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煤层的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煤层厚度的概念 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根据煤层结构,煤层厚度可分为 总厚度、有益厚度及可采厚度。 总厚度:是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 层和夹石层厚度的和; 有益厚度:指煤层顶、底板之间各 煤分层厚度的总和;
煤层的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可采厚度:指在当前经济技条件下达 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厚 度或煤分层厚度之和。 最低可采厚度:按照国家当前有 关技术政策,依据煤种、产状、 开采方式和不同地区的资源条 件(影响因素)所规定的可采 厚度的下限标准。
煤层的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 煤层的厚度分类: 煤层 薄煤层 中厚煤层 厚煤层 厚度 ≤1.3m 1.3~3.5 >3.5m 倾角
• 煤层按倾角分类:
煤层 近水平煤层
<8 ° 缓倾斜煤层 8 °~25 ° 倾斜煤层 25°~45° 急倾斜煤层 >45°
煤层的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2、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1)地壳的不均衡沉降 成煤过程中地壳沉降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的 速度保持平衡可形成厚煤层,否则就会变薄甚至 消失,结果出现煤层分岔或表现为似马尾状。
煤层的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3)冲蚀
同生冲蚀:在煤层形成过程中,即未形成煤层顶板以 前,因地壳上升,河流在含煤地段发育,泥炭被冲蚀—同 生冲蚀。 同生冲蚀的特征: (1)煤层和冲刷物有共同的顶板。 (2)煤层和冲刷物相混,煤中有冲刷物,冲刷物中有煤。 (3)冲刷范围一般不大。
煤层的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后生冲蚀:含煤岩系形成以后,发生侵蚀冲刷而引起的 煤层厚度变化。如河流后生冲蚀。 后生冲蚀的特征: (1)冲蚀规模较大,煤、顶板及底板均被冲蚀。 (2)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常为砾岩、粗砂岩及中砂岩。 (3)邻近冲刷带的煤层,光泽变暗、灰分增高、裂隙发育。 (4)被冲刷的煤层与冲刷沉积物犬齿交错。
煤层的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同生冲蚀
后生冲蚀
煤层的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4)构造挤压
褶皱、断裂都能造成煤厚变化。 构造挤压引起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 a.岩石角砾与煤层混杂,造成灰分增高。 b.顶、底板岩层不完整,裂隙发育,有时与煤互相穿插。 c.在煤层增厚与变薄区,煤层结构遭到破坏,煤呈鳞片、粉沫状。 d.沿煤层走向或倾向,煤层增厚带或变薄带交替出现。
一定要抓住主分支煤层;
沼泽基底不平引起的煤层变化: 特征 煤层底不平,顶较平 简单处理 煤层运输巷可破底穿过; 在厚煤处,采上分层时 应及时探明下分层,减 少资源浪费
后生冲刷引起煤厚变化:
判断: 充填物的岩性和顶板的 接触关系;
处理:
先判断后用巷道 钻探;运
观察层理的倾斜方向以 输巷道可穿冲刷带而 及砾石、树杆的化石的倾向, 过,采煤工 判断流动方向; 作面布置视情况而定。 确定冲刷带的宽度和范 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构造挤压造成煤厚变化:
要根据巷道的性质以及变薄的方向性而定;主 要巷道应维持原来的设计,巷道穿顶或破底而过。
三、煤厚变化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煤厚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影响采掘部署;影响计划生产;增加掘进巷道 的数量;回采率降低。
简单处理:
煤层分岔:
特征 1、煤层分岔后在井田范围内稳定 2、厚煤层在一个或二个方向呈多 次分岔 3、一个煤层在不同地点向一个方 向分岔
简单处理 分层作二层煤处理; 及时用巷道或小钻探煤;
煤层的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2)成煤沼泽的基底不平 成煤初期,植物遗体首先在彼此隔离的低洼地 带堆积,形成彼此分割的泥炭层,洼地被填平后 才相连成一层。
•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引起的煤层厚度变化特点: ① 底板起伏不平,而顶板与煤层的接触面是平面。 ② 煤层变博的方向是底板突起的方向,煤层厚度是 渐变的。 ③ 煤分层或夹矸被基底隆起地段隔开而呈现不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