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案中渗透环保教育王丽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的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坚持不屑地开展各种环保教育活动,坚持环保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使学生逐步认识环境,懂得珍惜资源,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教案中把环保教育和英语教案有机结合起来呢?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英语中渗透环境教育,对逐步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会起一定的作用。
一、在教案前渗透环保教育当我看到教室里的满地垃圾,而学生那幅满不在乎的样儿,我常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小故事。
如:当长城上一些老外捡拾垃圾,国人熟视无睹,还嘲笑:有病!“Who is ill?<谁有病?)”;夏令营活动,中国学生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噪音大、影响他人,被赶了出来。
痛心之余,感慨我们环保意识的淡漠。
我还常常找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宣传画,对学生提出“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让垃圾远离我们吧!)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学习的家园。
二、.结合教材,渗透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环保情感将环保教育渗透在英语课堂教案之中,可使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让“环保”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
<一)在词汇教案中词汇教案是英语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可以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词汇教案中。
如新标准英语第二册中,出现了panda、bird、lion、elephant等动物类的单词。
可以使学生认识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它是仅生存在中国的珍惜动物。
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
从这些词汇教案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在会话教案中小学英语的课本中,会话教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
如我教案新标准英语第七册时,有一些警示标语如:Don’t walk on the grass.等,这样还可以鼓励学生讲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爱护环境的例子,这样就把环保知识融洽地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三)在小诗、儿歌等教案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小诗、儿歌等也占有着主要的地位,这些教案内容深受小学生喜欢。
我们可以将一些关于环境的诗句编成儿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说儿歌,并且可以自己动手保护环境,使保护环境落实于行动。
<四)在课堂练习中课堂练习,除了巩固所学知识,也可设计环保教育渗透其中。
我们曾经作过这样的练习题,将这几个单词放在一幅画面中,让学生来辨认涂色。
如复习bird,sky,boat,plane,girl,boy等单词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涂色:远处绿树青山,近处碧水荡漾;沙滩上有人在野餐,水里有人在自由自在地游泳;天空,孩子们在试飞风筝与航模。
好一幅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图啊!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而这种意识情感的萌生,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须的。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课外英语活动是课堂教案的延伸,可以把英语知识用于实践,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既增强了学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如五六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结合所学的书本知识给校园花坛、草坪制作英语的环保标语: Don 't harm the flowers and trees! (不要攀折花木!> 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地>!在室内可以张贴:Keep clean!(保持清洁!> Be quiet!(保持安静!> No spitting!(禁止吐痰!>Don’t throw paper! (勿扔纸屑!>等英语标语。
使学生在运用中学英语,在学英语中学习环保知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让我们的校园和地球更加美丽。
总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合环保教育,开展多姿多彩的英语活动,自我提升,从身边小事做起。
浅谈信息技术课与环境教育张范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环境危机,面对污染严重的大自然,人们开始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家园”。
给后代保留一个洁净的地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的历史潮流。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环境教育,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大会,并制定21世纪第一感“环境教育10年”。
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可见,环境教育民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环境事业也跨入新阶段,这势必对环境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批转国家环保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各级学校都要重视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普及环保知识。
”教育部门要把环境保护渗透到学校,要大力开展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支持建立一批中小学环境教育基地,学校要将环境教育贯彻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过程。
本校已经得到了绿色学校的称号,更应该不断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
在小学各学科中,信息技术课可与环境教育的不无关系。
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对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大大促进了生产力,但另一方面计算机诸多的制作原料和生成物是对环境存在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是绝对可行的。
环境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案的地位。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共同的话题,学校环境教育被逐渐普及,信息技术课上的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应该说,随着全世界,全社会对环境的日益重视,环境教育必将普及,计算机对环境的影响也必将为人们重新认识。
从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出发,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应增加以下层次的知识:一是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与现状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国计算机水平一日千里,数量增长更是惊人。
由于计算机内的不少制作原料虽可再用资源,但由于我国对计算机垃圾回收率不高,大多用于堆填,谁不知堆填后的某些计算机原料本身具有毒性,对大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所持续的时间是非常之长。
然而回收计算机垃圾后处理的方法落后失当,导致了计算机垃圾的泛滥和回收后的二次污染。
更有报道说:有一些落后的地区专门收购计算机垃圾进行燃烧提纯其中的金属,所产生的异味和气体大大污染了环境。
某些外国居心不良的入口商对我国入口大批电脑垃圾,造成我国的计算机垃圾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对待和再利用计算机垃圾迫在眉睫,以这种危机感来激发我们的学生,爱护环境,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是增强计算机原料认识的教育。
一台计算机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显示器。
根据日本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一家厂商制造一台CRT<阴极射线管)球面显示器大概需要46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包括铅、汞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这些原料全部埋入土壤的话,将导致土壤的严重污染,而采用火烧处理的话,就会放出大量有毒的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最终形成酸雨。
有关专家做过比较,如果将地球上的这两亿台球面显示器全部采取土埋或者火烧来处理的话,其所产生的危害相当于引爆1万颗原子弹,那就意味着我们再没有任何可以立足的土地和可供呼吸的空气,只能走向灭亡。
纯平的CRT显示器走上主流就意味着球面显示器时代的彻底终结,而与之相应的就是如何面对这些老CRT球面显示器所带来的回收问题。
众所周知,只有通过TCO95以上认证的显示器才可以进行回收,进行安全处理,而据一份权威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没有通过TCO95以上认证的CRT球面显示器达到两亿台左右,其中中国占了大概4000万台,如果没有妥善的回收措施,其所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
长久以来,CRT显示器一直存在功耗高的缺陷,因为其采用阴极管发射电子束来获得图像,并且其各方面属性的变换也通过显像管调节来实现,功能损耗最大达到100瓦左右,而两亿台CRT显示器就是200亿瓦的电能损耗!并且因为其体积过大,不仅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且还消耗很多的原材料,目前来看1台CRT显示器的平均重量为20公斤左右,其制造原材料却有400多种,而其中可再生资源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资源将随着CRT显示器的被淘汰而浪费掉,这将是无法想象的一笔庞大数字,而这些皆来自于对资源的一种透支。
上述所说的,都可以在课堂中渗透教案,并可通过网上资料的查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对环境的危害,告之学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此增强环境的忧患意识。
总之,信息技术课中环境教育具有其它的学科无法代替的知识,在当前学校环境教育普遍展开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抓住这机遇,积极投身,尽己之长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
b5E2RGbCAP在美术教育教案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刘香丽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不可再生资源日趋枯竭。
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谈论最多的话题。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意识的增强,更多的人愈来愈重视生存的环境,重视生存的质量。
“环保”已成为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焦点。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由此,我产生了“环保、美术一体化”的想法,即结合本学科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把环保教育充分渗透在美术教案活动之中,以“环保”为主题,通过艺术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分析、探索、创新,促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以图构建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意识。
一、在绘画中表现环境问题,渗透环境教育。
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案,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如,在教案《大树的故事》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两张漫画,第一张画的是:地面上有许多树桩但没有一棵完整的树,就连剩下的最后一片树叶,也早已枯黄得残缺不齐。
然后,上面飞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正在伤心地流着泪。
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小鸟为什么会这样伤心?”学生们都抢着问答:“树都被砍光,小鸟的家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