地点,并将联单第一联、第二联副联、第三联、第四联、第五联随转移的危险废物交付危险废物接受单位。
危险废物接受单位按照联单填写内容对危险废物核实验收,如实填写“接受单位”栏目并加盖印章。
设备部接收危险废物接受单位返回的联单第一联、第二联副联。
转移联单第一联副联由设备部保存,第一联正联返回后交安全环保部保存;第二联副联由安全环保部送滨州市环境保护局。
转移联单保存期为五年
5.8 各单位应制订并不断完善危险废物意外事件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报滨州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每年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威胁生命财产安
全时,当事单位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向安全环保部、生产部、保卫部、公司办公室等部门报告,公司立即启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5.9 各单位应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贮存、综合利用处置、转移台账,如实记录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情况。
6 监测
6.1各单位定期对本单位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处置、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
6.2 安全环保部对各单位固体废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各有关单位。
6.3 其他部门按管理职责对各单位固体废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 附则
7.1 本规定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7.2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