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反比例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正比例反比例
正比例y/x=k (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教反思学生课堂达标率
95%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有个别学生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不太理解,还需加强练习。
教
师
本课亮点
利用图示学生能判断正、反比例。
需改进措施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图像来准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附课件:
211”教学模式导学案(数学)科
2014年5月4日制订
年级
六年
教师
崔丹
课题
正比例、反比例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达成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重点
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难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合作共享
安全教育
(一)导引探究,由表及里
教学例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2.引导学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内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板书关系式)。
4对比棵究,把握本质规律
(1.)将各例1、例2教学时探究发现的内容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揭示正比例、反比例的内涵本质。
多媒体呈现:
例1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例2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5、探究活动。
(1)让学生仿照例1完成教材第62页“试一试” (题略),仿照例2完成教材第65页“试一试”(题略)。
(2)引导学生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进行对比探究,找出它们的相同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1、检测
(1)组织对比性练习。
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对比练习。笔记本的单价、购买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表1
数量/本
20
30
40
50
60
……
总价/元
30
45
60
75
90
……
表2
单价/元
1.5
2
4
5
6
……
数量/本
40
30
15
3.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给予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咸正比例(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二)自主棵究,尝试归纳
出示例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如下表,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速度(千米/时)
40
60
80
100
120
……
时间(时)
30
20
15
12
10
……
1.出示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当速度变化时,时间是否也随着变化?这种变化与例1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变化,时间也随着变化;例2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的乘积一定,可以表示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板书关系式)。
3.在发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正比例的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引出反比例概念(板书“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12
10
……
在表1中,相关联的量是和,随着变化,是一定的。因此,数量和总价成关系。!
在表2中,相关联的量是和,随着变化,是一定的。因此,单价和数量成关系。
(2)成比例与不成比例的对比练习。
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哪些成反比例?哪些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①圆的直径和周长。②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