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教学目标:1.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了解观察动态事物和静态事物的不同方法和注意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掌握观察动态、静态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你都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2.俗话说得好: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几个好习惯。

二、明确读书有选择1.过渡:选择了合适的书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读了,那你知道在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吗?一起进入活动一。

2.小组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板:读书有选择)3.小组代表展示交流,其他组补充。

三、学会读书作记号1.过渡: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

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2.小组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板:读书做记号)3.小组代表展示交流,其他组补充。

检测反馈1.到书店或图书室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看的书。

2.用学到的读书做记号的方法读一篇文章。

附板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观察动态事物和静态事物的不同方法和注意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动态、静态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读书要有选择,要做记号,这样才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

其实,我们不光能从书中获取知识,从我们身边的事物,从大自然中也能获取不少的知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事物。

(板书:留心观察事物)二、学习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2.小组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3.小组代表展示交流,其他组补充。

(板:按一定的顺序,要有重点、要展开想象)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过渡:观察静态的事物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要有重点、要展开想象。

那么观察动态的事物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起进入活动二。

2.小组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3.小组代表展示交流,其他组补充。

(板:注意动作、神态)活动三:抒情怀。

1.默读第7小节,思考:欣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异域风情,我想对祖国说:亲爱的祖国, !2.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声。

3.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回家选择一种静态或动态的事物进行观察,并试着写几句话。

四、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动笔墨不读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四、总结:同学们,其实光有观察是仅仅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勤于动笔。

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印象,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附板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静态:按一定的顺序,要有重点、要展开想象留心观察事物动态:注意人或事物的动作、神态1.老师,您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以情入诗:1.同学们,为了赞美老师,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什么?2.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崇敬。

就拿我来说吧,每次我遇见曾经培育我的老师,总会恭恭敬敬地说一声:老师,您好!(板书)3.你们呢,是否也能这么亲切地向老师问好呢?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好!》这篇课文。

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一。

二、读课文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挑选一个小节,以本组喜欢的方式展示课文朗读。

师生共同评价。

3.同学们读得很棒,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学好这一课的生字词。

看活动二。

三、学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相机指导。

2.提醒学生理解词语时,可用联系上下文、举例子、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新词语。

浸透是什么意思?(饱含)四、悟情感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各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请你找一找。

2.读一读这几句话,做到有感情。

3.小结这首诗第一自然段写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自然段写教师事业的美好。

多么美的一篇课文,多么真挚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全文,读出你对老师的爱。

五、完成检测反馈【检测反馈】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浸透( jìn jìng )塑造(sù shù)编织( biān piān)茁壮( zhú zhuó)2.填词语,读一读。

()的新苗()地前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师,您好》这篇课文。

深入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

二、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1.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请大家进入活动一。

2.学生自学。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3.集体交流(1)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A、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B、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哪一种说法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的赞美?C、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D、老师用学生身边的老师的生动事例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4)除了这两句,还有哪些句子也是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A、轻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它的含义。

B、引导学生从人到社会理解教师在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就是那条大道,指引我们向理想前进。

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老师就是一座金桥,让时代的列车开向美好的未来。

谁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呢?4.小结并引读:时代在飞速地前进,老师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一切,他们事业是——多么崇高!看到这些,我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体会教师事业的美好1.导入: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看活动二。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3.交流: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1)理解词语:“笔尖飞舞”指老师在干什么?“春蚕”指谁?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笑语盈盈”指什么?“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指谁?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2)指导朗读: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

(3)过渡:教师的工作多么辛苦,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

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

于是,诗人又送给他们一句话——4.齐读——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5.引读——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祝愿——6.齐读第二自然段,让老师听到你最真心的,发自内心的祝福!7.总结:学了《老师,您好!》这首诗,你想送给老师一句什么话呢?活动三:熟读成诵1.快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这两段结构上的相同之处,再轻声读读,比比谁背得快。

2.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1.将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2.填一填,再读一读。

老师是春蚕,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老师是,辛勤耕耘,培育花朵;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

2.但愿人长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揭题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苏轼。

3.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一。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测。

3.展示。

(1)认读生词。

读准“埋”的读音。

(2)说说你记忆的好方法。

(3)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你能说出几个和“十全十美”“悲欢离合”结构相同的词语吗?(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看活动二。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2.展示:苏轼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3.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检测反馈】1.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倍()缺()需()尝()陪()决()2.用“√”选出正确的字。

悲欢离(和合)阴晴(圆园)缺(长常)留心间(行形)影不离四、完成检测反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理解文中“词”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苏轼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2.从这几个词中,我们感受到苏轼兄弟俩之间的感情很深。

手足情深,下面我们进入活动一,感受一下苏轼兄弟俩之间的手足情深。

二、感受手足情深1.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读一读,画一画能体现苏轼兄弟情深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2)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3)用你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

三、体会美好祝愿1.诗人想念弟弟,想得都睡不着觉了。

进入活动二的学习,想想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2.展示交流:(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

(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

3.组内赛一赛,试着背诵苏轼吟诵的词。

【检测反馈】1.填空。

人有,月有,此事古难全。

,千里共婵娟!2.写出对所填句子的理解。

(尽量用文中的话。

)四、完成检测反馈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背诵《望洞庭》。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

3、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游玩时愉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背诵自己读过的诗词。

2、揭示课题,板书:望洞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景色。

要想品读古诗的内容,首先得解决拦路虎。

让我们进入活动一。

3、全班展示:导入: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了朗读,古诗光会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去理解它的意思。

让我们进入活动二。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