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安全教育小班

幼儿园安全教育小班

第一周安全:我会安全如厕活动目标:1. 了解如厕的注意事项,学习安全如厕。

2. 养成良好的如厕行为习惯。

活动重难点:1. 重点:学习安全如厕。

2. 难点:增强如厕安全意识,养成良好如厕习惯。

活动准备:1. 安全如厕视频DVD2. PPT(日常所见的厕所标志图片)活动过程:1. 导入活动(1)观察、认识厕所标志,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标志?你们在那里见到过?教师:幼儿园里有厕所吗?厕所是做什么用的?幼儿园里的厕所什么样的?(2)观看DVD片段中幼儿在厕所的活动情况,引出讨论话题。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DVD。

说的是发生在幼儿园厕所的事情。

请你们仔细看看片中小朋友是怎样上厕所的?(3)迁移已有经验,尝试围绕DVD片段中人物的行为进行简单判断。

教师:小朋友是怎么上厕所的?你觉得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教师:你觉得在厕所还要注意些什么?2. 学习安全如厕(1)观看DVD第二段动画,进一步了解在厕所里打闹、拥挤及地面潮湿等所造成的后果。

教师:在厕所里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2)结合动画进行交流,总结在厕所里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师:谁能说一说,在厕所里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教师:厕所地上的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小朋友洗完手该怎么办?如果发现地上有水怎么办?(3)小结教师:在厕所里,我们也要遵守规则,一个个有秩序地计入厕所。

在厕所里不打闹、补跑跳、不拥挤,上厕所是要扶好把手。

洗完手要在水池里甩一甩,不要把地面弄湿,如果发现地面有水,要及时请教师帮忙擦干。

3.游戏:小标记找家(1)和小标记做朋友:逐一观察并说出各种图片标记的含义,如:不打闹、不拥挤等。

(2)帮小标记朋友找家:师生先共同讨论“这些图片标记贴在厕所的什么地方既合适又能提醒大家,然后一起帮小标记安家。

(3)和标记朋友打招呼:幼儿自由如厕、洗手,见到标记打招呼(指认、说出含义),巩固良好的行为规范。

第二周安全:入离园安全活动目标:1、了解入、离园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

2、有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接送卡、真实案例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案例。

1、入园一个大班的小朋友来园时,让爸爸站在幼儿园门口,自己跑着上教室,结果碰在了楼梯上,头上缝了好几针。

一个小班的小朋友来园后,家长没交给老师就走了,孩子追出去跑到马路上,有好心人帮助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2、离园一个小朋友在离园时不站队,乘老师不注意时和被接走的幼儿到玩具上玩,让老师和家长特着急。

离园时,家长不拿卡,让陌生人接,导致一定的伤害事故。

二、提问:1、上面的小朋友他们发生了哪些事情?2、他们做的对不对?三、讨论:1、入园时应注意什么?2、离园时应注意什么?四、总结:1、入园时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入园,进入教室后首先要和老师问好,做好晨检,把接送卡交给家长。

2、离园时要排着整齐的队伍,紧随老师。

老师叫到名字后方可离开队伍时并要主动和老师再见。

附儿歌:见面先问老师早,口袋异物主动交。

接送卡要带好,安全入园很重要。

离园时间马上到,排好队伍不打闹。

安静等待老师叫,迅速离园安全好。

五、游戏:1、“我上幼儿园”幼儿分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进行入园演练。

2、“爸爸妈妈来接我”(离园演练)第三周法制:怎样过马路设计意图:幼儿是弱小的,教会孩子保护自身安全,防止受意外事故的伤害,是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

而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如同一对孪生姐妹,密不可分。

随社会的日益发展,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它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特意设计了“怎样过马路”的安全活动课。

活动目标:1、知道红绿灯的用处,能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懂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安全,一定要走斑马线。

3、对交通标志感兴趣,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红绿灯、斑马线、课件《三颗星星》录音、投影仪。

活动过程:一、请幼儿听录音,谈感受录音内容:街道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的喧闹声,喇叭声,汽车快速行驶的声音……突然,传来了长长的急刹车的声音。

师:请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二、倾听故事《三颗星星》认识斑马线标志。

1、播放课件《三颗星星》,使幼儿知道红、黄、绿灯代表的意思。

2、出示斑马线标志,共同讨论斑马线的用处。

3、幼儿学习安全儿歌,帮助理解红绿灯和斑马线的用处。

附安全儿歌:嘀嘀嘀,汽车叫,车来了我让道,过马路,左右瞧,走路要走人行道,不玩耍,不乱跑,安全第一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遵守规则别忘掉。

三、交通游戏。

1、谁对谁错——教师依次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判断图中行为的对错,并说出理由。

2、红绿灯、斑马线游戏玩法: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变化图,请幼儿按照红绿灯的指令前进或停止。

遵守交通规则的幼儿可获得安全宝宝奖,小组中遵守交通规则多者为胜。

附故事:《三颗星星》三颗星星太阳妈妈有三个孩子:红星星、黄星星、绿星星。

三颗星星长大了,太阳妈妈教他们学本领。

红星星是让跑的物体停下来,黄星星的本领是让跑的物体放慢速度注意安全,绿星星学的本领是让物体跑起来。

三颗星星学会了本领。

太阳妈妈吐口气,用太阳风把三颗星星吹到了地球上。

好多年过去了,太阳妈妈思念孩子,她发出了呼唤信号。

三颗星星又回到了太阳妈妈的身边,地球却出了事。

所有的马路都塞满了汽车,爸爸妈妈上不了班,小朋友去不了幼儿园。

地球上的人发出了求救信号。

三颗星星立刻返回了地球,马路又畅通了。

从那以后,三颗星星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

到现在,太阳妈妈也不知道三颗星星在地球上干什么。

地球上的小朋友都知道红黄绿三颗星星,也都喜欢他们。

因为在每个十字路口,三颗星星天天向小朋友问好。

第四周勇敢对老师说活动目标:1. 知道在幼儿园有困难或者需要帮助时,要及时、勇敢地告诉老师。

2. 学习向老师报告的方法。

活动准备:教学材料:教学DVD自备材料:人偶一个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教师播放DVD片段,请幼儿观察发生的事情。

教师:先和老师一起看一段DVD,仔细看,片中的小朋友发生什么事?教师:小朋友在玩什么?小男孩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教师:小女孩的眼睛怎么了?她是怎么做的?教师:老师帮小女孩吹跑了眼睛里的沙子后,小女孩告诉老师什么事情?你觉得她做的对不对?她报告的方式和刚才小男孩的报告方式有有什么不同呢?2迁移经验谈话,讨论解决办法教师:你在幼儿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告诉老师了吗?教师:想一想,在幼儿园你还遇到过什么困难?怎样办的?教师:当老师帮你解决困难,你觉得怎么样?二.概念学习1观看DVD动画,了解在幼儿园里会遇到的困难请教师帮忙。

教师:在幼儿园里老师是最能帮助我们的人,什么情况需要请老师帮助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动画。

2交流并讨论动画内容,巩固认识有困难及时请求教师的帮助的重要性。

教师:在幼儿园,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办?教师:怎么请求老师的帮助呀?老师帮助你解决了问题后你的心情怎么样?3、教师小结教师:在幼儿园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一定要及时、勇敢地告诉老师,让老师帮你,避免耽误了时间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五周安全:安全使用家具活动目标:1. 认识家中不同的家具。

2. 了解不同家具的安全使用事项。

3. 能在家庭生活中安全愉快地使用各种家具。

活动重难点:1. 重点:知道使用家具时需要注意的安全。

2. 难点:知道在使用这些家具时怎样做才安全。

活动准备:1. PPT (各种家具的照片),DVD视频。

2. 游戏的背景音乐。

3. 木头盒子和玻璃盒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1. 出示家具图片,请幼儿摸摸玻璃和木头。

(1)看,图片上的这是什么?谁来说说。

(2)你们知道这些家具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木头、玻璃)这些家具摸起来什么感觉?(3)你平时会用这些家具干什么?2. 看DVD片段,交流片中幼儿使用家具的各种行为。

(1)怎么使用这些家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

(2)小朋友在沙发上干什么?你在家会不会这样做?这样危险吗?(3)小朋友是怎样拿高处的物品的?如果站不稳会怎样?(4)小朋友在家里干什么?他在家打球时发生了什么?(5)你觉得片中小朋友的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3. 了解不安全使用家具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

(1)有的家具上面有尖尖的角,如果小朋友不注意,撞上去会发生什么?(2)片中的小朋友在玻璃桌上蹦跳,结果玻璃怎么样了?小朋友会受伤吗?(3)在沙发和床上蹦跳,会发生什么事情?(4)在衣柜上玩会怎么?为什么会摔伤被砸到?4. 学习使用家具的安全行为。

(1)说说使用沙发和床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在上面蹦跳;注意沙发和床的尖角处,防止碰伤)(2)使用玻璃的家具要注意什么?(要轻轻的,不用力敲,不踢不踩)(3)开关衣柜和抽屉时要注意什么?5. 游戏:抢凳子,播放背景音乐。

说说以后在家怎样使用家具才安全。

第六周法制:拾到东西还给别人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情景表演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二、基本部分:(一)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4、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教师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二)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三)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4、幼儿讨论(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