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秋季学校工作计划

2013年秋季学校工作计划

强化措施重落实提高质量上台阶——兴峰小学2013年下期工作补充计划2013年下期,是全面完成年度目标的关键学期,是建设“爱生学校”的重要阶段。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年度工作,特拟订学校下期补充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县教育行政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年初工作计划,以“抓落实、强课改、提质量”为重点,推进品味校园建设,力争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思路围绕“一二三四”的基本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全面完成年度“十项”目标任务。

1、围绕“一个中心”。

以“教学为中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两个建设”。

一是优化队伍建设,提高“六个素质”;二是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3、强化“三项管理”。

一是强化培训管理,提高队伍素质;二是强化流程管理,提高课改实效;三是强化考核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4、实现“四个目标”。

巩固创建成果,在县级同类学校有位置;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确保片区和县同类学校前茅;初步完成校园建设,达到“爱生学校”达标。

三、完成十项目标任务1、强抓特色学校创建。

充分挖掘“三生教育”内涵,将责任意识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技能教育,创新能力的生存教育狠抓落实。

2、紧抓“品味校园”建设。

狠抓校园环境改善,着力校园封闭和绿化建设,突出课程、班级和生活文化,推进“人文校园建设”。

3、实抓教师队伍建设。

以“标杆工程”为契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现“二三四目标”,即两个100%(班子和教师的满意度),三个20%(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骨干各占20%),“4个100%”(继续教育完成率、合格率和教师参培率、达标率分别达100%)。

4、牢抓教学质量提高。

继续保持教学质量测查片区“争一保二”、全县前20位、同类学校前五名目标;努力实现低高段及格率分别为95%、90%,优生率分别达60%、40%以上,无后进生,年级组考评分悬殊在10分以内;真正实现“二三五目标”,即“两个0%”(辍学率和学困生率为0);“三个90%以上”(装备运用率、健康体质达标率和实验开出率);“五个100%”(入学率、毕业率、完成率、成教扫盲培训率、“六大功能室”开课率)。

5、活抓立德树人工程。

创新管理,努力实现师表、环境、课程、文化、实践、礼仪、合力、制度育人。

6、精抓卓越课堂建设。

深入推行“四步阅读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精心落实卓越课堂建设。

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为抓手的“1+5”减负提质行动。

7、全抓村完小均衡发展。

努力实现村完小“三五”建设。

即严格村小“五统一”、“五督导”管理,基本实现“五均衡”发展。

8、细抓安全稳定工作。

精细落实“二三四五六十”目标,继续保持市级“平安校园”建设成果。

9、真抓设备作用发挥。

真正挥发好“六大功能室”的作用,充分利用好“班班通”设备助教助学。

10、新抓保教保育管理。

按新标准改造完小幼儿教学楼及功能室400㎡,加大投入,实现校校有玩具,优化师资结构,促进保教保育质量提高,力争入园率达90%。

四、主要工作措施(一)以“标杆”建设为契机,着力提高队伍素质1.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提升领导素质(1)转变管理模式,突出“四变四重”,提升执政能力。

一变校长事事过细为重工作谋划督导;二变班子成员凡事请示为重独立、大胆、创新工作;三变工作虚浮为重扎实干事;四变固定岗位为逐步重轮岗管理。

(2)深入开展“四风”整治。

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方式,努力克服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的形式主义;工作推诿、效率低下、不干或少干事、不作为、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享乐主义;缺乏节俭意识、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

(3)踏踏实实干事。

每位领导按照“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原则,必须认真、踏实、创造性地做好自己的分管工作;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岗位职责,履职到位;必须认真主持好值周的日常工作。

继续深入在领导班子中开展“三四五六”活动。

增强“五种意识”(质量强校意识、工作忧患意识、学校大局意识、勤俭节约意识、民主法制意识)。

当好领导者,做好办事员。

(3)坚持定期总结汇报制度。

坚持每周(每月)一次行政扩大会议制度,集中学习,分管领导总结当周(月)工作,提出下周(月)工作重点和安排意见。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每位领导按照要求,认真抓好分管工作,校长做好分管工作的督导、考核。

对工作、管理不力者,责令负责人按要求整改落实。

2.深化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素质(1)树立“十种”意识,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

树立质量、大局、学习、自律、创新、危机、服务、责任、节俭、团结意识,从信念、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统一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2)养成“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风,实现“四个转变”。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一变责任感不强为踏实工作的敬业精神;二变得过且过为勤恳工作,做到“三思五勤六认真”的勤业作风;三变“懒、慢、蛮、满”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精业”品位;四变“厌、烦、闷、枯”为知足常乐的“乐业”心境。

(3)丰富文体活动,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

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等文体活动,成为每天锻炼的基本形式;养成晨跑、饭后漫步的好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3.扎实开展“标杆工程”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

(1)定期开展“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

认真落实讲述、点评、公示制度,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2)推进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做到“五个一”。

每月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班子中心学习和党员集中学习,每月一次业务讲座,每期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教师平均每季度参加培训不少于24学时,其中班子成员不少于40学时。

(3)深化拓展“三项制度”。

以“生活(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寄宿学生”为重点对象,落实“结对支教、主动送教、帮困助学”联系服务学生“三项制度”。

按照每周一电话联系、每月一走访了解、每期一慰问、每年一团圆融入亲情“四个一”要求,及时了解并尽力协调解决结对学生的实际困难。

4.继续发挥好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及时按程序改选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做好职工建议和意见的联系、沟通、解释和处理工作;坚持定期开展评议学校领导和学校工作;加强校务公开的监督;搞好职工婚、丧、病的慰问和安抚工作。

加强职工之家的建设,创模范职工之家、学习型工会。

5.着力完善制度,规范学校管理。

充分征集广大教职工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编撰学校管理手册》,让学校管理更科学有序。

6.着力加强退休管理,充分发挥余热。

加强与乡退协联系,深入开展“一二三四”活动,即每月一次学习交流;认真落实退休教师的政治、经济“两个待遇”;组织开好“三会”(座谈会、茶话会、汇报会);完善“四个慰问”制度(退休教师生病住院慰问、80岁高龄教师的定期慰问、退休教师的红白事慰问和重大节日慰问)。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规范学生行为有效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设置、特色创建、实践活动、传统教育、规章制度、文明礼仪、学校合力的“八育德”。

7.规范德育阵地建设。

充分发挥好学习园地、图书角、规范展示台的作用;充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按照“一标两栏三薄四语五表六无”规范教室建设。

“一标”即明确的学习目标,“两栏”即阅报读书栏和学习专栏,“三薄”即规范教育、晨午检和留守儿童关爱记载薄,“四语”即四条名人名言,“五表”即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表、班组干部分工表、值日轮次表,“六无”即是无纸屑果皮、无乱涂乱画、无乱堆乱放、无蛛丝网、无尘土飞扬、无不礼貌语言;充分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做到“三个一”,建设温馨寝室。

8.规范校园文化建设。

深化“人本教育”特色课题研究。

加强校园视觉文化、精神文化和载体文化的研究落实,完善和充实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深化校园“四化”建设,扩大绿化面积,净化校园环境,完善校园、班级和寝室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深化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形成“勤学、善思、和谐、创新”的良好氛围。

9.规范“爱生学校”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好发挥改建厕所的功能。

教育完小全体学会,会使用改建厕所,做到便后冲洗干净,不乱抛手纸,不乱解大小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完善相关制度、考核、奖惩措施。

10.规范安全稳定管理。

按照“二三四五六十”思路,狠抓安全稳定工作。

(1)强化“两个队伍”责任。

认真落实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和校保队伍的责任。

(2)坚持“三项措施”。

坚持“一岗双责”措施,安全工作时时查、天天讲、周周结、月月报措施,建立活动预案措施。

(3)做到“四落实”。

落实宣传教育,坚持专题教育班级每周1次,学校每月1次,落实“早安3分钟、课后30秒、放学1分钟”安全教育;落实值班护校,坚持保安值班、领导带班、教师值周制度;落实培训演练,坚持每期1-2次火灾、地震、隐患等演练;落实排查整改,坚持排查管制刀具、隐患1-2次/月,巡逻6-8次/日)。

(4)实施“五项制度”。

学校、家庭、社会三级教育管理网络制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度,安全常规教育管理制度,定期消杀灭制度和定期培训教育制度。

(5)努力实现“六个零目标”(无重大伤害事故,无交通和学生溺水死亡事故,无群访信访案件,无中毒、疫情暴发责任事故,无安全隐患,无违法治安案件)。

(6)努力做到“十不准”。

不准私自出校门,喝生水;不准在地上摸爬滚打;不准到危险地方和玩危险游戏;不准打架斗殴或以强欺弱,以大欺小;不准在楼道和拥挤地方玩耍;不准私自下溏下河洗澡;不准翻越栏杆和窗台;不准乱扔纸屑、果皮;不准损坏公物和他人物品;不准未经允许动用他人物品。

11.深化少先队活动。

加强班主任培训,指导班、队干部;发挥好红领巾监督岗作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和督查;加大班级考核力度,推动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以国旗教育为契机,加强爱国、爱校、爱集体教育;认真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如九月教师节尊师爱校和“重阳节”敬老活动;十月“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十一月“争做环保小卫士”主题教育;元旦游园活动。

12.全员动员,形成合力。

(1)落实责任。

落实“首遇责任制”,对学生不良行为,全校教职工不论是谁发现,应及时予以教育,落实“应管”责任;强化班主任责任,增强洞察力和敏锐感,尽量杜绝不良行为,做到“会管”;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寓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做到“敢管”。

(2)继续深入探索隔代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单亲家庭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通过亲情聊天、心理辅导、家长代理、家校联系(任课教师1-2次/生.期,班主任2-4次/生.期)等,适时与家长(监护人)沟通,营造学校、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认真实施“4+1”措施,建立与家长、监护人共管措施,重在行为规范指导、生活自理、身体锻炼,落实在关爱孩子品德、学习、生活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