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方言语法简述
其勿晓得,伢晓得。 他不知道,我知道。
主谓宾句
伢实在呒没书啦! 我实在没有书啊!
侬姓王,伢也姓王。 你姓王,我也姓王。
阿拉要做生活嘞。 我们要干活儿了。
其来黑板登写字。
门口立勒一堆人。 门口站着一群人。
侬方要落雨。 恐怕要下雨了。
搭大家做事体。 给大家办事。
前年到北京个。 前年到北京的。
双宾句
拨伢一本书。 给我一本书。
舟山方言语法简述
舟山话与北京话的句子结构形式和结构规律,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主谓,主谓宾,谓宾、双宾、兼语、被字句、判断句等结构规律都十分相似。下面用举例对比的方法加以说明,左面的例句为舟山话,右面的例句为北京话。很好。
伢搭侬聚队去。 我跟你一块儿去。
拉拉去 装装上 带带去 卸卸落,
搭搭开 劈劈开 放放落
·AA+形容词·
单音节动词重迭后还可以同形容词构成述补词组。动词重迭是对动作行为的强调,后面的形容词是补充说明述语所要达到的目的、程度、结果等。这种词组在舟山话里能产性强,运用广泛,但在北京话里不用。它的语法功能主要是充当谓语,或带"好伐"表示疑问。
·动词性语素+头尾·
找头找钱时的零头 忖头想法 看头 结头 搭头 走头 塞头
这类词北京话里一般不用头尾。
·数量语素+头尾·
一角头 三瓶头 一块(元)头 一斤头 二(两)寸头 三记头
这类词,在舟山话里都可以带头尾,而在北京话里却不用头尾。
·方位语素+头尾·
上头 东头 西头 下头 外头 里头 前头 后头
·名词性语素+头尾·
日(热)头太阳 砖头 牌头靠山 灶头灶 蒂头花蒂、瓜蒂
这类头尾词,北京话里不用头尾。
瓶头 秃头 盖头 斧头 领头 梨头 被头
这类头尾词,北京话里一般用子尾。
·形容性语素+头尾·
虚头 亮头 滑头 寿头 霉头 独头 花头 苦头 甜头
这类头尾词,北京话里只有"甜头""苦头"少数几个可以带头尾,而舟山话里用得很多。
"眼"的用法
舟山话里的眼,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很少的数量,作数量词用;二是表示微弱的程度,相当于北京话里的"点儿",是个副词。它常做形容词的补语,表示形容程度之轻。如"紧眼"是说"紧点儿",不是很紧。这种用法不同于北京话。例如:
快眼 好眼 大眼 慢眼 远眼 扁眼 淡眼 甜眼
亮眼 惬意眼 活络眼 闹热眼 落位眼 安静眼
钉钉牢 敲敲碎 摆摆平 扫扫光 拉拉长
浸浸湿 搽搽红 缚缚紧 踏踏扁 刷刷白
·A记A记式·
"记"在舟山话里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量词,还可以做动词的后缀,构成"A记A记"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往复之状,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这种间隔重迭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是充当谓语和状语。如"木头来水里(上)浮记浮记。木头在水上漂动着"。"木头浮记浮记浮过来!"这种形式和用法不见于北京话,但在舟山话里却广为运用。这是吴方言里很有特色的动词重迭式。
一、词的结构特点
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这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舟山方言也不例外。从复合的情况看,词根+词根复合而成的合成词差别较小,词根+词缀复合而成的合成词以及重迭式合成词的差异较大。这里着重介绍舟山话与北京话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差异。相同的一般不作介绍,或顺便带过。
(一)名词的结构特点
前缀名词
舟山话里前缀+名词性语素的构词法与北京话相比,有不少差异。现选择几条介绍如下:
1.阿+词根
"阿"作为前缀,用在表示亲属称呼语素前,用在人名语素前,都有表示亲昵之意。这种用法在北京话里是少有的。
·阿+亲属称呼语素·
阿爷祖父 阿爹父亲 阿哥哥哥 阿伯伯父
阿姊姐姐 阿娘祖母 阿姆母亲 阿嫂嫂子
·阿+人名语素·
阿根王小根 阿香陈秋香 阿三李亚三
阿毛陈小毛 阿利张大利 阿金黄元金
阿+人名词素时,人名语素往往取人名的最后一字,以表示亲昵。
笔直笔直 雪白雪白 梗青梗青 血红血红 石硬石硬
滚园滚园 石老石老 笔挺笔挺 碧绿碧绿 极体极体
·B得(骨)斯A式·
舟山话里的双音节形容词中间可以插进"得斯"或"骨斯"构成"B得(骨)斯A式"。这是北京话里没有的能反映舟山话特色的构词法。这种形式往往表示形容的最高程度,相当于北京话里的"非常"、"十分"这样的极限。
老+姓氏作为称呼,舟山话里用老不用阿。也含有尊敬之意。这同北京话里的用法相同。下列用法与北京话不同。
·老+名词性语索·
老公丈夫 老浓妻子 老虫老鼠的忌称 老轨船上轮机长
老酒黄酒 老虎灶开水灶 老大船长 老板店主
后缀名词
1.词根+头
舟山话里的后缀名词,以"头"尾用得最为广泛,北京话里用头尾的,不用头尾的,甚至有些用子尾的都可以用头尾。定海人有首顺口溜,就是讲头尾之多。"爬起天(铁)亮(娘)头,梳个绕绕头,走勒街头,买个鱼头,放勒灶头,猫拖鱼头,撩起拳头,拷杀老猫头"。头尾词有下列几种结构。
(一)形容词+猛
"猛"是个副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很"。在舟山话里它可以用在形容词后面构成述补词组。但普通话里的"很"不能直接跟在形容词之后,前面必须加"得"才行。这种词组在舟山话里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A+猛",二是"AB+猛"。如:
·AAB式·
AAB式是在AB式的基础上再加A构成的重迭式。AA是为了加深形容的程度,使形容词更加具体形象。其迭音成分大多由名词性语素充当,重迭以后,意义虚化,往往不能照字面解释。一般说,名词性语素重迭的表示"很",量词性语素重迭的表示"每一"的意思。举例如下:
石石黄 雪雪白 铁铁青 笔笔直 血血红
腊腊黄 粉粉碎 冰冰冷很冷
·名词性语素+子尾·
钩子 辫子 珠子 杏子 桃子 碟子 腰子 眼子 纽子
这类词舟山话用子尾,北京话用儿尾。
袜子 房子 样子 模子 帽子 狮子 栗子 梅子 叶子
这类词舟山话、北京话均用子尾。
·形容性语素+子尾·
白子白色子 明子 暗子 独子 尖子 矮子 孝子 胖子
·时间性语素+子尾·
今(级)密子今天 昨(上)末子昨天
·阿+排行语素·
阿大老大 阿二老二 阿三老三 阿四老四
这种结构在北京话里都用词缀"老",而不用"阿"。
2.老+词根
"老"+词根构成的名词,北京话里也有,但具体的用法不完全相同,如排行前北京话里用"老",称"老大"、"老二"等。舟山话里常用阿,叫"阿大"、"阿二"。下面介绍两种用法:
·老+姓氏语素·
老李 老陈 老王 老方 老任 老柏 老黄 老程 老张
这类词在北京话里都不带头尾。
2.词根+子
舟山话里的子尾用得很广泛。定海人也有一首顺口溜是说子尾之多的:"正月剥瓜子,二月坐轿子,三月放鹞子,四月种田插秧子,五月吃粽子,六月扇扇子,七月鬼王捞银子,八月月饼嵌馅子,九月重阳团子,十月门蟹生膏子,十一月里落雪子,十二月财神菩萨收金子"。
舟山话里有子尾词,北京话里也有子尾词,但用法不完全相同。如北京话里的部分儿尾词,舟山话用子尾;部分子尾词,舟山话用头尾(例子见上);部分不带词尾的,舟山话带子尾。真正相同的只有一部分子尾词。
蜜得斯甜 碧得斯绿 妥得斯软 笔得斯直
屁得斯轻 滚得斯壮 喷得斯花 冰骨斯冷
石骨铁硬 锃骨斯亮 石骨斯老 析骨斯淡
(四)副词的结构特点
从构词法的角度看,舟山话里的副词同形容词相比要简单得多,同北京话相比差异也少得多,但从具体用法和词语形式看,两者之间的差异要大得多。如北京话里的副词只有"很、极、透"三个可以充当补语,而定海话里能做补语的副词要多得多,如"猛,足、煞、杀、快、交关、眼"等都可以做补语。下面以"眼"的用法为例加以说明。
前日(热)子前天 明朝子明天
后日(热)子后天 今年子今年 前年子前年
这类词舟山话里可以带子尾,北京话里不能带子尾。
3.词根+法
"法"在舟山话里常常可以作为名词性词缀,与动词、形容词结合,使其变成名词。这种名词可叫"法尾词"。其中"动词+法"的,可以作主语,也可做宾语。如"忖法蛮多"。"侬有啥忖法"?但"形容词+法"的,一般不作主语,只做宾语,前面也不能加"咋"表示疑问。它只能前加"介这样"表示肯定和强调。如"介贵法这样贵"。这类词一般不能单独成句,也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重迭式
·AA式·
这种重迭式与北京话相似。能重迭的副词也不多。
顶顶最最 扣扣刚刚 老老常常
即即只 足足足够 常常都
二、词组的结构特点
舟山话与北京话相比,词组的结构关系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少差异。这里着重介绍两者之间的差异。但也不全面展开,在此只对舟山话里的副词充当补语及几类有特色的词组作一介绍。这些词组能显示舟山话的语法特点。如:
伤心八勒 花里八勒 罪过八勒 危险八勒
泥腥八勒 龌龊八勒 碎人八勒 吓人八勒
·词根+骨气(骨拉)·
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后能附加后缀"骨气"或"骨拉",表示形容事物的性状和人品,并含有贬义色彩。这种构词法也不见于北京话。