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一次布线工艺要求文件编号: 3C-WI-003版本: A接线板、母线绝缘框等)与母线接触面的中心各放一线垂,用钢卷尺量出两线锤间的距离,配电柜的母线框最大间隙不可大于450mm,A1及两绝缘子中心线间的距离A2,然后确定B1及B2的尺寸。
8.2.3、将所测尺寸A1、A2、B1、B2在平台上画成大样,用场平方毫米的硬铜芯线弯制成样板,作为弯曲母线的依据。
8.3、母线矫直8.3.1、母线本身要求很平直,故对弯曲不平等的母线应进行矫直;矫直的方法采用手工矫直。
8.3.2、手工矫直时,将母线放在平台上,用木榔头敲打矫直;如遇到较大弯曲时,可由弯曲处开始行前矫直;遇到死弯时,为使母线不致损伤,可在弯曲部位上放置垫块,但垫块面积应大于母线宽度或厚度,材质用软质材料如铝块、木块等;矫直时不断地观察是否平直并寻找弯曲点,反复矫直。
8.4、母线下料8.4.1、母线下料前必须遵守8.1.1款。
8.4.2、所选铜母线的截面误差不应超过计算截面的1%,铝母线的截面误差不应超过3%。
8.4.3、决定母线的下料长度时,应做到如下几点:文件名称: 一次布线工艺要求文件编号: 3C-WI-003版本: A(1)、根据原材料的长度进行合理切割,截下的短料要设法使用,母线上有缺陷部分必须截下不用。
(2)、长母线应在适当地点用母线绝缘框夹持,(竖直方向间隔不超过600毫米),除单片母线引下线外,母线连接头应与分支连接头错开。
8.4.4、下料方法可以是手工或使用机械,手工下料用多功能剪切机,下料后的母线端面应与母线长度方向垂直(除特殊情况外)。
8.4.5、下料时母线(或成形后的母线毛坯)要留有适当的裕度,以避免弯曲时产生误差而造成整根作废(如弯头不在预定位置),弯制好的母线应在相应的位置上比照好以后,再截去端头多余的部分。
8.4.6、母线以落料、校直后表面不应有明显的锤痕凹坑和伤痕、母线端头要锉平倒角(1*45°)。
8.5、母线弯曲。
8.5.1、有母线图的母线必须按图纸要求进行弯制。
8.5.2、无母线图的母线其典型弯折形式见图2。
8.5.3、母线的弯曲半径尺寸见表3。
8.5.4、为使母线弯曲角度准确(如图2所示),弯曲前应根据8.2.3条做出的样板,在母线弯曲处用铅笔划了记号(不准用划针),然后依样板弯曲母线。
8.5.5、母线平弯时,把已作好记号的母线插入平弯机,慢慢扳动手柄,使母线逐渐弯曲。
文件名称: 一次布线工艺要求文件编号: 3C-WI-003版本: A表3 硬母线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母线截面(mm2) 最小弯曲半径弯曲种类铜铝5*50及其以下2b 2b平弯10*120及其以下2b 2.5b5*50及其以下1a 1.5a立弯10*120及其以下 1.5a 2a注:a-母线宽度 b-母线宽度8.5.4、为使母线弯曲角度准确(如图2所示),弯曲前应根据8.2.3条做出的样板,在母线弯曲处用铅笔划上记号(不准使用划针),然后依样板弯曲母线。
8.5.5、母线平弯时,把已作好记号的母线插入平弯机,慢慢扳动手柄,使母线逐渐弯曲。
8.5.6、母线扭弯(麻花弯)时,先将母线扭弯部位的一端垂直夹在台虎钳的钳口中,为避免钳口夹伤母线,钳口与母线接触处应垫以铝板或硬木,母线的另一端(相对于扭弯部位两端而言)用扭弯器(如图3所示)夹住,然后双手用力转动扭弯器的手柄,使母线达到需要形状为止(如图4所示),扭弯部位的不应小于母线宽度的2.5倍,[图2(C)所示]。
8.5.7、冷弯的方法适合于弯曲100*8平方毫米以下的铝母线,如果超过这个围,步需要量将母线弯曲部位加热后再进行弯曲,以防止冷弯时母线发生裂现象,加热温度不超过表文件名称: 一次布线工艺要求文件编号: 3C-WI-003版本: A 4规定。
表4母线材料铝铜允许温度℃250℃350℃8.5.8、母线弯制成鸭脖弯(等差弯)一般用于母线螺栓连接接点处,使两条连接母线的中心线能够一致。
当母线长度不够需要接长时,可在母线一端弯制一个鸭脖弯(如图8b所示),弯制鸭脖弯形,可使用如图5所示的模具,用手锤慢慢敲打成型。
8.5.9、母线与设备端子连接处应将母线弯曲一段,以便温度变化时可以伸缩以保证设备端子不产生机械应力。
8.5.10、母线弯曲处不得出现裂缝,母线侧弯的裂纹高度应小于1毫米。
8.5.11、母线除必要的弯曲及斜度处本身不得有弯曲现象。
8.5.12、塑料铜芯母线的塑料层不尖起皱、破裂,剥线后(用剥线钳或斜口钳)的母线应用硬质木榔头校直,校直时不宜用力过大,避免损伤母线,转角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导线直径的3倍。
8.6、铜芯塑料线头的剥削步骤如下(图6 a~f)。
8.6.1、电工刀以45角倾斜切入塑料层(图6 a)。
8.6.2、把刀向线端推削(图6 b)。
8.6.3、剥去上部塑料层(图6 c)。
8.6.4、把余下的塑料层向下翻(图6 d)。
8.7、塑料铜芯母线端头接到设备接线柱上或压装在螺钉时,应做到接触央紧密,接触电阻小;连接牢固,不至于因日久而松动脱落。
8.7.1、塑料铜芯线头应按顺时针方向用圆嘴钳弯成一个圆圈(如图10a所示),圆圈的径比螺钉直径大0.5~1毫米。
8.7.2、当设备的接头采用压接时,即接线头剥去塑料层后不弯圆圈直接与接线点压接时,剥削塑料层长度相应缩短,经剥削后的接线头直接与接线点接不牢或有较大松动时应加长塑料层时剥削长度裸出的线头长度应在2L-2毫米外折弯180°后与接点直接压接(如图7所示)。
8.8、母线的连接弯曲位置(如图8)一般要符合下列规定特殊情况除外。
8.8.1、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最近绝缘子的母线支持件边缘不应小于50毫米(如图8<a>所示和图8<b>所示)。
8.8.2、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连接处小于30毫米(如图8<a>和图8<b>所示)。
文件名称: 一次布线工艺要求文件编号: 3C-WI-003版本: A8.9、母线配制时,按横平竖直,对称简洁,美观大方,少交叉重叠和节省材料的原则,在不影响电器间隙的前提下,同一回路的三相母线的弯曲点应在同一条线上。
8.10、对额定电压低于500伏的线路,电气间隙大于8毫米,爬电距离大于12.5毫米。
8.11、母线钻孔:8.11.1、母线与设备或两母线连接都用螺栓进行连接,因此必须将母线钻孔。
8.11.2、各种规格的母线连接时,母线的钻孔位置,孔径及用螺栓的大小,数量的规定见附录1。
8.11.3、按附录1尺寸,使用宽座角尺、钢直尺、铅笔划出钻孔位置及切割线,然后在“+”字线中心冲冲眼。
8.11.4、钻孔时,孔眼直径一般不应大于螺栓直径1毫米;孔眼要垂直,不歪斜。
位置要正确,孔眼之间中心线误差不大于0.5毫米。
8.11.5、对标准产品尽可能用钻孔模钻孔。
8.11.6、成批相同的母线,其螺栓孔可能用样板套在模线上,用样冲冲孔位然后钻孔。
8.11.7、母线与设备的连接端头,把母线比在设备桩头上,用削尖的铅笔划出孔位(以防止设备原有孔眼歪斜而造成对不上母线孔眼)。
再拿下母线找出每个孔的中心位置,打上样冲眼、钻孔。
注:孔的中心点的确定见附录II。
8.11.8、母线钻孔后必须窝钻头(比孔眼直径大1毫米)去毛刺,但不能在连接面划窝。
8.12、母线搭接面加工。
8.12.1、当铜排规格在80×8mm或以上时要求对铜排进行压花,压花表面程度有凹凸手感为适当,不可有压变形,压花分为单面压花和双面压花,采购铜排加工机配套的压花模。
有母线的搭接面必须校平,使接触面平整。
8.12.2、母线相互连接和母线与电器组件接头连接的接触面必须搪锡或涂敷导电膏。
8.12.3、聚氯乙烯塑料铜芯线(截面积大于4平方毫米)接头处必须用铜接头用冷压方法进行连接。
8.12.4、接触面加工后,其截面减小值不应超过原截面的3%,铝母线不应超过5%。
8.13、母线的涂漆及色标。
8.13.1母线可采取用喷漆或刷漆、涂漆应均匀、无流痕、皱纹、漏漆、边缘应整齐、搭接面不得粘漆。
8.13.2、母线涂漆界线距离搭接处为12mm。
(如图9所示)。
同一组件、同一侧母线的涂漆界线应一致,三相涂漆界线相差不得超过5mm。
8.13.3、母线均匀涂黑色,漆干燥后,在适当的位置按GB281-81《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的颜色》贴上色标。
(如客户要求时可以采用颜色套管进行标色)8.13.4、塑料铜芯线与铜冷压端头压接后,用相色带缠绕两周。
8.14、母线的排列位置。
8.14.1、母线的相序排列,在装置的正方向看,应符合表5、表6的规定。
8.14.2、三相交流电路:表5相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A 上左远B 中中中C 下右近中性线最下最右最近8.14.3、直流电路:表6级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正级上左远负级下右近8.15、母线安装:8.15.1、母线连接必须采用经表面处理的紧固件,紧固后尾部应露出1-8牙。
8.15.2、母线搭接不允许三根母线在一处搭接(一相采用两根及以上母线时除外)。
8.15.3、母线搭接的实际接触面不得小于母线截面积的2倍。
8.15.4、母线制作及安装应考虑电器操作的安全以及维修方便,并应留有用户引入线的足够距离。
8.15.5、中性母线的载流量按相母线一半选择截面。
8.16、OT型固接端头与塑料铜芯导线的压接要求见图10图10 OT型固接端头与塑料铜导线的连接8.17、各申请单元有关铜排用量及绝缘件距离,零地排选用、箱体尺寸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