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学习总结第一章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总结1、本章作为这本书的开篇首先介绍了影响很多企业或者是组织无法达到卓越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被现有的优秀阻碍了发展。
这也导致作者希望从根源找到企业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转变的关键因素。
首先是通过大量的资料以及数据找到所要研究的企业,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来建立起一个理念明晰的框架。
2、从作者历时5年时间,和研究小组成员一起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来看,他完全是一个值得人学习和敬佩的人。
他说,促使他从事这个艰巨研究项目的动力其实是无所畏惧的好奇心。
而我认为这更像是他对于自己作为一个传道受业者希望与全世界好学之士分享知识的崇高理想。
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们需要通过目标和理想的指引去实现自我价值。
3、作者所要研究的结论是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定律,而不是只关乎商业本身的东西。
文中介绍了从优秀到卓越的理念框架,分为三个阶段:⑴训练有素的人(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⑴训练有素的思想(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⑴训练有素的行为(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第二章第5级经理人总结1、本章所讲的是第5级经理人对实现跨越的公司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是显而易见的。
用作者的话说:“第5级经理人不是没有自我或自身利益,实际上他们个个都胸怀大志—但是他们的雄心壮志都是将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他们甘愿将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公司的成功高于个人的财富和荣誉,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从第5级经理人的身上我学习到了谦逊的态度。
文中提到的窗户和镜子的比喻我认为非常的贴切,第5级经理人再使企业变为实现跨越的公司之后往往表现的很谦卑,不自傲,他们懂得在成功时向着窗外看,把功劳归功于自身以外的因素;而当出现问题,他们又会对着镜子,从自身找问题,敢于担当,不推卸。
我认为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种坚定的意志,在做重大抉择的时候不能够犹豫不定,瞻前顾后。
就像第5级经理人那样,要有永不放弃的决心,做应该做的事。
如果不是这样,斯科特纸业就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如果不是这样,雅培公司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
机会往往就在徘徊不定中流逝。
第三章先人后事总结1、对于实现跨越的公司来说首先考虑的是对人才的聘用,要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决定去什么方向。
就像马克斯韦尔在房利美最为困难的时期担任CEO时,他上任后最先是把精力都放在组建一支高水准的领导队伍上。
因为要想成为实现跨越的公司就必须把眼光放长远来看,一个天才加1000个助手的模式毕竟只能成就短暂的辉煌。
好的领导层会使公司变成一个永动机一样迸发出无穷的动力。
2、第二点关于实现跨越公司严格的用人原则:⑴若无法确定,则宁缺毋滥;保持观望态度⑴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当机立断⑴将杰出人才用于抓住天赐良机,以图发展,而不是解决你的最大问题。
这里可以看到,企业选用合适人才的条件是非常严格苛刻的,因为企业知道让不合适的人多呆一分钟无疑是践踏宝贵的生命,同时对企业自己的员工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3、作者在本章的最后提到了工作与生活间的一些问题:在建立卓越公司的同时,能否拥有美好的生活?然后通过科尔曼·莫克勒的事例说明。
从他的故事中可以看他,莫克勒不仅使公司走向了卓越,同时又把家庭经营的很幸福美满,简直是人生赢家。
这里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以后不一定都能成为像莫克勒那样成功的人物,但我希望以后能像他那样在工作的同时又不忘享受家庭带给自己的幸福感,然后再将这种幸福感转化工作的动力。
我认为这和我们公司的母子工程的意义有着某些契合之处。
第四章直面残酷的现实(但绝不失去信念)总结1、本章主要介绍的是企业在转型期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并走向卓越。
首先要讲的是它们敢于面对现实,不论它有多残酷。
这是一种求真的态度,实现跨越公司在面对和有些对照公司同样的困境时,没有选择逃避和坐以待毙,而是积极的面对和分析问题,并做出大胆果断的决策,使公司完成成功的转型。
残酷的现实会不断监督企业走向成功的道路,我认为这也是市场对企业择强汰弱的一种方式,只有适应变革才能得以发展和生存。
2、营造良好的氛围,弄清问题的真相。
在公司里提供一个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环境非常有助于管理层发现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独裁式的管理非常容易导致员工有意见但不敢说,有意见但不敢提的尴尬情形,这样就会在决策者出现错误时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不可挽回。
实现跨越的公司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并得以很好的解决,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这里大家都坦诚布公、推心置腹,问题都得到重视和解决,促使企业健康的发展。
3、斯托克代尔悖论: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他们是什么。
我认为这个理论适用于很多组织和个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很多人选择了妥协和退让,使自己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中;而有的人则保持自己坚定的信念,通过克服困难来使自己成长和蜕变,实现自我的价值。
我很喜欢周星驰的少林足球里面的一句话:“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只要兼顾好信念和原则,相信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第五章刺猬理念(三环内部的简化)总结1、实现跨越公司与对照公司的本质区别,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第一,实现跨越的公司把战略建立在对三个主要方面的深刻理解上——就是我们所称的三环;第二,实现跨越的公司把它们的理解转化为一个简单明确的理念来知道所有的工作——就是“刺猬理念”这是通过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来确立一个明确的发展指导理念,从而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哪方面能够成为最优秀的。
2、刺猬理念对于我个人而言的意义,我认为是能通过对自己全方位的进行分析后,了解能做什么以及适合做什么,从而寻求对自己合适的工作和岗位,更大化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非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只有明确好自己的发展方向才可以在成长的路上少走些弯路。
3、实现跨越的公司往往是基于理解确立目标并制定战略,而对照公司基于虚张声势确定目标,制定战略。
这里由于对照公司采用的战略不够贴合实际,有些浮夸,这是没有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表现。
而对照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就要好的多,通过理事会对问题的激烈和辩论来制定科学精准的战略,可以很快让企业从雾里走出来实现快速发展。
第六章训练有素的文化总结1、训练有素的文化实际上就是指导公司和员工如何贯彻三环理论和刺猬理念。
作者概括为以下几点:⑴建立一种在框架下实现自由和责任的文化。
⑴这种文化中的人们自律性高,愿意全力担负责任。
⑴不要将训练有素的文化和暴虐的纪律维护人混为一谈。
⑴坚决遵守刺猬理念,近乎坚守宗教信仰式地关注三环理论的中间环节。
另外,建立“戒律”和系统地清除任何无关事项也同等重要。
2、我认为训练有素的文化也是公司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因为实现跨越的公司在开始使就注重寻找训练有素的人,他们聘用的是严于律己无需管理的人,并在制定公司的整体制度的同时也赋予了员工自由和责任,同时在公司建立起一种平等的环境,使自律的人按训练有素去思考问题,按规范做事。
3、实现跨越的公司近乎疯狂的在坚持刺猬理念。
没有几个公司能够严格规范探索自己的刺猬理念,因为在发展阶段会遇到太多的机会,而很多企业就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走向了衰败。
问题不在于创造机会,而在于选择机会。
严格遵循刺猬理念可以让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从而抛弃自己不想要的,最终实现跨越。
第七章技术加速器总结1、技术应该与企业的刺猬理念结合起来,从作者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卓越公司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技术,而是有选择地尝试使用符合自己刺猬理念的技术来发展自己。
它们和平庸的公司对待技术的看法不一样,完全将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只会取得短暂的成功,而不会使它们成为实现跨越的公司。
2、实现跨越的公司是将技术看作是企业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将技术看作成为卓越公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不断面对的挑战中,卓越的公司能够不断的调整自己,运用符合自己刺猬理念的新技术来加速实现转型和跨越。
尽管技术可以推动变革,但是实现跨越的公司从来不在转变初期开拓新技术,它们会寻找到合适自己的并加以利用,这将会对它们更有帮助。
3、技术虽然很重要,但它只能从属于训练有素。
从作者对84位卓越公司主管的访谈中,80%的被访者都没有把技术列为转变期内最重要的5大因素之一,可以看出,技术只是发展的推动力,并不能够成为实现跨越最关键的因素。
就像机器人,不管他拥有多先进的技术,多灵活的部件,但是它没有思想仍然无法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软件和硬件都想相互匹配才行。
第八章飞轮和厄运之轮总结1、作者形象的通过一个飞轮来比喻公司实现跨越的过程,通过一点一点动能的积累最终实现飞轮的飞速旋转。
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是这个道理,很多人没有透过表象去发现实现跨越公司深层次的发展过程。
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并走好其中的每一步才能带领企业走向卓越,在此过程虽然无法预料哪一天可以实现,但是只要牢记斯托克达尔悖论,那一天终将会出现。
2、飞轮效应时企业在实现跨越的一个有效方法。
通过对合适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来产生动力,并经过训练有素的思想和训练有素的行为来实现加速,然后实现有形成就的积累,再将它作为留住人才的动力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效应,在这个过程有关承诺、结盟、激励和变革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虽然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是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公司总会实现突破并完成跨越。
3、对照公司往往无法跨越成卓越公司是因为他们陷入了厄运之轮。
他们总是被利益所驱使,希望通过合并和收购的方式直接跳跃到突破阶段,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
只有将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和训练有素的行为等观念都运用到公司的整个机构中,并持续朝同一个方向旋转积累起动能才能实现突破。
投机取巧很难获得长久的成功。
第九章从《从优秀到卓越》到《基业长青》总结1、通过对两本书的总结,作者得出了一些结论,从优秀到卓越更像是基业长青的前篇。
《从优秀到卓越的理念》视为从起步到突破期间维持飞轮转动的动力,而《基业长青》中列出的中心理念则使飞轮加速前进,并在不久的将来把公司提升到偶像级的地位。
两本书都有很多的想通之处,例如休利特和帕卡德的“先人后事”以及他们的保持核心,并通过对发扬核心和促进发展的奇妙结合来使企业持续卓越等等。
2、通过阅读也为我解开了很多迷惑,例如如何区别胆大包天的目标和危险鲁莽的目标。
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本书中的三环理论中的刺猬理念和《基业长青》中的胆大包天的目标不谋而合。
虽然在外人看来,高瞻远瞩公司有些目标显得过于胆大包天,但他们同样遵循自己的核心目标而不是虚张声势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3、为什么要卓越?作者通过两个故事讲述了自己的观点,我对此也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