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转移注意力
• • • • 效用:将注意力从疼痛转移开 短期有效 不适用于剧烈疼痛 优点: – 降低疼痛强度 – 提高疼痛承受能力 – 改善情绪、减少焦虑 • 可采用:音乐、阅读、游戏、想别的事等
放松疗法
• 这是一种通过自我调整训练,由身体放松而引
起整个身心放松,从而消除紧张的训练技术,
包括:
– 音乐放松
• 按摩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也作为触摸的一种形式,可以传达连 通性,为一个有力的沟通方式
认知行为调整疗法:临床上常用转移注意力、 疼痛想象移除、意念集中、意念分离等 • 催眠疗法:催眠、自我催眠 • 放松疗法:肌肉的完全放松、腹式深呼吸、意 念、瑜伽功和自律练习等
– 调整呼吸(腹式呼吸法)
– 想象性放松
–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情感支持
• 安慰
• 陪伴 • 触摸
非药物治疗的目标
• • • • • • • 减轻疼痛,提高总体舒适度 缓解低落的情绪 提高应对危机的技巧 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合适的期望值 改善睡眠 减轻焦虑
• 改善其能感知的生活质量
非药物治疗的运用
– 急性疼痛:手术后切口痛、骨科疼痛、妇产科疼痛、颌面部疼痛、内脏疼痛 等 – 慢性疼痛:腰背痛、关节炎痛、神经源性疼痛、头痛等

不良反应:很少,主要为局部皮肤刺激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装有心脏 起搏器者禁用

脊髓电刺激
运动治疗
• 通过恢复正常的肌张力、肌力、肌长度或理想 的关节活动度等方法,即破坏“疼痛—痉挛— 压迫—疼痛恶性循环”来控制疼痛 • 通过改善局部和全身血液、淋巴循环,从而消 除或减少慢性损伤部位致痛物质,还可能通过 中枢性效应来镇痛 • 通过运动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消除因疼痛而 惧怕疼痛所带来的失健现象,提高积极性,从 而从根本上消除疼痛
针灸、拔罐、刮痧…
• 机制:使伤害性疼痛刺激引起的感觉和 反应受到抑制;体液因素参与
• 针灸治疗疼痛常用的穴位:中脘、足三 里、内关、公孙、脾俞、胃俞、合谷、 曲池等
• 适用于如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反复发作 的无规律性疼痛、肌筋膜室综合症、术 后疼痛、神经痛、头痛等各种疼痛
推拿、按摩
• 机制:调节机体兴奋性、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使体内的内啡肽浓 度升高、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
环境控制
• 周围环境不良可诱发或增加术后疼痛, 应调整环境以缓解疼痛
• 光线:为防止日光或月光照射,可窗帘 遮挡;夜间尽量关灯 • 温度:根据室温具体调整每个患者的冷 暖 • 声音:尽可能减少刺激性声响 • 气味:避免异味
物理治疗
• 物理治疗对急慢性疼痛均有很好的疗效
• 热疗、冷疗、TENS、主动和被动运动、 活动、姿势控制 • 目标:维持或恢复功能
冷 疗
• 机制:低温使细胞代谢减弱,神经兴奋性降低,起到镇痛解痉的 作用 • 冷疗形式:有固体、液体或气体三种 • 适应症:外伤、手术引起的急性疼痛、肌痉挛、头痛、肌筋膜疼 痛综合症等 • 方法:康复治疗中,常用冰块敷于局部疼痛区域以缓解疼痛,可 将疼痛肢体浸于含有冰水混合物中减轻疼痛 • 注意事项:冷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感觉过敏,Raynaud病和外周 血管病变为冷疗的禁忌,对冷刺激反应过度或局部感觉障碍者不 宜冷疗,局部治疗时,对非治疗部位应予遮盖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 机制:在Melzack和Wall提出闸门控制学说后开始广泛 应用于临床疼痛的治疗,但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确
• 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刺激神经达 到镇痛 • 电极常置于痛处或环列于周围 • 使用低压电流 • 病人可参与自我调节
经皮神经电刺激(续)
• 适应症:广泛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
END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热 疗
• 疼痛环境机制不确定
• 浅表热疗法:湿热敷、石蜡疗法、蒸汽、 可见光、红外线、超声等 • 深部热疗法:如超短波、微波等电疗
热 疗
• 适应症:伤口护理、瘢痕、血栓性静脉 炎、肛门直肠疼痛、血肿、关节炎,关 节疼痛及肌肉酸痛
• 禁忌症:皮肤感觉障碍、急性炎症、活 动性结核、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出 血倾向、体质虚弱直接置于皮肤或用于 外伤性出血者
• 药物
– 多系统
• 非药物
– 环境调节 – 物理治疗 – 心理调节 – 手术 – ……
非藥物治療的理論基礎
• Melzack和Wall闸门控制学说 • 疼痛取決於神經系統粗纖維和細纖維傳 入平衡 • 粗纖維傳入可以抑制細纖維的傳入 • 神經系統的重塑
非药物治疗的干预措施
• 环境控制
• 物理治疗:冷疗、热疗、经皮电神经刺 激疗发、运动疗法、针灸、火罐、推拿、 按摩 • 行为治疗 • 情感支持治疗
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课程目标
• 了解疼痛的非药物治疗的目标
• 了解疼痛的非药物治疗的干预措施
疼痛的定义
• 潜在或实际损伤导致的不愉快的感觉及
情绪体验
疼痛的机制
• 神经系统潜在或实际的结构异常导致的
功能异常
– 疼痛性冲动异常发放
疼痛治疗的方法-多模式
• 核心理论
– 神经功 能调节 术 – 平衡狀 態的轉 移
• 应根据患者的体力、所承受的疼痛类型及其身体虚弱状态来选择 按摩手法及轻重程度
• 基本技术:按法、摩法、推法、揉法、捏法、滚法、擦法、拔伸 法
• 按摩位置通常选择在痛处或其周围,也可选择在最接近痛处或其 周围,或痛处对侧的区域
• 适应症:急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肩 关节周围炎、落枕等
运动疗法(续)
• 主动和被动运动、活动因人因病而定;可采用有氧运 动、伸展运动、如瑜伽、太极、游泳等 • 适应症:对多种疼痛有效,尤其是骨骼肌疼痛,在骨 骼、肌肉系统急性损伤阶段,可因疼痛而产生肌肉保 护性缩短(痉挛),此时应限制活动,同时辅以加压 和冷疗;随着疼痛的缓解再逐步恢复活动。当软组织 挛缩时也可使肌肉缩短,应循序渐进进行肌肉牵张学 习,同时训练肌力,给予热疗、冷疗及推拿、按摩等 • 应帮助或鼓励患者采用一种舒适的体位,使受压迫的 疼痛部位放松,从而缓解疼痛。
• 对于所有疼痛,非药物治疗可以整合进 系统的多模式方法中 • 单独使用对某些疼痛有效
• 受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影响明显
• 需要教育、加强及支持


• 病人的基本情況、疾病、疼痛相關 • 之前接受过什么治疗方法 – 功效 – 使用时长 • 感兴趣或愿意尝试什么 • 已经知道哪些技巧 • 例行评价 – 考虑:年龄、认知能力、疼痛类型、可接受的干预 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