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化工产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煤化工产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煤化工产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摘要该煤化工产品项目计划总投资11053.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195.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14%;流动资金2858.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86%。

达产年营业收入2534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050.14万元,税金及附加217.10万元,利润总额5293.86万元,利税总额6241.15万元,税后净利润3970.3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270.7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89%,投资利税率56.46%,投资回报率35.92%,全部投资回收期4.28年,提供就业职位376个。

报告根据项目工程量及投资估算指标,按照国家和xx省及当地的有关规定,对拟建工程投资进行初步估算,编制项目总投资表,按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固定资产借款利息等列出投资总额的构成情况,并提出各单项工程投资估算值以及与之相关的测算值。

我国煤化工产业在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短缺、环保排放压力大、技术装备竞争力低、标准管理体系缺失等方面。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总论、项目必要性分析、市场研究分析、产品规划方案、选址评价、土建工程分析、工艺先进性分析、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职业保护、项目风险概况、节能方案、进度计划、投资情况说明、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项目评价结论等。

煤化工产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第二章项目必要性分析第三章产品规划方案第四章选址评价第五章土建工程分析第六章工艺先进性分析第七章环境影响分析第八章项目职业保护第九章项目风险概况第十章节能方案第十一章进度计划第十二章投资情况说明第十三章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第十四章项目招投标方案第十五章项目评价结论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二)公司简介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

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理念,以“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为指针,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

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咨询与合作。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积累用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

undefined产品的研发效率和质量是产品创新的保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基础建设。

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监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450.26万元,同比增长14.45%(2077.54万元)。

其中,主营业业务煤化工产品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4527.0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8.31%。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475.11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57.25万元,增长率32.75%;实现净利润2606.3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32.64万元,增长率14.63%。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二、项目建设符合性(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由xxx有限公司承办的“煤化工产品项目”主要从事煤化工产品项目投资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

(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煤化工产品项目选址于某某出口加工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某某出口加工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

(三)“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煤化工产品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煤化工产品项目(二)项目选址某某出口加工区(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32369.51平方米(折合约48.53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9.81%,建筑容积率1.3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5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8.87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32369.51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9360.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051.4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9396.5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826.86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70台(套),设备购置费4009.74万元。

(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1288105.15千瓦时,折合158.31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6876.61立方米,折合1.44吨标准煤。

3、“煤化工产品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288105.15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6876.61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59.75吨标准煤/年。

达产年综合节能量56.1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6.05%,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某某出口加工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出口加工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1053.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195.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14%;流动资金2858.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86%。

(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534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050.14万元,税金及附加217.10万元,利润总额5293.86万元,利税总额6241.15万元,税后净利润3970.3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270.7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89%,投资利税率56.46%,投资回报率35.92%,全部投资回收期4.28年,提供就业职位376个。

(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项目承办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

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他配套工程等。

项目建设单位要制定严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详细编制周、月施工作业计划,以施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参与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

四、项目评价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出口加工区及某某出口加工区煤化工产品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某出口加工区煤化工产品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集团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煤化工产品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出口加工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376个,达产年纳税总额2270.75万元,可以促进某某出口加工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89%,投资利税率56.46%,全部投资回报率35.92%,全部投资回收期4.28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28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五、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第二章项目必要性分析我国煤化工产业在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短缺、环保排放压力大、技术装备竞争力低、标准管理体系缺失等方面。

(1)水资源短缺方面。

我国水资源和煤炭资源呈逆向分布,西部富煤地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2/3以上,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3。

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的煤化工项目用水主要依赖黄河,但黄河总水量有限,且逐年减少。

目前,我国煤化工项目单位水耗较大、规模体量大,平均每吨煤直接制油用水5.8吨、煤间接液化用水6-7吨、煤制天然气用水7-9吨、煤制乙二醇用水25吨、煤制烯烃用水22-28吨,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水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地区。

水资源短缺瓶颈直接制约煤化工产业发展。

(2)环保排放方面。

煤化工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煤化工行业固废、废气的处置和排放可以控制,污染排放矛盾集中在废水和二氧化碳上。

废水的处理难度较大,特别是含有难降解的焦油、酚、多元酚等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一般的生化工艺很难处理,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多。

高浓度含盐废水处置也比较难,处理成本高。

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向地下注入、封存,但尚未有成熟应用。

(3)技术装备方面。

尽管我国煤化工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化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技术装备缺失或水平低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当前,许多关键工艺技术尚未突破,导致产业链短,产品品种少、品质低,同质化现象突出;自主核心技术装备竞争力有待提高,甲烷化等部分核心技术、关键装备、材料仍依赖进口,对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造成了不利影响;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需优化升级,装置规模不配套,已投运的示范工程项目在能源转化效率、水耗等技术经济指标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装备在大型化、过程控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4)标准管理体系方面。

煤化工标准数量较少,且标准体系架构在清洁生产标准、技术安全导则、分类及其命名规范等重要的导向型、规范性基础通用标准上大量缺失。

比如,煤基产品标准缺失,影响产品市场定位和销售;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环节因缺少相应标准规范,同一个项目采用多个行业标准,影响建设水平和质量,不利于项目整体优化;煤化工安全环保标准缺失,导致项目设计、运行、管理的针对性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