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俗主题公园设计
美术馆
• 杨柳青年画
•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 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 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 、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 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 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 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 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 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 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宝坻评剧
• 宝坻评剧起源于十八世纪,成型于清光绪年间。早年曾称 其为“京东蹦蹦戏”。它是在原县养济院所唱的莲花落和 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 • 宝坻评剧随着唱腔的演变发展,在艺人中形成了不同的演 唱风格,以林亭口为界,分为东路评剧、西路评剧。东路 评剧朴实、委婉,西路评剧高亢、豪放。唱腔接近当地语 言,带有乡土味,自然流畅,易于上口,人们都乐于演唱 • 宝坻评剧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 泥人张
• 天津泥人张始于清道光年 间,创始人张明山。它在 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自 己的风格,其作品取材广 泛,塑造人物生动,塑与 绘的结合使作品更具生命 力。其艺术地位获得国际 认可。泥人张经过几代人 的传承,成为我国泥塑艺 术的又一个高峰。
• 抟土艺术
• 抟土艺术(即:于庆成泥 塑)是蓟县于庆成的独创 艺术。于庆成自幼喜爱泥 塑,在农村务农期间,劳 作休息之余,随手抓一把 泥土,在很短的时间里, 就能创造出一件作品,构 思一般都是在劳动的时候 储存在大脑里,操作时信 手拈来,几分钟就完成, 故起名“抟土艺术”。
信仰区
• 天津是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其 中的妈祖文化是这个移民城市 中最具浓郁特色的历史文化, 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符 号。也可以说她是形成天津城 市的重要基础之一,与天津城 市600年有着撕扯不断的、千 丝万缕的情缘和联系。特别是 天津第一座天后宫的建立早于 天津设卫筑城。因此,至今民 间流传着“先有娘娘宫,后有 天津卫”的历史佳话。
天津民俗主题公 园设计
功能分区
小吃馆 信仰区 休闲区 岁时馆 曲艺馆 庙会 美术馆
游乐区
小吃馆
• 天津风味小吃数不胜数。且不说被誉为 “津门三绝”的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 耳朵眼炸糕,仅民间小吃就不下千余种。 如蒸食类中的各种蒸饼、糕干、喇嘛 糕、……
耳朵眼炸糕
狗不理包子
驴打滚 贴饽饽熬鱼
天 津 时 调
京东大鼓
• 京东大鼓形成初期,主要在小型曲艺演出场所演 唱,曲目以大书为主。20世纪30年代初,天津宝 坻人刘文斌在天津商业电台播演《刘公案》,极 受广大群众欢迎。京东大鼓的影响也因之日趋扩 大,逐渐传播到北京、唐山等地。京东大鼓的演 唱形式与铁片大鼓、单琴大鼓基本相同。 • 京东大鼓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面对当前旅游开发模式的多样化,民俗文 面对当前旅游开发模式的多样化, 化主题公园创造了整合旅游形态的新方式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他创 造了一种开发旅游资源的新模式, 造了一种开发旅游资源的新模式,为旅游 者提供了一种深化游乐过程的选择方向。 者提供了一种深化游乐过程的选择方向。 与国外先进发展水平相比, 与国外先进发展水平相比,我国民俗文化 主题公园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 主题公园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开发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都有待进一步深化 和扩展
豆腐脑
糖人
果仁张 糖炒栗子
豆皮卷圈
煎焖子
休闲区---休息区 休闲区---休息区
• 民俗博物馆
曲艺区
• 天津京剧 • 天津时调 • 京东大鼓 • 宝坻评剧 • 天津快板 • 雷琴拉戏
天津京剧
• 京剧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由徽调、汉调、昆 曲、梆子等艺术形式相互交流、融合而萌发,形 成于北京,具有独特风格的,很快遍及全国的一 个戏曲剧种。 • 京剧首先传入了京都的门户——天津 • 天津虽不是京剧的发源地,但就其对京剧的传播 、张扬、促进,乃至于光大方面来讲,是呈显著 之势的。究其原因是,天津有着适宜于京剧发展 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
• • • •
主题选择原则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旅游需求 注重地方文脉: 注重地方文脉:着重突出当地地方特色 差异性:具有鲜明的个性魅力,差异性竞争, 差异性:具有鲜明的个性魅力,差异性竞争,满 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 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旅游者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 符合市场需求: 的兴趣。 的兴趣。
天津时调
•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盛于清末民初时期,流行于天津地区 的民歌小调。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 调。其曲调丰富、曲目繁多。主要包括天津土生土长的靠 山调、鸳鸯调、大数子和一些外地流入但已经天津化了的 民歌小曲曲调如拉哈调、秦楼悲秋、怯五更等曲调。 • 天津市是曲艺之乡,曲艺曲种众多。天津时调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是唯一一个以天津地名命名的曲艺曲种。在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津曲艺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研究天津曲艺形 成、发展、兴盛以致衰退的缩影。 • 天津时调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 天津皇会
• 天津皇会原称“娘娘会” 天津皇会原称“娘娘会” 天后圣会” 或“天后圣会”,民间口 传源于元明时期, 传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 记载的历史从清康熙四年 (1665年)始,后更名为 年 始 皇会”流传至今。 “皇会”流传至今。天津 皇会是旧时天津民间极为 隆重的民俗活动。 隆重的民俗活动。它最初 仅为祭祀海神——天后娘 仅为祭祀海神 天后娘 娘而在其诞辰吉日(农历 娘而在其诞辰吉日 农历 三月二十三日)所举行的 三月二十三日 所举行的 庆典仪式。 庆典仪式。
• 独乐寺庙会
• 独乐寺庙会历史悠久,规模大 独乐寺庙会历史悠久, 影响力强, ,影响力强,在整个京东地区 庙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庙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京 东庙会缩影, 东庙会缩影,是古老庙会的遗 对于研究蓟县地方民俗, 存。对于研究蓟县地方民俗, 乃至京东地区的民俗具有重要 意义。 意义。对于发掘培养民间艺术 抢救保护地方特色小吃、 ,抢救保护地方特色小吃、手 工艺,具有推动作用。发掘、 工艺,具有推动作用。发掘、 抢救、 抢救、保护独乐寺庙会中的特 色形式和内容, 色形式和内容,对蓟县构建中 等旅游城市, 等旅游城市,丰富人民群众的 文化生活,构建社会和谐, 文化生活,构建社会和谐,都 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设计目的 旅游规划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发现、 旅游规划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发现、认识区 域的特色, 域的特色,而且在开发实践中将其突出出 形成鲜明的风格, 来,形成鲜明的风格,有着强进的生命力 和竞争力, 和竞争力,面对过捏竞争日益激烈的民俗 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将一些隐性的具有天津独特特 色的民俗显性化,并且集中综合起来, 色的民俗显性化,并且集中综合起来,是 非常重要的。 非常重要的。
• 塘沽版画
• 塘沽版画在塘沽地域文化 中最具特色和最具有代表 性,萌生于1958年,至 今已经经历了近50年的发 展历程。以独具的艺术特 色和较完善的艺术表现跻 身于中国版画艺术之林。
• 天津剪纸
• 天津剪纸大致分为剪刀剪纸和 刀刻剪纸两种,剪纸又分为粗 活和细活。清初的剪纸以剪刀 剜剪,用于年节室内外门窗装 饰及服装、鞋面绣花图案,线 条流畅,纹理清楚,颇具淳朴 豪放的特色。天津剪纸的表现 手法多以谐音和象征寓意手法 示意追求吉祥如意的民族心理
• 京王殿玉先生(1899年—1964年)是雷琴拉戏的创始人 ,山东郓城人。20岁时,雷琴技艺已在家乡相当有名,走 出山东后,接触到更多的剧(曲)种,他兼收并蓄,创建 了雷琴曲种。他的名字及他创造的“雷琴”分别被收入“ 名人辞典”和“音乐辞典”。1951年定居天津,并参加 天津曲艺团工作,是中国音协会员。近百年来,经过几代 人的不懈努力,雷琴拉戏(1958年在津正式定名)曲种 一直活跃在津门的曲艺舞台上,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 戏曲脸谱 • 戏曲脸谱是天津民俗 特色的戏曲脸谱民间 工艺品。随着我国戏 曲艺术的发展,戏曲 脸谱艺术不仅仅用于 舞台艺术化妆,它正 从戏曲舞台走向社会 ,也越来越多的获得 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游乐区
庙会
•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 ”。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 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 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 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 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 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 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 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 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 息相关。
• 皮影雕刻
• 天津市蓟县百姓喜爱皮影,皮 影戏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中的 一项主要内容,由于民间皮影 演出活动很多,便有人开始雕 刻皮影,名气最大和有据可查 的是蓟县别山镇的张家。张家 雕刻皮影已是两代相传,师承 于蓟县别山镇十百户村贾连海 ,从清代恭王府学成雕刻技艺 ,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在 津、京、冀(唐山、承德)等 地区颇有影响
天津快板
•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 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 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 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 ,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 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犷、 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和地方风味。
雷琴拉戏
岁时馆
• 天津的岁时节俗与汉 族的传统大致相同, 但其中也有不少带有 城市商业生活特点的 习俗,而且天津岁时 节俗的特殊性多体现 在饮食方面。
正月初一:旧时天津人这天不出去拜年,而家居自娱。 正月初一:旧时天津人这天不出去拜年,而家居自娱。 初二:敬财神,给小儿压岁钱,开始互相拜年,挑水人给用户送水送柴, 进财进水” 初二:敬财神,给小儿压岁钱,开始互相拜年,挑水人给用户送水送柴,取“进财进水” 口采。 口采。 初三:烙羊肉馅合子,天津有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于往家转( 初三:烙羊肉馅合子,天津有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于往家转(赚)”。 初五:俗称“破五” 家家吃饺子,俗称“捏小人” 初五:俗称“破五”,家家吃饺子,俗称“捏小人”。 十五:商号悬灯结彩, 十五:商号悬灯结彩,各家皆吃元宵 十六:妇女皆往亲戚家串门,俗称“走百病” 十六:妇女皆往亲戚家串门,俗称“走百病”。 正月二十五:在屋内或院中画囤形,中放一包米或钱,称为“填仓” 正月二十五:在屋内或院中画囤形,中放一包米或钱,称为“填仓” 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 家家吃烙饼,煎闷子,炒鸡蛋、绿豆菜,妇女不动针线, 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家家吃烙饼,煎闷子,炒鸡蛋、绿豆菜,妇女不动针线,怕 刺伤龙眼。 刺伤龙眼。 清明节:前十天后十天扫墓添坟。 清明节:前十天后十天扫墓添坟。 二月二十三:天后生日,市民和四乡农民赴天后宫进香,出皇会。 二月二十三:天后生日,市民和四乡农民赴天后宫进香,出皇会。 四月初八;城隍庙演戏,晚间出“鬼会”,市民到西门外白骨塔处行祭“赦孤”。 四月初八;城隍庙演戏,晚间出“鬼会” 市民到西门外白骨塔处行祭“赦孤” 端午节:门旁插艾枝,小儿穿黄衣裤,身挂老虎坠,家家吃江米小枣粽子。 端午节:门旁插艾枝,小儿穿黄衣裤,身挂老虎坠,家家吃江米小枣粽子。 七月十五:鬼节,为亡灵焚化纸钱。 七月十五:鬼节,为亡灵焚化纸钱。 八月十五:中秋节,旧时妇女焚香拜月,亲友互赠月饼。 八月十五:中秋节,旧时妇女焚香拜月,亲友互赠月饼。 九月初九:重阳节,黎明时登高远望,食品多为糕类。如切糕、年糕等,取“高”音。 九月初九:重阳节,黎明时登高远望, 食品多为糕类。如切糕、年糕等, 九月十七:财神生日,商号皆以香烛供奉之,并张灯结彩,大肆庆祝。 九月十七:财神生日,商号皆以香烛供奉之,并张灯结彩,大肆庆祝。 立冬:开始“数九” 并记“九九消寒图” 此日食馄饨。 立冬:开始“数九”,并记“九九消寒图”。此日食馄饨。 腊月初八:用各种米豆,小枣,栗子熬“腊八粥” 包素饺子,并开始用醋泡大蒜, 腊月初八:用各种米豆,小枣,栗子熬“腊八粥”,包素饺子,并开始用醋泡大蒜,称“ 腊八醋” 以备春节时食用。 腊八醋”,以备春节时食用。 腊月二十三:祭灶日,等到除夕夜再换新神像,祭品为糖瓜,粘糕等。 腊月二十三:祭灶日,等到除夕夜再换新神像,祭品为糖瓜,粘糕等。 腊月三十:扫除,贴对联吊钱,全家团圆,吃团圆饺子,守岁,午夜燃放鞭炮。 腊月三十:扫除,贴对联吊钱,全家团圆,吃团圆饺子,守岁,午夜燃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