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砼外观质量缺陷修补及预防技术措施编号:JD-针对本工程结构物砼尤其是箱梁砼外观质量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通病,特提出如下修补及预防措施,请遵照执行:一、常见的砼外观质量通病1、箱梁腹板或预应力束锚垫板后方有蜂窝、孔洞;2、箱梁梁体表面有麻面现象,翼缘板斜坡处气泡较大;3、箱梁腹板与翼板接头处、腹板与底板接头处或梁端堵头模板处漏浆较多,有“烂边”、“烂根”现象;4、箱梁腹板表面有明显的层印;5、模板拼缝处有“错台”,甚至“跑模”现象;6、箱梁顶板收缩裂缝较多;7、箱梁腹板表面、翼板下表面有“白斑”和“黑斑”;砼表面花脸,颜色不一致;二、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修补方法1、麻面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上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
直径通常不大于5mm。
[原因分析](1)梁体钢筋密集、不规则平面较多,排气困难;锚固区受波纹管管位限制振捣困难,混凝土振捣不足,气泡未完全排出,部分气泡残留在混凝土与模板之间。
(2)混凝土浇注入模后停留时间过长,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3)浇注前没有在模板上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
(4)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
[预防措施](1)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砼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可配合采用人工插捣。
(2)入模砼必须根据其初凝时间及和易性安排在初凝前振捣,放置时间过长未初凝砼可拉回拌和站按设计水灰比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和,放灰时剔除结硬灰块。
砼结块比较严重时,严禁使用。
(3)浇注砼时,必须撒水湿润。
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4)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脱模剂)应涂刷均匀。
[修补方法]砼表面的麻点,对结构无大影响,可采用如下方法处理:Ⅰ、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毛刷洗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Ⅱ、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砼一致,砂子为细纱,粒径最大不宜超过1mm。
Ⅲ、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
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Ⅳ、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
Ⅴ、修补完成后,用土工布进行保湿养护。
2、蜂窝蜂窝是指砼表面无水泥浆,骨料间有空隙存在,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深度不漏主筋,可能漏箍筋。
[原因分析](1)模板漏浆,加上振捣过度,跑浆严重。
(2)砼塌落度偏小,加上振捣力度不足或漏振(3)砼浇注方法不当,没有采用带浆法下料和赶浆法振捣。
(4)砼搅拌与振捣不足,使砼不均匀,不密实,造成局部砂浆过少。
[预防措施](1)浇注前必须检查和嵌填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注过程中有专人检查模板质量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限。
(2)砼坍落度过小时拉回拌和站重新拌制;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砼的工作度相适应;前面振捣手跟着泵车管粗振,后面振捣手随后细振,按规定的振捣间距精心振捣,尤其要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
(3)严格执行带浆下料和赶浆法振捣,注意砼振实的五点表现。
(4)砼拌制时间应足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
[修补方法]小蜂窝可按麻面方法修补,大蜂窝采用如下方法修补。
Ⅰ、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结合面冲洗干净。
Ⅱ、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砼一致,砂子用中粗砂。
Ⅲ、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到1:3,并搅拌均匀,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
Ⅳ、修补完成后,用土工布进行保湿养护。
3、孔洞、狗洞孔洞是指砼表面有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出截面尺寸1/3的缺陷,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或部分没有砼;狗洞是指可以望穿砼结构的空洞。
[原因分析](1)内外模板间距离过于狭窄,振捣困难。
骨料粒径过大,腹板钢筋过密,造成砼下料中被钢筋和波纹管卡住,下部形成孔洞。
(2)砼流动性差,或砼成分出现离析,粗骨料同时集中到一起,造成砼浇注不畅。
(3)未按浇注顺序振捣,造成漏振点;没有分层浇注,或分层过厚,使下部砼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4)水泥结块、骨料中含有冰块、泥块等杂物。
[预防措施](1)采用流动性良好的砼,严密监测砼坍落度及和易性,严格控制粗骨料粒径,确保砼质量。
个别部位无法直接振捣时,可设专人在模板外敲打协助振捣并检查砼振实情况。
对构件角点和结合部重点检查,特别注意振捣,不能用机械振捣时,可改用人工插捣,插捣应反复数次,确保砼不出现孔隙。
(2)在砼运输、浇注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保证砼不离析。
(3)振捣应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点,布料口应按布灰厚度,走动卸灰,避免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卸料过多。
(4)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砼当中。
[修补方法]Ⅰ、将修补部位的不密实砼及突出的骨料颗粒凿去,洞口上部向外上斜,下部方正水平。
Ⅱ、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基层冲洗干净。
修补前用湿麻袋或湿棉纱头填满,保持湿润72小时。
Ⅲ、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应与原砼一致,为减少新旧砼之间的空隙,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最好掺加一定的膨胀剂。
Ⅳ、孔洞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比原砼强度高一级的细石砼或补偿收缩砼填补并分层仔细捣实,以免新旧砼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Ⅴ、抹光后的砼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支撑模板顶紧加压。
Ⅵ、对于不易清理的较深蜂窝、孔洞,由于清理敲打会加大缺陷尺寸,使结构遭到更大的削弱,应采用水灰比为0.7~1.1的水泥浆液体进行压浆补强。
必要时可在水泥浆中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作促凝剂。
压浆孔的位置、数量及深度,应根据蜂窝、孔洞的实际情况和浆液扩散范围而定,孔数一般不少于两个,一根压浆,一根排气或排除积水。
压浆方法如下:在填补的砼凝结2d,即相当于强度达到1.2~1.8MPa后,用砂浆输送泵压浆。
压力6~8个大气压,最小为4个。
在第一次压浆初凝后,在用原埋入的管子进行第二次压浆,大部分都能压入不少水泥浆,且从排气管挤出清水。
压浆完毕2~3d后切除管子。
剩下的管子空隙以砂浆填补。
4、“烂边”和“烂根”[原因分析]烂边”和“烂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底板模板与腹板下底边包边结合不紧密,振捣时砼表面失浆造成。
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出现砼蜂窝麻面。
[预防措施]接缝处夹带橡胶海面条或无纺土工布止浆,模板拼缝设计成搭接企口缝,并用木压板、橡胶压条止浆。
个别部位如受施工条件限制,接缝处应用玻璃胶或腻子填充密实,包边处应加固牢固,防止模板激振时接缝涨开,形成漏浆。
[修补方法]漏浆较少时按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蜂窝处理办法进行修复。
5、层印[原因分析](1)砼浇注顺序控制的不好,浇注下层砼时,上层砼等待时间过长,砼出现明显的接茬痕迹。
(2)在砼拌制、运输、浇注三个环节中机械故障,停歇后继续浇注。
而未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处理。
(3)分层浇注时砼振捣过度,造成石子下沉,水泥砂浆上浮,浆多的地方颜色发青,石子多的地方颜色发白,形成对比。
(4)模板上机油涂刷过多往下流,拆模后在构件表面呈现若断若续的假“分层”。
[预防措施](1)梁体浇注顺序一般从模板一头开始,先浇注一段腹板、底板,振捣密实后再回头浇注腹板、顶板,如此反复保持浇注斜面不断推进。
由于腹板部分波纹管集中、钢筋密集,大料砼流动性不如小料,下料过程中容易卡料,导致腹板于底板倒角接头处出现孔洞。
为防止出现这一情况,应重点加强该部位的振捣。
(2)砼停歇后继续浇注,虽未超出施工缝停歇时间,亦应参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情况严重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处理好施工缝。
(3)精心组织振捣,注意砼振实的5点表现,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10厘米,避免砼发生离析。
[修补方法]对油脂引起的假分层现象,用砂纸打磨后即可现出砼本色,对其它原因造成的砼分层,当不影响结构使用时,一般不做处理,需处理时,用黑白水泥调制的接近砼颜色的浆体粉刷或喷涂。
当有软弱夹层影响砼结构的整体性时,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1)如夹层较小,缝隙不大,可先将杂物清楚,夹层面造成“八”字型后,用水清洗干净,在潮湿无积水的状态下,用1:2~1:3的水泥砂浆强力填塞密实。
(2)如夹层较大时,将该部位砼及夹层凿除,视其性质按蜂窝或孔洞进行处理。
6、错台、跑模[原因分析](1)模板拼缝经反复拆装接口变形严重或支模时模板垂直度控制的不好,相邻两块模板本身嵌缝。
(2)相邻两块模板对拉螺杆松紧程度不一,模板激振后涨开程度不一;模板支撑不牢固,砼振捣时支撑松动。
(3)砼侧压力比较大;拉杆滑丝、螺母丝扣有损伤,激振过程中出现螺母脱丝。
[预防措施](1)定期修整模板(主要指内模),并检查侧模和堵头板,确保模板底边和拼缝处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
(2)设专人紧固模板,加固支撑。
(3)装模时叮嘱操作工人检查边腹板及堵头板拉杆的工作情况,杜绝使用坏丝的拉杆螺母和已变形拉杆。
砼侧压力比较大时,拉杆上双螺母,防止拉杆崩丝,出现跑模。
[修补方法](1)将错台高出部分,跑模部分用铁钎凿除,露出石子,新茬表面比构件表面略低,稍微凹陷成弧形。
(2)用水将新茬面冲洗干净,洒水使砼结合面充分湿润。
在基层处理完后,先抹一层水泥素浆打底,然后用1:2干硬性的水泥砂浆,自下而上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大力将砂浆压入结合面,反复搓动,抹平。
修补用的水泥应与原砼品质一致,砂子用中粗砂,必要时掺拌白水泥,保证砼颜色一致。
(3)为使砂浆与砼表面结合良好,抹光后的砂浆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支撑模板顶紧加压。
7、收缩裂缝砼的收缩分干缩和自收缩两种。
干缩是砼中随着多余水分蒸发,湿度降低而产生体积减少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很大部分;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减少。
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
干缩裂缝多呈现在梁体顶面,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分布不均,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原因分析](1)砼养护不当。
撒水次数过少,表面损失水分过快,造成内外收缩不均匀而引起表面砼开裂。
(2)过度振捣造成离析,表面水泥含量大,收缩量也增大。
[预防措施](1)浇注完砼12小时后开始养护,养护龄期至少7天,前24小时内每2小时养护一次,24小时后按每4小时养护一次,梁体顶面用土工布覆盖,并保持其在养护期间处于湿润状态。
避免曝晒。
(2)振捣密实而不离析,对板面进行多次抹压收面(一般收面3次,顶板按毛面处理),以较少收缩量。
[修补方法]对于细微的裂缝可向裂缝灌入纯水泥浆,嵌实再覆盖养护。
或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胶泥或加贴环氧玻璃布进行表面封闭。
对于较深的或贯穿的裂缝,应用环氧树脂灌浆后表面再加刷环氧树脂胶泥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